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少于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4/12/12
开课时间2020/02/25 - 2020/07/31
课程周期23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论述了如何分析与评价人类工程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区域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与岩土体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地下水渗流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每篇用3-5个模块阐述与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变形破坏过程、稳定性评价、治理措施,基本涉及了目前我国工程地质领域关键研究方向。

采用地质分析与力学机制分析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的技术途径,反映了现代工程地质学在地质学与土力学、岩体力学等结合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数学、力学的最新成就,充分运用现代测试技术与现代计算技术。

本课程特色及支持平台:

Ø 是以张倬元教授为代表的第一代、以黄润秋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和以许强教授为代表的第三代教学团体长期以来总结中国工程地质发展成就和国外先进理念下的智慧结晶。2007年教学团队被授予地质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Ø 本课程深入贯穿由成都理工大学为主体开创和建立的“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定量评价”学术思想体系;

Ø 教学内容强调工程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地质体特点、分析地质体变形破坏机制、评价地质体稳定性的能力;

Ø 国家级支持平台: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地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质与岩土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课程大纲

绪论

  • 1.1 绪论

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分析

  • 2.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 2.2 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
  • 2.3 结构面的特征描述及统计分析
  • 2.4 岩体结构工程地质分析的应用
  • 2.5 章节测验

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 3.1 岩体天然地应力状态的形成及其类型
  • 3.2 我国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
  • 3.3 地壳表层地应力状态的复杂性
  • 3.4 区域地应力场及岩体地应力研究
  • 3.5 章节测验

岩体的变形与破坏

  • 4.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 4.2 岩体在加荷过程中的变形与破坏
  • 4.3 岩体在卸荷过程中的变形与破坏
  • 4.4 岩体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时间效应
  • 4.5 章节测验

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 5.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 5.2 活断层的类型和活动方式
  • 5.3 活断层的长度和断距
  • 5.4 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和重复错动周期
  • 5.5 活断层的时空不均匀性
  • 5.6 活断层区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原则
  • 5.7 活断层的调查、监测
  • 5.8 活断层鉴别标志
  • 5.9 章节测验

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

  • 6.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 6.2 地震及地震波的基础知识
  • 6.3 我国地震地质的基本特征
  • 6.4 地震区划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 6.5 场地地震反映及地震小区划
  • 6.6 地震区划抗震设计原则
  • 6.7 章节测验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 7.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 7.2 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特征
  • 7.3 斜坡的变形与破坏
  • 7.4 斜坡变形破坏机制与演化
  • 7.5 斜坡破坏后的运动学
  • 7.6 斜坡变形破坏与内外营力的关系
  • 7.7 章节测验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 8.1 地下洞室概念及研究意义
  • 8.2 地下开挖后围岩应力的重分布
  • 8.3 围岩的变形破坏
  • 8.4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
  • 8.5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支护措施(上)
  • 8.6 章节测验

地基岩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 9.1 地基岩体内的应力分布特征
  • 9.2 坝基岩体的变形与破坏
  • 9.3 坝基(肩)岩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评价
  • 9.4 改善坝基稳定性的措施
  • 9.5 章节测验

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分析

  • 10.1 基本概念及土石渗透变形产生条件
  • 10.2 渗透变形可能性判定及防治措施
  • 10.3 章节测验

实验工具

  • 11.1 地质与岩土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