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概论
高校劳动教育概论
3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4
开课时间2025/02/20 - 2025/05/06
课程周期11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遵照“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认真贯彻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全面落实其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以普及劳动科学知识、提高劳动素养为着眼点,以育人导向和遵循育人规律为出发点,结合时代特征,从劳动观基本概念、高校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劳动文化、劳动实践、职业选择与职业道德、劳动报酬、劳动关系与劳动权益保障、劳动评价和劳动未来等维度,全面系统介绍劳动学科体系基本知识。

课程理论教学(劳动观、三大劳动精神、劳动成果、劳动权益等24个教学单元)视频约250分钟,专题介绍(体面劳动、共同富裕、三次分配、人才红利)视频约80分钟,学生劳动(家务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视频约100分钟,专为理论教学8-16学时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而作。课程内容丰富,在继承我国传统优秀劳动思想的同时,充分展现劳动教育的最新发展(到2024年12月)。

期待课程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观念,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以及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哲理;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新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积极创新劳动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大纲
序言
0.1 序言
0.2 专题:人才红利
0.3 劳动实践
第一章 劳动教育基本概念
1.1 劳动与劳动者
1.2 劳动观
1.3 专题:体面劳动
1.4 劳动实践
第二章 高校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2.1 高校劳动教育
2.2 高校劳动教育理论溯源
2.3 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实践
2.4 专题:适应与选择
2.5 劳动实践
第三章 劳动三种精神
3.1 劳动精神
3.2 劳模精神
3.3 工匠精神
3.4 劳动实践
第四章 劳动实践
4.1 劳动实践(上):勤工助学劳动、公益性劳动
4.2 劳动实践(下):家务劳动、实训实习、创造性劳动
4.3 专题:共同富裕
4.4 劳动实践
第五章 职业选择与职业道德
5.1 职业选择
5.2 马克思择业观
5.3 职业道德
5.4 劳动实践
5.5 劳动素养调查
第六章 劳动报酬
6.1 劳动成果
6.2 薪酬与收入分配
6.3 社会保险
6.4 专题:第三次分配
6.5 劳动实践
第七章 劳动关系与劳动权益保障
7.1 劳动关系
7.2 劳动权益保障
7.3 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
7.4 专题:劳动权益
7.5 劳动实践
第八章 劳动评价
8.1 基于素养标准的综合评价
8.2 劳动教育自主评价
8.3 基于学生发展的增值评价
8.4 专题:职场劳动
8.5 劳动实践
第九章 劳动未来
9.1 人工智能
9.2 就业新业态
9.3 专题:数字劳动
9.4 劳动实践
课程评价与附录
10.1 劳动素养跟踪与课程评价
10.2 劳动教育重要文件
10.3 劳动者故事
10.4 文献阅读
10.5 同学劳动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