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建筑的殿堂——建筑设计初步
步入建筑的殿堂——建筑设计初步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4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开课教师章瑾余亮包海斌司舵
学科专业工学建筑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入门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了解最基础的建筑学科概念、问题和工作方法,对后续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提供了大量的图文解析,有助于初学者直观地了解建筑理论与设计实践,强调形体与空间、建筑图纸的阅读与绘制、构成设计的方法与内容、建筑的发展与思考、复合空间的设计与建构。基于对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课程重点强化建构与思维拓展,致力于构建凸显创新意识、地域精神和文化传承理念的一流课程。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感知建筑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认知建筑
建筑的含义
余亮
建筑的技术性
余亮
建筑的艺术性
余亮
认知建筑学
建筑学的含义
余亮
表现技法——表达建筑
建筑画
建筑钢笔画
章瑾
建筑色彩表现
章瑾
建筑制图
房屋的组成
章瑾
建筑图纸的产生及分类
章瑾
建筑图纸的识读 1
章瑾
建筑图纸的识读 2
章瑾
建筑图纸的绘制
章瑾
形态构成——探求建筑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的发展及应用
章瑾
平面构成的元素
章瑾
平面构成的组合形式
章瑾
色彩构成
色彩概述
司舵
色彩构成要素
司舵
色彩心理及应用
司舵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司舵
立体构成的构成法则
司舵
立体构成的材料运用
司舵
建筑风貌——追溯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包海斌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包海斌
外国建筑的发展
外国古典建筑风貌
包海斌
外国近现代建筑风貌
包海斌
当代建筑发展新方向举例
包海斌
建构实践——设计建筑
建筑文化传承——以江南民居为例
江南民居及地域文化
章瑾
建筑文化传承实践
章瑾
设计建构实践——以砖建构为例
建造传承
章瑾
建构理论
章瑾
建构实践
章瑾
  • 第一章绪论——感知建筑

    建筑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他诞生于很久以前,又充满了新的生命力。同时,建筑也是一门既艺术又技术的学科,他既是美的载体,又需要技术的支撑。同学们对建筑一定充满了好奇,千头万绪从哪里开始呢?本章课程带领同学们共同来感知建筑,逐渐了解建筑并理解建筑,同时认识什么是建筑和建筑学,与优秀建筑师和他们的设计作品为友,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 1.1认知建筑

    建筑形态呈现出地域分布的差异性和国家民族的多样性,同时表现出历史的发展性、传统的继承性和时代的特征性。本节课程通过理论陈述并结合典型的实例分析,为同学们讲解建筑的定义,建筑的作用以及建筑的属性。

  • 1.2认知建筑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与多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本节课程带领同学们了解建筑学是一个怎样的专业,建筑设计的对象,建筑设计的过程,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什么,建筑师的职业要求以及建筑与人的关联,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建筑对社会的价值等。

  • 第二章表现技法——表达建筑

    建筑设计是设计者对未来建筑的创造,这种创造力积淀于建筑师的头脑之中,只有通过图、文等手段才能将设计者的创作付诸于实践。因而,设计的表达作为设计媒介,是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基于设计与表达之间这种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联,决定了在学习设计的同时必须首先学习设计的表达。本章课程带领同学们从建筑画表现,建筑识图与制图等相关知识,开启建筑表达的学习。

  • 2.1建筑画

    本节课程从建筑绘画的目的和作用;建筑绘画的内容;建筑绘画的技法;建筑绘画的构图原则;以及建筑绘画的学习方式这五方面展开,为同学们讲解建筑配景与钢笔画表现。并从建筑色彩的表现工具,以及建筑色彩技法,这两方面展开为同学们讲解建筑的色彩表现。

  • 2.2建筑制图

    建筑设计的成果是建筑物施工建造的依据,本节课程介绍建筑图纸的产生及分类,了解其图示方法,识读内容以及识读方法等,并从建筑绘图工具、制图步骤、绘图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这四方面展开讲解建筑制图的相关知识。

  • 第三章形态构成——探求建筑

    构成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方法,它是思考造型过程和造型结果的统一。在构成设计中将点、线、面、体等抽象艺术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在构成设计领域,主要有三大构成,他们分别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本章的学习带领同学们共同探求建筑的形态构成设计,分别从三大构成的发展、应用、元素、组合形式等方面详细解读构成设计。

  • 3.1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本节课程带领同学们分别从平面构成的发展与应用,基本元素及其特征,以及常用的设计组合形式等方面详细解读平面构成设计。

  • 3.2色彩构成

    色彩作为一种造型语言,不仅在建筑中,在各种不同的视觉艺术中,都成为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本节课程带领同学们分别从色与光的关系,建筑设计中对于色彩的创造,色彩构成要素,色彩的心理及应用等方面详细解读色彩构成设计。

  • 3.3立体构成

    学习立体构成,运用立体构成,在建筑、室内、服装等设计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功能。本节课程带领同学们分别从立体构成的概念特点,基本形式要素,构成法则以及材料运用等方面详细解读立体构成设计。

  • 第四章建筑风貌——追溯建筑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的发展与进步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经济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族、文化、审美、习惯、宗教等不同内容,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表现形式。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都在世界建筑舞台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映出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 4.1中国传统建筑

    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代表的东方建筑艺术就是世界建筑最为基础而重要的分支之一。中国古代建筑讲求“天人合一”,礼制观念等,对亚洲其他各国的建筑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本节课程深入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征,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风貌。

  • 4.2外国建筑的发展

    本节课程介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哥特风格、文艺复兴、巴洛克 、古典主义、伊斯兰建筑等,展现外国古典建筑的风貌,展现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外国近现代建筑的探索,同时以建筑数字化、生态建筑等为例,说明当代建筑发展的新方向。

  • 第五章建构实践——设计建筑

    我们的祖辈以世代积累的智慧,创造出了我国特有的建筑文化,东方美学的地域文化及传统建筑,不仅让人心生向往,更需要我们对其传承和再创造,赋予它更深层次的内涵。本章从地域文化传承及建造设计展开,地域文化传承设计主要以江南民居为例进行分析,并以砖建构为例,从空间设计、建造方式、建筑表现,和哲学表达等,深入学习设计建构的相关知识,为传承我国优秀的建筑文化添砖加瓦。

  • 5.1建筑文化传承——以江南民居为例

    本节课程以江南民居为例,讲解地域建筑文化及其传承,并通过:大地之情——城乡阅读,初心成画——民居表现,忆禾故里——文创设计,带领同学们进行建筑表现及创意实践;并通过:地域文化平面构成,民居色彩采集重构,以及文化博览立体空间构成,来进行构成表达设计实践。

  • 5.2设计建构实践——以砖建构为例

    本节课程以砖建构为例,从砖的特征、砖的建构法则,以及砌筑施工三方面,展开砖的设计建构的相关理论讲解。带领同学们进行砖建造实践,了解关于空间和建造的表达,强调完整性和全程参与性,使设计和建造这两个阶段协调统一,相得益彰。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感知建筑

    1.1 认知建筑

    1.2 认知建筑学

    视频数4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表现技法——表达建筑

    2.1 建筑画

    2.2 建筑制图

    视频数7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形态构成——探求建筑

    3.1 平面构成

    3.2 色彩构成

    3.3 立体构成

    视频数9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建筑风貌——追溯建筑

    4.1 中国传统建筑

    4.2 外国建筑的发展

    视频数5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建构实践——设计建筑

    5.1 建筑文化传承——以江南民居为例

    5.2 设计建构实践——以砖建构为例

    视频数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