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024秋季)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024秋季)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4
开课时间2025/02/20 - 2025/08/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以贯之未曾中断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智慧宝库。

这门课程概说文化的内涵、功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其对现代社会发挥作用,整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在批判的过程中将其消解、淘汰。传播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人格理想、价值取向。

从空间角度,讲述中国历史环境的特征,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从时间角度,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从神本走向人本”的殷商、“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的秦汉、“乱世中文化多元走向”的魏晋南北朝、“隆盛时代”的隋唐、“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的两宋、“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与融汇”的辽夏金元、“沉暮与开新”的明清、转变中的近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新阶段。从学科角度,讲述中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特征、结构,中国经济的主体、形态、产生原因、基本特征,文字语言的演变历程和发展情况,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传统教育思想的传递,辉煌文学成就的文化地位,史学传统的伟大意义,各艺术门类的独特风貌,理想与现实结合的哲学智慧,代代承传的伦理道德,兼容并包的宗教思想等等。尽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

课程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 1.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 2.1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2.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 3.1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 3.2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 3.3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 3.4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 4.1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 4.2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 4.3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 5.1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5.2 殷商时期:从神本走向人本
  • 5.3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5.4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 5.5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 5.6 隋唐:隆盛时代
  • 5.7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 5.8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 5.9 明清:沉暮与开新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 6.1 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 6.2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

中国语言文字

  • 7.1 汉字形体演变的历程
  • 7.2 汉语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 8.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 8.2 中国古代传统医药学
  • 8.3 中国古代技术的伟大成就

中国古代教育

  • 9.1 中国古代文化是靠教育传递下来的
  • 9.2 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

  • 10.1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 10.2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先秦两汉
  • 10.3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唐宋
  • 10.4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元明清
  • 10.5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艺术

  • 11.1 辉煌的远古艺术
  • 11.2 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
  • 11.3 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

中国古代史学

  • 12.1 中国文化概论之中国古代史学(上)
  • 12.2 中国文化概论之中国古代史学(下)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 13.1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 13.2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13.3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宗教

  • 14.1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4.2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 14.3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 14.4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性

中国古代哲学(先秦“儒”“道”“墨”)

  • 15.1 孔子的“为仁由己”的人文精神
  • 15.2 老子的“道”的形上世界的开辟
  • 15.3 墨子的哲学思想“兼以易别”的社会理想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 16.1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意涵
  • 16.2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 16.3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 17.1 天人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 17.2 群己关系的定位
  • 17.3 义利与理欲:价值观的深层展开
  • 17.4 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 18.1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 19.1 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 19.2 80年代“文化热”的反思
  • 19.3 90年代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 19.4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