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1)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高校是巩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的历史成就,形成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大众化、普及化和世界化是解决国际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
(3) 随着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深入、理论大众化“新招实招”层出不穷,学习并深入研究毛概是回应社会关切、探索中国特色未来发展道路的航向和基石。
课程设计原则:
(1)以问题链的形式为导向,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内容。
(2) 聚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案例教学贴近生活。
(3)分主题贯穿历史,多维度深层次解剖理论经典。
绪论
01课程绪论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讨论与交流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与内涵
导论测试题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1.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1.2. 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1.3. 如何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章测试题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1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内容
2.2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3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深层原因与基本经验
2.4 如何看待“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第二章测试题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1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2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上)
3.3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下)
3.4 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上)
3.5 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下)
3.6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如何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章测试题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1 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4.2 我们能从《十大关系》中读出什么
4.3 社会主义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阶段的意义和教训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四章测试题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五章测试题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5.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5.2 邓小平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5.3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何以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5.4 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六章测试题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6.2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相互关系?(上)
6.3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相互关系?(下)
6.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在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第七章测试题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7.1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与形成历程
7.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7.3 如何科学评价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第八章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