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认识微电影
要认识微电影,还得从电影的诞生和发展谈起。
1895年放映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纯纪录方式拍摄的电影引起了巨大轰动,然而人们热议的话题并不是电影表现的内容,而是把照片变为活动图像的技术形式。此后,电影分化为纪录影片和剧情影片两大类。剧情影片作为一种大众艺术,独领风骚半个多世纪。如今,纪录影片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电影专指剧情影片这一概念己在人们的头脑中固定下来。数字摄像机的诞生和发展催生了新的媒介传播形式。其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优势逐渐取代了纪录影片的功能,而剧情影片又催生了电视剧这一新声画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剧情影片的姊妹艺术。剧情影片和电视剧共同催生了“微电影”。 -
●1.1微电影产生背景和定义
什么是微电影?为什么取名“微电影”而不是取名“微视频”?微电影用数字摄像机或其他数字媒体拍摄就可以,还是一定要用胶片电影的制作工具拍摄?微电影的诞生和发展有无其技术背景和社会背景?微电影的时间长度应该怎样界定?微电影赖以生存的传播平台是什么?这些萦绕在大众头脑中的疑惑在电影研究者那里同样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
●1.2微电影发展历程
绝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有较漫长的酝酿期和发展期。微电影却不一样,一出现就如十二级台风,瞬间刮遍全国,并且还有越刮越猛之势。但也不是毫无逻辑可言,它的产生和发展除了数字制作技术的普及外,还和以下因素关联密切。
-
●1.3微电影类型
对于微电影这一新生事物,由于其兴起时间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公众认可的分类方法。如果按照好莱坞流行的诸如西部片、战争片、爱情片、伦理片等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又与现今意义上“微电影”的实际情况不符,所以,不妨按我国微电影的总体作品现状,结合发展趋势暂作大致分类,该分类以后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
第二章微电影创意与脚本写作
要制作出一部优秀的微电影,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有一个好剧本。正如英国著名导演、剧作家克里斯·琼斯所说:“…………一定要把这个‘不费钱’的步骤尽可能做好。想想你看过的那些烂片——故事糟糕、角色无聊、情节老套……再想想你看过的那些好片—故事出色、角色有趣、情节惊人…………整个故事讲得非常精彩。这些和好演员、好镜头、好配乐无关,就是有一个好剧本而已。如果作为观众的我们不能与剧中人物的心灵相通,那么作为电影制作人的你就失败了……………”
很多人都想写剧本,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写,写些什么。写真人真事吗?那不是剧本:老套的,叫旧事;新近的,叫新闻。写不直实的东西吗?与观众产生不了心灵感应,观众未必愿看。因此,一部好的剧本,既要是真的又不能全是真的。按照理论家们的说法,叫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叫做“提炼”或者“艺术加工”。这个“提炼”或者“艺术加工”的过程,就是剧本的创作过程。创作过程包括选材、构思、设计故事、设计故事中的人物、设计悬念和矛盾冲突、设计开场和终场等。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想说点什么或告诉人们点什么,这就是主题。如果故事没有主题,观众就会觉得很无聊。在此,我们讨论剧本到底该什么写。 -
●2.1选材
选材是写电影剧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更是电影剧作者重视的问题。抓住一个好题材,就等于抓住了一个成功的机会。
-
●2.2构思
构思故事是电影剧本具体创作工作的开始。
-
●2.3故事线
前期的故事线应该简短精炼。故事线包括几个人物,由这几个人物组成这个故事线的精彩创意。
-
●2.4人物
有了故事线,下一步就是确定人物,确定主角。常规电影与小说不一样,小说可以容纳大量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如《战争与和平》有500多个人物,《红楼梦》有400多个人物),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都可以清晰地表现出来而电影不行,它只能容纳十几个人物,如果塑造的人物过多,他们之间的差异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如果你试图表现数十个人物,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最好别这么干。而微电影与常规电影相比,表现的人物又要大大缩水,以二至三个人物,或三至四个人物为限,把人物扩充至六七个并不是明智之举,除非你拍的是“短”电影,而不是“微”电影。
-
●2.5结构
微电影虽然重在“微”字,但也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比如开场、主题呈现、铺垫、推动、中点、高潮和结尾等。
-
●2.6作品解析:法国微电影佳作《调音师》
用法国微电影佳作《调音师》来试着分析微电影合理的结构。
-
●2.7微电影稿本写作
脚本是对于微电影是非常的重要的。因此,写好脚本也是重中之重。
-
●2.8分镜头稿本
分镜头脚本是我们创作影片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分镜头脚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
第三章微电影制作工具
本章学习微电影制作所需的拍摄工具、辅助工具的种类和性能特色以及后期制作工具——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与配置。
-
●3.1微电影拍摄工具
本节主要学习微电影拍摄工具的种类、功能和特色,同时学习常用辅助工具的种类、作用和保养维护方法。
-
●3.2微电影编辑设备
本节学习微电影制作工具——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的选择配置
-
第四章微电影画面拍摄技法
本章学习微电影拍摄的构图原理、拍摄技法和光线照明技术。
-
●4.1画面与构图
本节学习微电影拍摄的画面造型原理、构图方法、画面成分、运动拍摄技法和拍摄轴线、机位布局等专业基础知识。
-
●4.2光线与照明
本节学习微电影拍摄中的光线原理与照明应用技法。
-
第五章用EDIUS编辑微电影
本章学习非线性编辑软件EDIUS从入门应用、录音处理、特效应用、字幕设计到媒体输出的关键操作技术
-
●5.1Edius入门
本节学习非线性编辑软件EDIUS的初始设置、素材管理与剪辑手法、时间效果应用、视频布局的画面修整和运动模拟手法等。
-
●5.2Edius录音处理
本节学习EDIUS的录音剪辑、音效处理和降噪技法。
-
●5.3Edius特效应用
本节学习EDIUS的视频滤镜、转场特效和监控效果的应用与设置技法。
-
●5.4Edius字幕设计
本节学习EDIUS的标题字幕和滚动字幕的设计方法。
-
●5.5Edius媒体输出
本节学习EDIUS的媒体输出格式和技术参数的选择与设值方法。
-
第六章微电影创作实践
对于微电影知识和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即可进人创作实践阶段。从表面上看,微电影是一个多人合作的“系统工程”,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不然。它虽说是项目,但与工程类项目截然不同:许多工程类项目制作只有成与不成,而微电影项目制作只有好与不好,这就意味着只要下决心、有恒心,就一定能制作完成微电影,至于影片质量,则有待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
●6.1微电影摄制前准备
微电影摄制过程涉及团队组建、设备租用以及相关人、财、物等多种因素,项目一旦启动,决不能半途而废。因此,有必要通盘考虑、精心策划,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
●6.2微电影前期拍摄
微电影前期拍摄阶段集合了多人的共同劳动,庞大的团队合作会给统筹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制片和导演必须掌握一定的运作技巧。
-
●6.3微电影后期制作
影片在前期拍摄完成后,要进行后期编辑,才能最终成片。影片的后期编辑与前期拍摄同样重要,也是不可忽略的创作过程,因此需要导演亲自把关后期编辑小组一般由导演、场记和剪辑师三人组成。场记根据场记单负责提供镜头在素材中的准确位置、长度、对话内容以及在摄制现场对镜头的评价记录。剪辑师负责操作编辑机,对镜头组接、转场、特技的运用及字幕的设计、加工等提供技术支持。导演是整片的艺术创作方面的责任人,负责指挥剪辑师对影片素材剪辑成片。这是专业电影制作人的方式。对于业余微电影人和在校大学生来说,则有可能一人身兼三职。
-
第七章微电影作品分析
以各题材微电影作品进行案例分析。
-
●7.1纪录片案例分析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本课程以《再见曼谷》 《川藏千里行》 《问鼎》《最后的沙坡尾》《鼓魂》《馕》《佛门少年》等为案例对纪录片进行分析。
-
●7.2剧情片案例分析
剧情片通常指运用现实生活中常常真实存在但往往不被大多数人所注意的事件而改编的故事性电影。剧情片常常引人深醒,耐人寻味。综合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诸艺术因素,以塑造人物为主,具有故事情节(反映生活)并由演员扮演人物的影片。本课程以《母亲节的礼物》《我们就到这》《暗香》等来对微电影中剧情片做案例分析。
-
●7.3宣传片《华侨大学图书馆》
宣传片(Propaganda film)是制作电视、电影的表现手法,是对企业内部的各个层面有重点、有针对、有秩序地进行策划、拍摄、录音、剪辑、配音、配乐、合成输出制作成片,目的是为了声色并茂地凸现企业独特的风格面貌、彰显企业实力,让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士对企业产生正面、良好的印象,从而建立对该企业的好感和信任度,并信赖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本课程以《华侨大学图书馆宣传片》为案例对宣传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