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概论(吉林师范大学)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8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文学概论属于文学一级学科下的文艺学二级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至今我国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属于专业模块课程,是专业基础系列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讲教师团队由吉林省名师、吉林省教学新秀领衔,曾主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育部网络培训课程;曾获省优秀教学团队、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课程以文学的具体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从理论与批评的互动关系中寻找文学理论建构的突破点,使理论变的更加鲜活、更具当代性。在彰显文学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帮助学生奠定专业基础,深化专业认识,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开阔的理论视野,学会运用理论观点分析文艺现象、解读文学作品。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绪论
李秀云
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的构成
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四要素
孙保亮
文学活动的发生
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说
孙保亮
文学活动的发生:宗教说与游戏说
孙保亮
文学活动的发生:劳动说
孙保亮
文学活动的发展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孙保亮
文学的属性
文学的含义
孙保亮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形式
孙保亮
文学的无功利性与功利性
孙保亮
文学的形象与理性
孙保亮
文学的情感与认识
孙保亮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与话语
孙保亮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孙保亮
文学创造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
孙保亮
文学创造的主体
孙保亮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孙保亮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孙保亮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孙保亮
构思方式
孙保亮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孙保亮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艺术真实:内蕴的真实和假定的真实
孙保亮
艺术真实:主观的真实和诗艺的真实
孙保亮
善的追求:人文主义
孙保亮
美的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孙保亮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及其类型
关于文学风格的诸种观念
孙保亮
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
孙保亮
文学风格与文体、言语
孙保亮
文学风格的不同类型
孙保亮
文学风格与文化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孙保亮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孙保亮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孙保亮
文学风格与文学流派
孙保亮
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文学
姜亭亭
理想型文学
姜亭亭
象征型文学
姜亭亭
文学作品的体裁
诗及其主要特征
姜亭亭
散文及其主要特征
姜亭亭
小说及其主要特征
姜亭亭
剧本及其主要特征
姜亭亭
文学文本层次
文学言语层面
赫亚红
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赫亚红
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赫亚红
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赫亚红
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赫亚红
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
赫亚红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典型
典型理论的发展
赫亚红
典型的美学特征
赫亚红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赫亚红
意境
意境理论的形成
赫亚红
情景交融——意境的结构特征
赫亚红
虚实相生——意境的表现特征
赫亚红
韵味无穷——意境的鉴赏特征
赫亚红
意境的分类
赫亚红
意象
文学意象
赫亚红
文学意象的特征
赫亚红
叙事理论
故事与情节
赫亚红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赫亚红
叙述者
赫亚红
文学批评
总述
文学批评的问题与反思
宁国利
文学批评方法理论的建构
宁国利
精神分析学批评方法与文本解读
精神分折学批评方法简介
宁国利
“恋母情结”与《大堰河——我的保姆》
宁国利
精神分析学说与阿Q之“梦”
宁国利
英美新批评方法与文本解读
英美新批评方法简介
宁国利
英美新批评方法与《琵琶行》
宁国利
细读法与《登幽州台歌》
宁国利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与文本解读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简介
宁国利
结构模式论与《药》
宁国利
  • 绪章绪论

    本章主要讲述什么是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怎样学好文学理论三部分的内容。

  • 0.1绪论

    一、 什么是文学理论
    主要介绍什么是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
    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六个基本观念。
    三、怎样学好文学理论
    介绍学习文学理论的四个方面的要求。

  • 第一章文学活动

    如果从整体上观照文学,我们会发现文学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的发生和文学活动的发展等知识。

  • 1.1文学活动的构成

    本节主要介绍文学活动四要素的提出,四要素及其关系。

  • 1.2文学活动的发生

    本节主要介绍文学活动发生的四种学说,即巫术说、宗教说、游戏说和老董说。

  • 1.3文学活动的发展

    本节主要介绍对文学活动发展问题的有关认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经济发展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文学发展受其他因素影响。

  • 第二章文学的属性

    文学是什么?它作为一种活动,有什么普遍的、共同的内在性质呢?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这一章,我们通过文学的含义的变化、意识形态、话语蕴藉等方面来探讨文学的属性问题。

  • 2.1文学的含义

    本节主要介绍文学的文化含义和文学的审美含义。

  • 2.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本节主要介绍审美意识形态的形式,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 2.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本节主要介绍话语、话语蕴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进而总结出文学的定义。

  • 第三章文学创造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上层建筑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的生产方式。文学创造实质上就是文学生产。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对于深入理解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文学创造的本质规律,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章,我们将具体探讨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文学创造的过程、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及文学风格几个方面,来揭示文学创造的基本原理。

  • 3.1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本节主要介绍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的各种学说,以及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 3.2文学创造过程

    本节主要介绍文学创造过程中的发生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

  • 3.3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本节主要介绍文学创造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价值追求。

  • 第四章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流派文化有关系。

  • 4.1文学风格及其类型

    本节主要介绍关于风格的诸种观念、文学风格的定义、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文学风格与言语和文体之间的关系、文学风格的类型等知识。

  • 4.2文学风格与文化

    本节主要介绍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流派风格等。

  • 第五章文学作品的类型

    本章从类型上把握文学作品,阐明文学作品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将文学作品划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认识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各自的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典型作品。

  • 5.1现实型文学

    本节将介绍现实型文学的定义、现实型文学的主要特征,以及现实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典型作品。

  • 5.2理想型文学

    本节将介绍理想型文学的定义、理想型文学的主要特征,以及理想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典型作品。

  • 5.3象征型文学

    本节将介绍象征型文学的定义、象征型文学的主要特征,以及象征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典型作品。

  • 第六章文学作品的体裁

    本章从体裁上把握文学作品,介绍文学作品的主要体裁及其基本特征。将文学作品划分为诗、散文、小说、剧本等体裁。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作品认识诗、散文、小说、剧本各自的特征。

  • 6.1诗及其主要特征

    本节将介绍诗的定义,结合具体作品了解诗的主要特征。

  • 6.2散文及其主要特征

    本节将介绍散文的定义,结合具体作品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

  • 6.3小说及其主要特征

    本节将介绍小说的定义,结合具体作品了解小说的主要特征。

  • 6.4剧本及其主要特征

    本节将介绍剧本的定义,结合具体作品了解剧本的主要特征。

  • 第七章文学文本层次

    本章将着眼于文本的审美层次的讨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层次及其基本特征,为今后的文学作品鉴赏奠定了理论基础。

  • 7.1文学言语层面

    本节通过对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比较,阐明了文学言语的基本特征。

  • 7.2文学形象层面

    本节结合作品介绍了文学形象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 7.3文学意蕴层面

    本节结合作品介绍了文学意蕴层面的三个不同层面 。

  • 第八章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本章将着眼于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意境、典型和意象的讨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典型、意境、意象的名词、发展脉络及其基本特征,为今后的文本分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8.1典型

    本节将介绍文学典型的定义、发展脉络、美学特征以及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

  • 8.2意境

    本节将介绍文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意境的特征,以及中国古典文论提供的意境分类方法 。

  • 8.3意象

    本节将介绍文学意象概念的形成、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

  • 第九章叙事理论

    本章将结合文本介绍叙事的含义及特征,事件、故事、情节、文本时间、故事时间、叙述者等理论术语以及逆时序、发现与突转和不可靠叙述等叙述方式的意义。

  • 9.1故事与情节

    本节将结合作品介绍叙事的含义及特征,事件、故事、情节等理论术语以及故事与情节的关系。

  • 9.2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本节将结合作品介绍文本时间、故事时间、时序的定义以及逆时序的两种主要叙述方式:倒叙和预叙。

  • 9.3叙述者

    本节将结合作品介绍隐含的作者、叙述者、叙述者的“声音”的定义及不可靠叙述这种叙事策略的意义。

  • 第十章文学批评

    本章是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在指明文学批评的问题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文学批评方法理论的建构问题。介绍并运用文学理论的精神分析批评、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方法,结合具体文本进行文学批评实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 10.1总述

    本节主要指明文学批评的问题与反思与文学批评方法理论的建构。

  • 10.2精神分析学批评方法与文本解读

    本节主要介绍精神分析学批评方法,并运用“恋母情结”及梦的相关理论解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与阿Q的“梦”。

  • 10.3英美新批评方法与文本解读

    本节主要介绍英美新批评方法,并运用能指与所指理论和细读法方法解读《琵琶行》与《登幽州台歌》。

  • 10.4结构主义批评方法与文本解读

    本节主要介绍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并运用结构模式理论阐释《药》。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绪论

    0.1 绪论

    视频数1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文学活动

    1.1 文学活动的构成

    1.2 文学活动的发生

    1.3 文学活动的发展

    视频数5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文学的属性

    2.1 文学的含义

    2.2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2.3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视频数7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文学创造

    3.1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3.2 文学创造过程

    3.3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视频数11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文学风格

    4.1 文学风格及其类型

    4.2 文学风格与文化

    视频数8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

    5.1 现实型文学

    5.2 理想型文学

    5.3 象征型文学

    视频数3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

    6.1 诗及其主要特征

    6.2 散文及其主要特征

    6.3 小说及其主要特征

    6.4 剧本及其主要特征

    视频数4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文学文本层次

    7.1 文学言语层面

    7.2 文学形象层面

    7.3 文学意蕴层面

    视频数6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8.1 典型

    8.2 意境

    8.3 意象

    视频数10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叙事理论

    9.1 故事与情节

    9.2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9.3 叙述者

    视频数3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文学批评

    10.1 总述

    10.2 精神分析学批评方法与文本解读

    10.3 英美新批评方法与文本解读

    10.4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与文本解读

    视频数10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