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互联网国际政治学》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研究互联网与国际政治之间的内在逻辑,包括互联网影响国际政治的路径、互联网作用于国际政治的运转核心以及互联网助推国际结构变迁及其演变的一般规律。
本课程内容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互联网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架构;二是互联网国际政治学的实践应用。具体内容包括“研究两大作用,梳理四组关系,对比五个国家,构建一个战略”。通过课堂讲授和课下阅读,本课程将帮助同学们思考: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机理;为什么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具有“非中性”作用?在互联网作用下,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形象、外交决策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变化的缘由是什么?世界上主要国家行为体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的互联网战略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中国互联网治理的大战略是如何建构的?
概言之,这是一门开阔视野的课程,也是一门学科互鉴的课程,它将推动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无论是否具有专业背景,本课程都将为您理解互联网时代国际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课程特色
1.紧跟时代 聚焦网络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
人类进入互联网轴心文明形态,本课程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契合网络空间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需要,探索互联网国际政治运行机理和发展脉络,为理解互联网时代国际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2.双语呈现 兼具世界性与国别性
本课程采用中文授课,附中英文字幕对照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中外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诉求,同时帮助学习者了解和比较中外互联网安全治理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战略。
3.理论创生 实践详实
本课程采用理论篇和实践篇、国内篇和国际篇相结合的讲述方式,注重互联网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更好地满足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学习要求。
4.图文并茂 生动有趣
本课程讲课内容生动详实,图片、视频和文字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为学习者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并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互联网国际政治学课程的本质与内涵。
导论
互联网国际政治学的导论
第一章 互联网国际政治学建构的现实依据
1.1.1互联网的现状和趋势
1.1.2互联网的特征
1.1.3互联网的作用
1.2.1互联网时代国际政治的新变革、新思维与未来展望
第一章 主题讨论
第一章 单元测验
第二章 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机理
2.1.1互联网影响国际政治之路径:个人层次
2.1.2互联网影响国际政治之路径:国家层次
2.1.3互联网影响国际政治之路径:体系层次
2.2.1互联网作用于国际政治之核心
2.3.1互联网助推国际结构变迁之催化作用
2.3.2互联网助推国际结构变迁之同步作用
2.3.3互联网助推国际结构变迁之建构作用
第二章 主题讨论
第二章 单元测验
第三章 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非中性”作用
3.1为什么是“非中性”作用
3.2“非中性”作用一:维持霸权
3.3“非中性”作用二:政治渗透
3.4“非中性”作用三:权力转移
第三章 主题讨论
第三章 单元测验
第四章 互联网拓展国家主权的实现方式及其困境
4.1.1国家主权的内涵、特征和演进
4.1.2西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关于国家主权观的变迁
4.2.1互联网扩展了国家主权的内涵
4.2.2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侵蚀
4.3.1制网权的产生和构成
4.3.2争夺制网权是大国制定互联网战略的实质
4.3.3控制全球话语权
第四章 主题讨论
第四章 单元测验
第五章 互联网与国家安全威胁的内在逻辑
5.1.1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资源
5.1.2互联网是保障未来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
5.2.1互联网为什么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威胁
5.2.2互联网国家安全威胁的分类
5.2.3什么是网络恐怖主义
5.2.4网络恐怖主义产生的背景及根源
5.2.5网络恐怖主义的危害及影响
5.2.6大数据时代的云安全威胁
5.3.1国家互联网战略目标是对制网权的争夺
5.3.2互联网自由与安全的关系
5.3.3安全对自由的优先性:以美国互联网战略为例
第五章 主题讨论
第五章 单元测验
第六章 互联网作用于国家形象的路径分析
6.1.1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和历史演进
6.1.2国家形象的影响因素(一)
6.1.3国家形象的影响因素(二)
6.2.1互联网对国家形象的作用(一)
6.2.2互联网对国家形象的作用(二)
第六章 主题讨论
第六章 单元测验
第七章 互联网与外交决策的民主化
7.1.1国家外交决策的一般机制
7.1.2外交决策的两种模型:宏观过程与微观操作
7.2.1互联网对外交决策宏观过程的影响
7.2.2互联网对外交决策微观操作的影响
7.3.1互联网对外交决策的作用
第七章 主题讨论
第七章 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