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分为5个模块:(1)计算文化和计算思维,主要从文化气息的角度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核心概念、计算机的运算基础,通过学习,理解计算思维以及在学习、工作中的作用;(2)计算基础,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组成结构,计算机的系统管理、网络的连接和信息传输等,通过学习掌握其内在的原理,以便使计算机更好的我们所用;(3)计算机安全及应急处理,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的网络规范、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以及受到危害时的一些应急处理办法;(4)计算机新技术,主要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前沿热点,了解其主要技术和具体应用,同时,结合京西项目,介绍学生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信息化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信息视野;(5)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实验训练掌握办公软件与互联网等方面的较深层次的应用以及使用技巧,理解数据的处理方式,能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前四部分是理论讲授,后一部分是上机实验。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提升心思素养,同时带领学生领略和探索缤纷多彩的信息技术,进而站上信息前沿的制高点。
二、 教学安排
本课程32学时,理论和实验各16学时,分8讲完成。
本课程配套实验,可以使用istudy(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考试系统,地址211.81.170.249)进行完成,本系统提供自动在线评测功能,采用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office)考试模式,实现实时自动评测,学生可以重复多次练习,根据自动评测反馈错误提示进行修改。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基于学习过程的能力考核”,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结课考试两部分构成,各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