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共有63个教学微视频,视频总时长达600分钟。
二、本课程共32个学时,2学分,开课时间为2024年2月20日 至 2024年7月10日。
三、本课程内容共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内容为“常规管理”;第二模块内容为“环境创设”;第三模块内容为“家长工作”。
四、教学计划如下:
(一)课程目标
1.掌握常规管理、环境创设和家长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与要点,并将其应用在实践中。
2.形成“以幼儿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3.主动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能够运用学到的班级管理知识评价和解决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上篇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29讲)
第一章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概述(6讲)
1.1 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与作用
1.2 班级规则的分类与制定
1.3 常规管理原则——正面教育原则
1.4 常规管理原则——规则需求化原则
1.5 常规管理原则——权威适度原则
1.6 常规管理原则——一致性、一贯性、灵活性原则
第二章 “以幼儿为本”的一日生活时间管理 (3讲)
2.1 时间安排应有稳定性和灵活性
2.2 时间安排应保证“三个充足”
2.3 时间安排应注意“三个平衡”
第三章 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常规要求 (4讲)
3.1 来园环节管理
3.2 晨锻环节管理
3.3 进餐环节管理
3.4 过渡环节管理
第四章 “以幼儿为本”的行为管理目标和模式(6讲)
4.1 行为管理的目标
4.2 行为管理模式对比
4.3 尊重和关爱幼儿
4.4 帮助幼儿理解
4.5 指导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和做决定
4.6 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
第五章 “以幼儿为本”的行为管理方法 (10讲)
5.1 榜样示范法
5.2 有效沟通法:问题归属原则
5.3 有效沟通法:我信息--为什么孩子不听
5.4 有效沟通法:我信息--怎么说孩子才肯听
5.5 有效沟通法:印证式倾听--你会听孩子说话吗
5.6 有效沟通法:印证式倾听--怎么听孩子说话
5.7 强化与忽视法
5.8 后果法:自然后果法
5.9 后果法:相关后果法
5.10 后果法:自然后果、相关后果与惩罚
中篇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17讲)
第一章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概述(1讲)
1.1 幼儿园班级环境的概念和维度
第二章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教育学依据(3讲)
2.1 蒙台梭利教育的环境观
2.2 瑞吉欧教育的环境观
2.3 华德福教育的环境观
第三章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原则(9讲)
3.1 主体性原则的第一层含义
3.2 主体性原则的第二层含义
3.3 主体性原则的落实
3.4 丰富性原则
3.5 适宜性原则
3.6 开放性原则
3.7 满足需要原则—情感需要:让幼儿像在家里一样温馨、舒适、自由和愉悦
3.8 满足需要原则—情感需要:存在感、认同感、掌控感和隐私
3.9 满足需要原则—身体需要、认知需要、社会性需要
第四章 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3讲)
4.1 区域布局的程序及要点:选择区域
4.2 区域布局的程序及要点:确定各个区域的空间面积和位置
4.3 区域布局的程序及要点:设置各区域的内部环境
第五章 创设预防不当行为的环境(1讲)
5.1 如何创设一个预防不当行为的环境
下篇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17讲)
第一章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概述(3讲)
1.1 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和价值
1.2 家长工作的内容
1.3 家长工作的原则
第二章 幼儿园班级家长沟通策略(6讲)
2.1 沟通策略:自己人策略、无小事策略、积极反馈策略
2.2 沟通策略:具体化策略、提建议策略、关注全体策略
2.3 沟通策略:印证式倾听策略和积极询问策略
2.4 沟通策略:当需要家长配合时
2.5 沟通策略:当幼儿受伤时
2.6 沟通策略:当家长有话要说时
第三章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方式(8讲)
3.1 家访
3.2 家长委员会
3.3 家长会
3.4 家长开放日
3.5 亲子活动
3.6 家长志愿者活动
3.7 接送时交谈
3.8 个别约谈
五、授课方式介绍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学生线上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线下学生针对重难点和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总结提升;课后线上拓展问题讨论。
六、成绩评价
本课程采用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线上成绩是以“视频观看时长、完成作业、测试、笔记情况及论坛发帖”之成绩为计算依据,各项目占比如下:
线上成绩:
(1)视频观看占20%;
(2)作业成绩占20%;
(3)测验成绩占20%;
(4)考试成绩占20%;
(5)在线笔记占20%。
线下成绩:
(1)课堂考勤占15%;
(2)课堂表现占35%;
(3)期末闭卷考试占50%;
本课程最终成绩 = 线上成绩*50%+线下成绩*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