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技术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14
开课时间2025/03/10 - 2025/07/15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课程目的:我国地域辽阔,常会遇到地基条件不能满足建(构)筑物要求的情况。地基的稳固与否不仅关系到建筑物安全性、稳定性,还与人类安全息息相关。在服务国家交通强国、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需求下,本教学的目的为提高学生对地基问题的认知,掌握新时代背景下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技术的选用方法。


课程属性作为土力学知识的重要实践应用,地基处理技术是指导土木、交通、水利、地质等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重要理论来源及技术支撑。它专门研究解决软弱或不良地基有关工程问题,可应用于分析地基设计以及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领域。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分类、浅层处理法、轻质土置换技术、排水固结法、真空预压法、电渗法、复合地基理论概要、振密挤密法及散体材料桩、强夯法及强夯置换法、深层搅拌法及水泥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法及高压旋喷桩、刚性桩复合地基之预应力管桩、刚性桩复合地基之灌注桩、冻结法、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法、加筋垫层与加筋挡墙、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技术、既有建(构)筑物地基纠偏技术、检测/监测及动态控制的要点。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技术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适用范围,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全面服务于社会。


课程基础本课程由河海大学岩土工程首批国家重点学科的教师进行讲授。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学科有着光荣而悠久的历史传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今,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类课程已走过近70年历程,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荣誉。本次《地基处理技术》在线课程作为《土力学》课程的延续,是以河海大学几代教师从事地基处理实践、教学的精髓内容为基本蓝本,并博国内外百家之长,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对知识点进行编辑、演绎、录制,以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对地基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加固原理和适用性予以诠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课程负责人孔纲强,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教育部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能源岩土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兼任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能源岩土专委会(TC308)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疏浚与泥处理利用专委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委会委员、《Geomechanics for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编委等学术兼职。

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核心参加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4/6)、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2/24),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分别排3/11、3/15、4/15)、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2/15),主编技术标准3部、参编行业/地方标准5部。

课程大纲

1《地基处理技术》绪论

地基处理的目的、类型及选用原则

一带一路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地基处理不当导致的工程事故与警示

单元测验

2 浅层地基处理法

浅层地基处理法

轻质土置换技术

单元测试1

单元测验2

3 排水固结法

堆载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

电渗法

测验3

测验1

测验2

4 复合地基法

复合地基理论概要

振密挤密法及散体材料桩

强夯法及强夯置换法

深层搅拌法与水泥搅拌桩

高压喷射注浆法及高压旋喷桩

刚性桩复合地基之预应力管桩

刚性桩复合地基之灌注桩(上)

刚性桩复合地基之灌注桩(下)

测验1

测验2

测验3

测验4

测验7

测验6

测验5

6 加筋法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法

加筋垫层与加筋土挡墙

测验1

测验2

5 冻结法

冻结法

测验

7 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偏技术

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技术

既有建(构)筑物地基纠偏技术

测验1

8 检测、监测及动态控制

检测、监测及动态控制

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