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本章节主要阐述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和针灸发展简史,了解一本学科的历史,是培养对这门学科浓厚兴趣的开始。
-
●1.1针灸学概念
本节主要讲述针灸学的概念,针灸学的构成元素,通过本节学习可以对针灸学产生通识的了解。
-
●1.2针灸医学的发展史
本节主要讲述针灸医学的发展源流与脉络,通过本节学习可以了解针灸医学的起源、发展与兴盛。
-
第二章经络总论
本章主要从整体观念来介绍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此外,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此章节分别介绍了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
-
●2.1经络中的四个概念
本节主要讲述经络的四个基本概念,了解经络学说的基本内涵。
-
●2.2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
本节主要讲述经络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十二经脉的组成,通过本节学习可以大致了解十二经脉的名称、体表的分布特点。
-
●2.3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血气流注规律
本节主要讲述十二经脉系统各经脉如何交接、气血如何流注,通过本节学习可熟知经脉的交接及气血流注特点及规律。
-
●2.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
本节主要讲述经络系统中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五络脉的构成及特点。
-
●2.5经络的作用-经络临床应用
本节主要讲述经络的作用,通过经络作用的讲述分析经络系统在临床的应用原则。
-
第三章腧穴总论
腧,本写作“输”,或从简作“俞”,有转折,输注的含义,言经气转输之所;穴,即孔隙的意思,言经气所居之处。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是疾病的反应点,是针灸等疗法施术的部位。本章节不仅介绍了腧穴命名和定位方法,还详细的探讨了腧穴的特点及规律。
-
●3.1腧穴的定义发展分类命名
本节主要讲述腧穴的产生及发展过程,通过本节学习还可以了解腧穴的命名特点及分类原则。
-
●3.2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本节主要讲述腧穴的主治特点,如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的含义,并讲述了腧穴的主治规律。
-
●3.3特定穴1
本节主要讲述腧穴中特定穴——五腧穴等的含义。
-
●3.4特定穴2
本节主要讲述腧穴中特定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等的含义。
-
●3.5腧穴定位方法
本节主要讲述了临床取穴的定位方法,如骨度分寸法、指寸定位法等。
-
第四章经络腧穴各论
本章节将学习十四经脉的循行路径,包括体表路径,即有腧穴分布部分;和体表路径,即没有腧穴分布部分,主要是与相关脏腑的联系,即属络关系。在掌握穴位定位的同时,学习熟知经脉的主治概要和主要病候。
-
●4.1手太阴肺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手太阴肺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2手阳明大肠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3足阳明胃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4足太阴脾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5手少阴心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手少阴心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6手太阳小肠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7足太阳膀胱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8足少阴肾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足少阴肾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9手厥阴心包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手厥阴心包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10手少阳三焦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11足少阳胆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12足厥阴肝经
本节主要讲述了足厥阴肝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13任脉
本节主要讲述了任脉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14督脉
本节主要讲述了督脉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
●4.15头部常用腧穴
本节主要讲述头部常用腧穴的分布、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
-
●4.16胸腹部常用腧穴
本节主要讲述胸腹部常用腧穴的分布、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
-
●4.17背腰部常用腧穴
本节主要讲述背腰部常用腧穴的分布、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
-
●4.18上肢部常用腧穴
本节主要讲述上肢部常用腧穴的分布、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
-
●4.19下肢部常用腧穴
本节主要讲述下肢部常用腧穴的分布、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
-
第五章刺灸法各论
本章节介绍了多种治疗手段,其中主要介绍了毫针刺法和灸法,刺法和灸法是临床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在针灸学中占有重要的地方。除此之外,此章节还介绍了拔罐、敷贴、三棱针、电针等其他治疗方法,对于一名医学生来说,学习更多知识,接触更多技能,是百利无一害的。
-
●5.1毫针刺法
本节主要讲述了毫针的针刺方法,通过本节学习可以了解毫针的构造、毫针的持针方法、进针手法、得气手法、补泻手法、留针方法及出针方法,还可以了解毫针刺法常出现的不良状况。
-
●5.2皮肤针
本节主要讲述了梅花针、皮肤针的概念、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
●5.3皮内针
本节主要讲述了皮内针的概念、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
●5.4三棱针
本节主要讲述了三棱针的概念、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
●5.5灸法
本节主要讲述了灸法的概念、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
●5.6穴位贴敷疗法
本节主要讲述了敷贴疗法的概念、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
●5.7拔罐疗法
本节主要讲述了拔罐疗法的概念、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
●5.8水针疗法
本节主要讲述了水针疗法的概念、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
●5.9电针疗法
本节主要讲述了电针疗法的概念、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
●5.10耳穴疗法
本节主要讲述了耳穴疗法的概念、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六章针灸治疗总论
针灸治疗是对中医基本理论及经络、腧穴、刺灸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是在掌握一定的经络、腧穴理论和刺灸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针灸治疗作用和原则、针灸辨证方法、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
●6.1针灸治疗原则
本节主要讲述了针灸临床治疗的原则,通过本节学习可以了解临床中面对疾病如何设定治疗原则。
-
●6.2针灸治疗作用
本节主要讲述了针灸治疗作用,通过本节学习可以了解针灸在临床中的作用特点,辨识哪种类型的疾病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症。
-
●6.3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本节主要讲述了针灸的临床诊治特点。
-
●6.4针灸配穴处方
本节主要讲述了针灸配穴的处方,通过本节学习可以了解针灸在临床上如何设立处方,有哪些配穴的原则。
-
第七章针灸治疗各论
本章要求掌握一定的经络、腧穴理论和刺灸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常见的内科、妇儿科、皮外科、五官科、急症病证的分型、处方和操作要点。
-
●7.1胃痛的针灸治疗
本节主要讲述了胃痛的常见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的方法。
-
●7.2便秘的针灸治疗
本节主要讲述了便秘的常见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的方法。
-
●7.3失眠的针灸治疗
本节主要讲述了失眠的常见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的方法。
-
●7.4肥胖的针灸治疗
本节主要讲述了肥胖的常见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的方法。
-
●7.5美容针灸治疗
本节主要讲述了美容作用的针灸治疗方法与手段。
-
●7.6偏头痛的针灸治疗
本节主要讲述了偏头痛的常见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的方法。
-
●7.7痛经的针灸治疗
本节主要讲述了痛经的常见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的方法。
-
●7.8痹证的针灸治疗
本节主要讲述了痹证的常见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的方法。
-
●7.9感冒的针灸治疗
本节主要讲述了感冒的常见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