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 · 意象 · 哲学
昆虫 · 意象 · 哲学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1
开课时间2025/02/17 - 2025/06/28
课程周期19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中华经典流淌着诗性的智慧与深邃的哲理,既是超越时空的文化指引,也是启迪心智的精神源泉。徜徉在诗歌的苍茫林海中,我们可以与昆虫意象美丽邂逅,在诗词的意境中,我们可以领悟自然之道,感受中国哲学哲理。

 这门课的主题:小小昆虫,大有乾坤;以虫为鉴,可察天地之道。为此,本课程试图在科学与人文融通视域,生发、凝练、阐释经典昆虫意象的哲学意蕴,带领学生一起领略变幻多彩的昆虫世界,感悟昆虫的生态智慧,从中体悟科学理性与人文诗意的交融与激荡,并推之于对社会,对人生的觉解。

 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课程第一章阐释昆虫与人类的物质与文化关联,梳理昆虫意象的起源、发展、流变;第二章从中国经典诗歌中,提炼并阐述经典昆虫意象(蝴蝶、蜜蜂、蜻蜓、蝉、蚂蚁等);第三章从生存哲学、生态哲学、时间哲学、幻化哲学、儒释道哲学等五个方面阐述昆虫意象的深刻内涵;第四章从田园诗画、生命哲学审思、静观意蕴、绿色诗教、技术仿生与人文仿生等五个方面诠释昆虫意象的当代意象;第五章分别从科学人文化、可持续植保、生态哲学、社会性、中西互观等多维视角解析昆虫意象。

课程的特色与亮点:课程内容来自本人研究专著《昆虫意象的哲学观照》。2016年10月,该专著被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评选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

本课程特色在于:通识性:文字简洁优美,富有诗意,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应用图文、视频、音乐,尽量以通俗易懂方式讲授学科知识,而昆虫专业知识点则点到为止。综合性:注重知识的汇通与交集,让科学与人文在中国经典诗歌视域中交融,在赏析经典昆虫诗歌的过程中引入昆虫学科的相关知识与学术思想,文理交融,在一个立体与开放的视域中阐释昆虫意象的文化意蕴与思想价值(生命哲学、生态哲学、生态审美、科学思想)

课程大纲

引言

引言

讨论

讨论

讨论

第一章 经典昆虫意象的起源、发展流变

第一节 何谓昆虫

第二节 昆虫与人类的物质关联

第三节 昆虫与人类的文化关联

第四节 昆虫意象的现代意义

昆虫成语的科学内涵

讨论

讨论

讨论

第一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经典昆虫意象概述

第一节 蝴蝶意象

第二节 蜜蜂意象

第三节 蟋蟀意象

第四节 蝉意象

第五节 萤火虫意象

第六节 蚕意象

第七节 蜻蜓意象

第八节 蚂蚁意象

第九节 蝗虫意象

讨论

讨论:美丽的昆虫诗歌

第二章 测验

第三章 昆虫哲学

第一节 生存哲学

第二节 生态哲学

第三节 时间哲学

第四节 幻化哲学

第五节 儒、释、道哲学

讨论

第四章 昆虫意象的现代诠释

第一节 归去来兮---重温田园诗化

第二节 穿花蛱蝶---生命哲学的审思

第三节 灯下草虫鸣---静观的意蕴

第四节 艺花邀蝶---走向绿色、诗性的教育

第五节 哲学走向荒野---从技术仿生到人文仿生

第四章 单元测试

第五章 昆虫意象的多维视角

第一节 可爱与可信---科学人文视角

第二节 有害与有益---可持续视角

第三节 认知与敬畏---生态伦理视角

第四节 人性与虫性---昆虫文化的社会性视角

第五节 蝴蝶与甲虫---中西互观视角

第五章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