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行为经济学是什么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了解一下?
-
●1.1开启自我觉知之门
行为经济学从更为现实的角度开启了人类基于经济学自我觉知的大门。
-
●1.2离经叛道的行为经济学
和传统经济学相比,行为经济学有点离经叛道。
-
●1.3经济学与心理学的相爱相杀
被传统经济学排斥的对人心理行为的分析在行为经济学中重现啦!
-
●1.4两个经济学不是一回事(1)
什么是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呢?
-
●1.5两个经济学不是一回事(2)
在行为人假设的基础之上,行为经济学帮助你更加真实地认识世界
-
第二章机器人的决策依据
传统经济学假设之下的人是怎样决策的呢?
-
●2.1决策就是为了幸福
决策是为了幸福,传统经济学的决策追求均衡,均衡就是幸福!
-
●2.2传统经济学在耍赖
传统经济学取消了人对幸福的真实心理感知,用更多的东西、更多的钱诠释幸福,这种观念受到了行为经济学的挑战!有不少行为经济学家指出,传统经济学是无快乐的经济学。
-
●2.3从人到机器人—效用到偏好的演变
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去看,现代经济学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去心理化过程。
-
●2.4为赌博而生的期望值理论
人们在风险决策时,会把数学期望值最大的可能选项作为自己的最终选择。
-
●2.5你愿意拿多少钱去玩“机会的游戏”
期望值理论解释不了的“圣彼得堡悖论”,期望效用理论可以解释。主要理论观点是,人们在风险决策时,会把期望效用值最大的可能选项作为自己的最终选择。
-
●2.6反叛者的出现—两个悖论
期望效用理论解释不了的弗里德曼-萨维奇悖论和阿莱悖论!
-
第三章感情丰富的傻瓜
现实的人是感情丰富的傻瓜,他们决策的认知基础是什么呢?
-
●3.1情绪再生 前景理论
划时代的,有情绪的前景理论,包括参照依赖、损失厌恶和敏感性递减。它可以解释弗里德曼-萨维奇悖论和阿莱悖论!
-
●3.2你为什么被情绪所影响
你被直觉思维系统主宰着!
-
●3.3现代人的颅骨里装着一颗石器时代的大脑
社会进化的太快,人进化的太慢,以致于现代人的思维更适合采集狩猎时代。
-
●3.4蝙蝠不是鸟连阴天也不一定会马上变晴
直觉思维导致我们的行为偏离理性,出现偏差。代表性启发式偏差包括忽视基本概率、忽视样本大小以及赌徒谬误。
-
●3.5您也可以当小鹅的妈妈
锚定心理让你选定参照系,锚定心理也会让你的思维围绕着参照系打圈圈,甚至能让小鹅认你做妈妈。
-
●3.6现实世界的衰男为什么可以网恋成功
衰男网恋能成功,全凭一张嘴。框架效应告诉你怎么说话才是对的!
-
第四章神奇的参照系
好好掰扯掰扯参照依赖到底是个啥?
-
●4.1牛仔裤的价格应该定多高
商家在初始定价的时候,会在环境的影响之下,在与消费者博弈的过程当中,在一定程度的任意性范围内,形成一个锚,也就是一个价格的初始参照系,这个参照系会对该商品的价格产生持久的影响。
-
●4.2为什么光棍节会买1100卷卫生纸
环境在变,你的锚—初始参照系却没有变,导致你出现交易偏见,要么交易太多,要么交易太少!
-
●4.3你的选择总是最好的吗
参照依赖会影响人的判断,由于完整性偏见的存在,大家倾向于对完整的或者趋向完整的事物给予更好的评估值!
-
●4.4天天吃鱼的猫是不是幸福的猫
参照系也会逐渐变化,这就是适应!适应性偏见会让你习惯痛苦,也会让你对手头的幸福视而不见!
-
●4.5“托儿”的故事
诱饵效应就是通过巧妙设置参照系来衬托自己,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
第五章人人都讨厌损失
第一,人们在面临获得的时候,呈现出风险规避,在面临损失的时候,呈现出风险偏好;第二,等量的损失和等量的获得相比,会对人们的感觉产生更大的影响。这就是损失厌恶。
-
●5.1人人怕风险,人人都是冒险家
的风险喜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们在面临收益的时候,呈现出风险的规避性,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呈现出风险的偏好性。
-
●5.2“独亲其亲”的禀赋效应
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种物品之后,他对这个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没有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
●5.3人类的三大非理性怪癖
人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人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人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
-
●5.4“零”的诱惑
零支出意味着零风险,零风险意味着保证、确保、绝对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风险规避会让“零”的诱惑就变得无限大。
-
●5.5 选择的困境
人生没有重来,有得必然有舍。因此,人要善于决断,避免掉进损失厌恶陷阱!
-
第六章时间会不会影响你的决策
人在跨期中是怎样选择的?
-
●6.1传统视野中的偏好不变性
贴现效用模型从“完全理性人”假设出发,认为人们在进行跨期选择时,应该通过一个固定不变的贴现率来计算不同时期效用的现值,然后选择具有最高现值效用的方案来进行行动,以实现总效用的最大化。
-
●6.2时间可以给你耐心
在短期,人更有可能短视。如果把人的决策期放到长期,人可能会变得目光较为长远,变得有大局意识,有战略意识,变得有耐心。
-
●6.3在跨期中如何对待损失和收益
个体的贴现函数并非独立于它的消费形式,消费形式不同,贴现函数也不同,这和贴现效用模型的结论相反。
-
●6.4短视的双曲贴现
和贴现效用模型不同,双曲线贴现模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贴现率不再是一个常数,而变成与时间相关的变量,随时间递减。这意味着时间越长,未来的值转换到现在越不值钱,现在能得到的满足感要更重要。因此,双曲贴现意味着短视!
-
●6.5影响跨期选择的心理因素
影响跨期选择的心理因素,包括自我意识、有限意志力、估测偏见、心理账户和前景理论。
-
●6.6培养你的延迟满足能力
一个人是否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影响着事业的成败。这需要在跨期选择中选择长期利益最大化而非短期利益最大化。
-
第七章“盘算”的奥秘
决策前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心理核算,心理核算理论对此有一整套的解释体系!
-
●7.1“纠结”的经济学解释
心理核算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维护心理收支平衡,事件的发生会在你心中开一个账户,只有该事件给你带来的支出和收益平衡时,这个账户才能注销。如果账户注销不了,你的心理就会有一个结,这是纠结的本质!
-
●7.2心理核算的原则和依据
心理核算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心理计算问题,即人在直觉思维系统支配之下,对支出和收益的计算。这个计算的原则和依据就是前景理论!
-
●7.3编辑你的快乐
人如何在直觉思维系统支配下,对支出和收益计算呢?这里有几个原则,很有用的哦!
-
●7.4交易效用
交易效用理论实现了传统的商品效用与心理计算机制的整合,实现了前景理论从心理学领域向经济学领域的过渡!
-
●7.5支付去耦
购买和消费之间分隔了足够长的时间,由于时间太长,因此,在消费时,消费者可能不再考虑支付的款项,这就是支付去耦。
-
●7.6相同又不同的钱
在心理核算理论中,一个较为关键性的概念是心理账户,心理账户的本质特征是金钱的非替代性。不同收入来源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不同时间收入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
-
●7.7昂贵的日用品和廉价的奢侈品
不同消费支出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
-
●7.8大钱小花、小钱大花
不同存储方式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不同性质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
-
●7.9金钱感知
行为经济学中,金钱不会直接进入人的效用评估,金钱先要进入人的心理,经过人的心理处理,人们才会进行评估。所以,在行为经济学中,人对金钱的心理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这就是金钱感知,这也是心理核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八章情绪、自信和上瘾
这一章主要谈和大家的情绪,和大家的意识紧密相关的那些行为。
-
●8.1情绪的力量
情绪作为一个外生的变量,会不断影响人的决策,导致前景理论和心理核算理论的结论发生偏移。情绪分为两类,一类是即时情绪,一类是预期情绪,本节谈即时情绪。
-
●8.2预期真的很重要
本节谈预期情绪,从后悔理论谈起!
-
●8.3刚愎自用的毛病你有吗?
过度自信是一种认知偏差,这种认知偏差和人的情绪紧密相连,同时,也会对人的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会导致你刚愎自用。
-
●8.4为什么你那么相信自己?
认知局限、证实偏见和生理原因一起导致过度自信!
-
●8.5上瘾
决策失灵、偏好内生、流行引爆点、棘轮效应导致上瘾行为出现!
-
第九章利他、互惠和公平
人性不仅仅充斥着自私自利,也遍布着利他、互惠和公平!
-
●9.1你到底有多自私
自利假设无法解释人们对公平的偏好,也无法解释见义勇为和利他惩罚行为!对于这些现象,行为经济学提出了社会偏好理论来解释。
-
●9.2你会怎样爱别人
利他偏好包括纯粹利他、亲缘利他和互惠利他。
-
●9.3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人若犯我,我不饶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在利他过程中体现利己之心,在利己基础上的表现出利他动机。这就是行为经济学社会偏好理论中的互惠偏好。
-
●9.4不患寡而患不均
很多人都追求公平,具有不均等厌恶偏好。行为经济学对于公平的衡量,超出了客观的公平标准,考虑了参考点因素,考虑了交易者得到的结果,也考虑了不同交易条件之下的环境,随着时间的变化,行为经济学认为公平的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平的概念,更确切的来说是一种公平感知,是一种主观公平。
-
●9.5社会规范和个人规范
我们生活的世界同时运行着两套规范——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要把这两个规范适用的领域区分开,该用社会规范的领域绝对不能用市场规范,该用市场规范的领域也绝对不能用社会规范,同时,也需要把握两种规范之间的微妙的度!
-
第十章 行为经济学在宏观领域的发展
经济学家们不仅在微观决策领域发现了多种非理性行为,他们同时也把这种非理性研究思路拓展到了宏观领域,形成了行为宏观经济学。
-
●10.1回到凯恩斯
行为宏观经济学重新回归凯恩斯主义的心理行为分析,在社会人的假设之下分析宏观行为问题,这种分析方法更加贴合现实,必将在阐释现实和指导实践之路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
●10.2会学习的普通人
预期决定决策,不同于理性预期,行为宏观经济学中个体的预期的形成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经历一个不断调整,不断纠偏的过程,个体会使用学习法来调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