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从三个方面对本门课程进行介绍加以论述。第一,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第二,家畜育种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第三,家畜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
●1.1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上)
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相关知识。
-
●1.2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下)
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相关知识。
-
●1.3家畜育种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上)
本节主要介绍家畜育种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相关知识。
-
●1.4家畜育种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中)
本节主要介绍家畜育种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相关知识。
-
●1.5家畜育种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下)
本节主要介绍家畜育种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相关知识。
-
●1.6家畜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家畜育种学的主要课程内容。
-
第二章家畜起源、驯化与品种
地球上众多形式的动物资源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利用最充分的物种,就是人类自身文明发展的产物—家畜。通过本章学习首先来了解家畜的起源、驯化及其存在方式,以便在宏观上对其有所把握。本章的目的在于介绍家畜的概念与种类、家畜的起源于驯化、家畜在漫长的实施过程中的演变以及家畜在现行畜牧业生产中的存在方式—品种、品系、以及繁育体系,并从遗传角度探讨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
●2.1家畜的起源
本节主要介绍家畜的概念以及其广义和狭义概念之分、属于畜牧业管理范畴的特种经济动物、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以及家畜的祖先。
-
●2.2动物的驯化
本节主要介绍了动物驯化的历史、动物驯化为家畜的两个阶段—驯养与驯化、动物驯化的时间与地点以及动物在驯化过程的较野生动物发生的变异。
-
●2.3家畜品种及其发展
本节分别介绍了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以及品种具备的条件;同时阐述了品种在形成与演变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因素,即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家畜品种的分类方法以及具体分类。
-
第三章生产性能测定
本章内容属于家畜育种学的基础篇的一部分,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是畜禽育种工作的基础工作,是指通过对家畜个体在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性状的表型值进行测定的育种措施。本章介绍了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基本形式、体型测定、记录系统,还以牛的生产性能测定为例介绍了具体一种家畜的测定工作。
-
●3.1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本节介绍了生产性能测定遵守的一般原则,这里包括测定性状的选择,测定方法的确定,测定结果的记录与管理以及测定的实施等内容。
-
●3.2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本节主要从四种角度去对测定的基本形式进行了划分,这四个角度包括:测定场所、被测定个体亲缘关系、测定的目的以及性状类别。
-
●3.3牛生产性能测定
本节主要从产奶性能测定、挤奶能力测定、功能性状测定、生长发育及肥育性能测定等方面对牛的生产性能测定进行了介绍。
-
●3.4体型测定
本节对家畜体型的测定进行了介绍,对体型鉴定方法的发展、基本要求、体尺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等进行了介绍。
-
●3.5记录系统
本节介绍了关于性能测定的最后环节—记录系统。其中包括性能记录与系谱记录的介绍。
-
第四章 选择原理
本章主要介绍质量性状的选择原理及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
-
●4.1质量性状的选择原理
介绍质量性状的选择原理相关知识。
-
●4.2 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
介绍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相关知识。
-
第五章个体遗传评定
本章内容属于家畜育种学方法篇的一部分,个体遗传评定是畜禽育种工作的中心任务,最终目标就是综合利用个体以及相关的亲属信息信息,像系谱信息、生产性能信息等,采用选择指数法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进行性状的个体育种值估计,以此为依据选择优秀种畜保留,然后进一步扩群繁育,实现整个群体的遗传改良。
-
●5.1育种值的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了解个体遗传评定的发展历程、遗传评定的概念、育种值的相关定义、育种值估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对个体遗传评定有一个初步认识。
-
●5.2育种值估计基本方法—选择指数法
本节内容系统讲述了单性状选择指数法和多性状选择指数法,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个体单次测定值和多次测定均值以及多个同类亲属单次测定值和多次测定均值进行选择指数的计算。
-
●5.3育种值估计常规方法—BLUP法
本节内容在对线性模型了解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单性状和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以实际应用的形式系统学习无重复观测值和有重复观测值动物模型的构建,以及系统环境效应和个体育种值的估计。
-
第六章个体选配
对于两性动物来说,无论公畜还是母畜都只通过各自所产生的配子为下一代提供一半遗传物质,从而使下一代的基因型及其遗传素质,并不简单地等于父母双亲遗传素质的平均值。而是受父母双亲各自的影响。因此,后代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双亲的遗传素质,还取决于双亲间交配组合是否合适。因此,在家畜育种实践中,除了做好选种工作外,还必须做好选配工作。本章的目的在于介绍选配的概念与分类;同时重点阐述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近交和杂交等选配类型的作用、应用及应用过程应注意的事项;另外介绍了近交系数、共亲系数、亲缘系数的计算和各系数间的关系。
-
●6.1选配的概念与分类
本节介绍了选配的概念、选配与选种的关系以及选配的分类。
-
●6.2个体选配
本节重点介绍了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近交和杂交等选配类型的作用、应用及应用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
●6.3近交程度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近交系数、共亲系数、亲缘系数以及加性遗传相关的计算和各系数间的关系。
-
第七章家畜新品种与新品系的培育
本章讲授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品种的概念、品系培育的概念,品种培育的概念及其实践意义,品系培育在当前畜禽育种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品系与品种的关系。讲授重点放在品种和品系的标志及其作用,品种资源的合理保存和本品种选育提高等内容上,以及基本掌握各种建系的方法和原则等。
-
●7.1育成杂交方法分类及步骤
本节主要介绍培育畜禽新品种的途径、杂交育种概念、杂交育种方法分类;重点教授导入杂交、级进杂交的概念和应用。本节使学生理解配套系及专门化品系的概念及特点,专门化品系培育的方法,配套杂交繁育体系结构,了解国内外几个主要商品猪配套系。重点理解配套系及专门化品系的概念及特点、专门化品系培育的方法、配套杂交繁育体系结构。
-
●7.2品系培育
本节使学生理解杂交育种方法的类型,杂交育种的步骤,了解国内几个主要培育猪种的形成,加深对杂交育种方法的印象。重点教授杂交育种的步骤及实质、国内几个主要培育猪种的形成。教学难点为杂交育种的步骤及实质。
-
第八章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利用部分主要介绍杂交优势的概念、特点及杂种优势产生机理。详细阐述了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率、相对杂种优势和杂合度的计算,以及杂交亲本的选择和配套杂交繁育体系的组织形式。
-
●8.1杂种优势概述
主要讲述了杂种优势的概念、特点及杂种优势产生机理。
-
●8.2杂种优势的度量
主要讲述了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的度量以及相对杂种优势和杂合度的计算
-
●8.3杂种亲本的选择
主要介绍了杂交亲本的类别,既可以是品种也可以是品系,对杂交父本和母本的具体要求,杂交亲本的选优和提纯的方法以及杂种生产性能的预测。
-
●8.4杂交繁育方式
重点介绍了终端杂交、轮回杂交和终端轮回杂交的具体实施方法。
-
●8.5配套杂交繁育体系
主要介绍了配套系的概念与特点、配套系育种及配套杂交繁育体系的组织形式。
-
第九章品种资源保护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部分主要介绍家畜遗传多样性概念和类型、 家畜遗传资源保护概述、家畜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家畜遗传资源保存的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理论、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方法,保种群的保护效果和新技术保种方法和应用。
-
●9.1家畜遗传资源保护概述
主要讲述了家畜遗传资源保护的紧迫性、全球家畜遗传资源管理战略、生物多样性与家畜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国内外遗传资源概况。
-
●9.2家畜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主要介绍了家畜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家畜遗传多样性保护的经济意义、科学意义、文化和历史意义以及家畜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问题。
-
●9.3遗传资源保护理论和方法
主要介绍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理论、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方法,保种群的保护效果和新技术保种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