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7
开课时间2021/09/16 - 2022/01/21
课程周期19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医学寄生虫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总论、医学原生动物、医学蠕形动物(吸虫、绦虫、线虫)和医学节肢动物四部分内容。它主要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与宿主的关系、致病机理、诊断方法、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等。课程融合现代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线上学习+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完成“掌握医学寄生虫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课程适合国内各高等学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学习。

课程大纲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
1.1.1医学寄生虫学概述
1.1.2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1.2.1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类型
1.2.2寄生虫生活史与宿主类型
1.3.1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
1.3.2寄生虫病特点
1.4寄生虫感染免疫
1.5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医学原生动物
2.1医学原生动物概述
2.2.1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和生活史
2.2.2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2.3.1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和生活史
2.3.2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2.4蓝氏贾滴鞭毛虫
2.5阴道毛滴虫
2.6.1疟原虫概述
2.6.2疟原虫形态和生活史(上)
2.6.3疟原虫形态和生活史(下)
2.6.4疟原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6.5疟原虫免疫
2.6.6疟原虫实验诊断
2.6.7疟原虫流行与防治
2.7.1刚地弓形虫形态和生活史
2.7.2刚地弓形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7.3刚地弓形虫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吸虫
3.1吸虫概述
3.2.1华支睾吸虫形态和生活史
3.2.2华支睾吸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2.3华支睾吸虫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3.3.1卫氏并殖吸虫形态和生活史
3.3.2卫氏并殖吸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3.3卫氏并殖吸虫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3.4.1日本血吸虫概述
3.4.2日本血吸虫形态
3.4.3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3.4.4日本血吸虫致病机制
3.4.5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3.4.6日本血吸虫病免疫特点
3.4.7日本血吸虫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3.5布氏姜片吸虫
绦虫
4.1绦虫概述
4.2.1链状带绦虫形态和生活史
4.2.2链状带绦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4.3肥胖带绦虫
4.4.1细粒棘球绦虫形态和生活史
4.4.2细粒棘球绦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4.5.1曼氏迭宫绦虫形态和生活史
4.5.2曼氏迭宫绦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线虫
5.1线虫概述
5.2.1似蚓蛔线虫形态和生活史
5.2.2似蚓蛔线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5.3毛首鞭形线虫
5.4.1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形态和生活史
5.4.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5.5蠕形住肠线虫
5.6.1丝虫形态和生活史
5.6.2丝虫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医学节肢动物
6.1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6.2昆虫纲概述
6.3.1蚊形态和生活史
6.3.2蚊生理与生态、与疾病关系和防治
6.4蝇
6.5蚤
6.6蛛形纲概述和蜱
6.7疥螨
6.8蠕形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