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学习、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课程主讲教师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教学三十四年,有丰富的基础课教学和网络教学经验,先后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省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主讲课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教育),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课程采用目前高校通行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主要教材,配套教材为朱栋霖、张福贵、龙泉明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北京大学出版社)。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参照常规全日制教学安排,全面系统,条理明晰,重点突出,便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系统学习与复习。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促进学生系统、准确地掌握“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运用相应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评价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文学现象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能力,全面、深入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各文体演变的历史沿革,使其在自主、愉悦中提高系统学习和系统复习的效率。课程教学对象为在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和第二学历、通识课程学生,函授、网络和自学考试学员,以及相关专业硕士入学考试考生。本课程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引 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第1节 现代性转换的历史背景
第2节 文学观念的变革
第3节 文学创作的演进
引 言 测验
第1章 五四文学革命
第1节 文学革命兴起与发展
第2节 新文学的社团与流派
第3节 论争、批判与新文学阵营的分化
第1章 测验
第一次课程作业
第2章 二十年代小说(一)
第1节 二十年代小说概述
第2节 叶绍钧 许地山
第3节 郁达夫
第2章 测验
第3章 二十年代小说(二)
第1节 鲁迅的生平与文学创作
第2节 《呐喊》、《彷徨》
第3节 《故事新编》
第一次主题讨论
第3章 测验
第4章 二十年代新诗
第1节 二十年代新诗概述
第2节 郭沫若
第3节 徐志摩 闻一多
第4章 测验
第5章 二十年代戏剧
第1节 二十年代戏剧概述
第2节 田汉
第5章 测验
第6章 二十年代散文
第1节 二十年代散文概况
第2节 周作人、朱自清与冰心
第3节 《野草》
第6章 测验
第二次课程作业
第7章 三十年代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第1节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第2节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第3节 三十年代的文学论争
第7章 测验
第8章 三十年代小说(一)
第1节 三十年代小说概况
第2节 丁玲与张天翼
第3节 新感觉派小说
第8章 测验
第9章 三十年代小说(二)
第1节 老舍的小说创作
第2节 《骆驼祥子》
第二次主题讨论
第9章 测验
第10章 三十年代小说(三)
第1节 茅盾的小说创作
第2节 《子夜》
第10章 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