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华夏民族的先始伏羲创造了古琴,此后又有神农、黄帝造琴。作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其音色中正平和、温柔敦厚。
在中国古代,琴被视为高雅艺术,是文人必备的修养,嵇康《琴赋》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扫尽炎嚣、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士大夫将古琴视为生命精神的符号象征,故而琴乐在律、调、谱、器、曲、论、操、辑录、典籍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自成一套完善的体系。
古琴琴谱传承有序,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每一首琴曲,都有相关的文化知识与历史背景。
本课程通过对《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潇湘水云》等十首名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传谱系统、乐曲结构、演奏特点等知识点的讲授,并结合古琴的现场弹奏,指法分析,旋律特色,让同学认识古琴,理解琴乐,聆听古曲,从而走入传统君子的生活世界,贴近中国古代音乐的生命气韵,领略古代文人的趣味与优雅,一览古代音乐的艺术蕴籍,从而提高自我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