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教育体系与建筑师职业简介》为建筑学专业学生建筑师业务实践实习前的集中培训,是对学生在校所学习专业知识的综合回顾与总结,为学生独立参加社会与业务实践做好知识与心理准备;是建筑师业务实践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与保障,为广大即将步入社会的准毕业生提供了有关建筑学核心价值、建筑师社会责任、建筑师实践和团队协作经验的教育。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本课程采用单元式教学方式,包含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建筑师职业简介、国际上的建筑师体系、建筑师素养、建筑师精神、建筑师团队领导等单元,从在大的设计院工作经验和建筑师独立事务所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建筑师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在师资队伍配置上,课程组教师均为在建筑设计一线有多年经验的设计师和建筑学专业教师,课程不光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案例,还有许多设计师的个人心得,更有对建筑师发展的深入剖析。
课程校外导师团队简介:
1.陈自明
陈自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教授级高工,一级注册建筑师。从1997年开始从事建筑设计创作以来,完成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项目,尤其是在超高层和生物安全实验室领域取得较大成就。
在超高层领域:北京东直门交通枢纽工程、宁波新世界广场(249米)、海口双子塔(428米)等。在生物安全实验室领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7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物安全楼等。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物安全楼达到了生物安全实验室领域中,危险级别最高的P4级,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
2.蒋培铭
蒋培铭,一级注册建筑师,2012年获得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称号,教授级高工,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资深会员,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册》主要编写人,《城市,你好!》作者。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建筑奖,其中公安部办公大楼获建国65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大奖。
3.刘智伟
刘智伟,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正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获上海市优秀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奖,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提名奖。从2004年开始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专注于文化建筑、绿色建筑和商业综合体建筑类型。至今已建成:三峡(国家)工程博物馆、宋庆龄纪念馆、黄河博物馆、上海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示范楼,上海崇明生态艺术展示馆、上海空间电源仿真楼等项目。获国家绿色创新设计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上海建筑学会创作优秀奖等省部级奖项10余项。在《建筑师》等各类杂志上已发表学术文章10余篇。
4.李伟
李伟,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设计副总裁,公建部副总经理。哈工大建筑学硕士,城市设计方向,曾供职于汤桦建筑师事务所、直向建筑事务所,拥有丰富的公共建筑设计经验。曾主持设计万科云城一期、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基地二期、龙华中医院、深圳市老龄综合服务中心等各类型项目,近年来借助实践,关注在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示范区“双区”驱动背景下,深圳产业升级带来的城市化变化,致力于快速建设的过程中,解决“高密度、复合化”与城市公共空间需求的矛盾。4.张雨
张雨,1987年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南京天华总经理助理。曾在同济大学从事7年辅导员工作,先后负责共青团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获得过上海市共青团先进个人,同济大学优秀思政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加入天华后,张雨先生将高校就业指导与企业招聘相结合,致力于为在校生提供生涯规划服务。
5.陈寿恒
陈寿恒,深圳寿恒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建筑师。MIT数字化建筑设计研究小组专家学者、世华建协数码建筑学术委员会创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获得MIT和多伦多大学的建筑科学和建筑学双硕士学位。曾供职于世界建筑泰斗美国的西撒-佩里和加拿大的杰克-戴尔蒙特的事务所。拥有丰富的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经验,擅长统筹跨专业多专业的设计协作,以多元化设计实践创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室内外空间。曾主持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城市设计和盐田港拖车综合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其事务所作品曾参展SBAU首尔建筑与城市双年展和UABB深港双城双年展等。
活跃于数字化设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及在创新领域的建筑设计实践。曾受邀在欧美多国及国内众多国际知名会议发表研究成果,著作《数字营造》于2010年出版。作为建筑科学家研发了RHIKNOWBOT和Tower Morphing等高尖端数字化建筑设计系统,在数字化和绿色生态设计上的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唐康硕
唐康硕是MAT超级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北京建筑大学校外指导教师,荷兰注册建筑师。他于200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于2013年在荷兰贝尔拉格建筑学院再次获得硕士学位。
唐康硕与张淼与2013年成立的MAT超级建筑事务所,主要致力于观察和思考当下城市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引发对新的建筑类型的探索。唐康硕专注于城市的空间转型策略以及基于类型学研究的建筑设计等领域,他近年来的建筑实践主要集中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文化教育建筑、文创办公园区以及老城改造更新带来的工作、居住空和社区空间的营造,其事务所作品曾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UABB深港双城双年展、北京设计周等。同时,事务所作品也受到 世界建筑、城市建筑、Domus、Designboom、Gooood、Archdaily、Architizer、FRAME 、C3、bob、Interini、IDEAT理想家等海内外众多知名媒体的广泛报道。
7.张雨
张雨,1987年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南京天华总经理助理。曾在同济大学从事7年辅导员工作,先后负责共青团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获得过上海市共青团先进个人,同济大学优秀思政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加入天华后,张雨先生将高校就业指导与企业招聘相结合,致力于为在校生提供生涯规划服务。
第一章 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概论
1.1建筑学教育体系
1.2漫谈国际建筑教育体系
1.2.4 “美国新包豪斯”教育
1.2.1 巴黎“鲍扎”的建筑教育
1.2.2 德国包豪斯的建筑教育
1.2.3 美国新学院派教育体系
1.2.5 其他有特色的建筑教育体系
1.3 漫谈中国建筑教育发展
1.3.6 迈向新世纪以来的建筑设计创新教育
1.3.1 早期建筑教育
1.3.3-4 恢复和发展中的建筑教育
1.3.5 专业教学评估指导下的建筑教育
1.3.2 院系调整后的建筑教育
1.4 国内外建筑教育体系的总结
1.4 国内外建筑教育体系的总结
第二章 建筑师职业简介
2.1 简约而不简单的职业——建筑师
2.2 建筑师的基本能力与素养
2.3 建筑师的责任、权利、义务
2.4 建筑师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
第三章 国际上的建筑师
3.1 欧洲建筑师体系
3.3 日本建筑师体系
3.2 美国建筑师体系
第四章 创作、协调、坚持 ——职业建筑师的实践素养
4.2 建筑师的创作
4.5 总结
4.4 建筑师的坚持
4.3 建筑师的管理
4.1 概述
第五章 你也能成为优秀的建筑师 ——职业建筑师的精神内涵
5.3 自我提升
5.2 精神追求
5.4 把握机会
5.1 执著追求
第六章 大平台与小建筑师 ——职场中的自我定位
6.2 大型国有设计院的技术服务
6.3 向院士和大师学习
6.1 大型国有设计院的技术体系
第七章 建筑师养成之路
7.6 建筑师是一种沟通
7.5 建筑师是一种思维
7.2 建筑师是一个过程
7.3 建筑师是一个品牌
7.7 建筑师是一种平衡
7.4 建筑师是一个团队
7.1 建筑师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第八章 独立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创新和社会担当
8.2 独立设计事务所发展之根本:坚持设计创新
8.1 独立设计事务所的现状与未来
8.3 为大众设计
第九章 如何率领一支年轻的团队
9.3 建筑实践的开始
9.1 荷兰的游学经历
9.4 好的建筑师需要“傻”一点儿
9.2 回国之后的教学和研究
第十章 成为团队中的卓越人才——建筑师的职场素养
10.3 职业化五大意识之目标意识
10.1 校园to职场 职业化意识助力角色转换
10.5 职业化五大意识之协作意识
10.2 职业化五大意识之责任意识
10.6 职业化五大意识之发展意识
10.4 职业化五大意识之沟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