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这门课是依据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中小学对语文教师的期待、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紧扣语文教师培养目标而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提升语文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的能力,逐渐走上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本课程以语文教师培养目标为依据,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学所需的专业素质进行设计。在内容选择、模块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充分借鉴国际母语教师教育的先进理念,把握新世纪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趋势,引领师范生及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型语文教育人才和未来语文教育家。
本课程本着“立足实践、面向未来;着眼文本,涵养素养”的指导思想。综合当前在线课程看,本课程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重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语文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综合,语文教学是处于不同要素之中的活动,是多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课程从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入手,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重点分析如何根据学情和语文核心素养理论来分析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学设计围绕学生展开,因此文本的分析是为教学设计服务,本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分清要素,层层设计,力求达到一切为了学生的目的。
二、本课程突出文本的本性,重点以文体为立足点,抽取文本分析的规律,为广大师生呈现基本方法。课程重点从不同文体角度来分析文本,文无体而不立,文体是文本的骨架,也是区别其他文本的核心特点,因此本课程对小说、诗歌、戏剧、说明文、记叙文等不同类型的文本的分析方法、重点、难点、过程均作了较为细致的概括和论述。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需要找到语文的核心知识、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形成方法与能力的基础。因此本课程不唯知识,但并不简单否定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文体知识为点,问题形成的逻辑为线,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方法为面,形成了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设计。
三、本课程以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涵养理论素养为基础,设计了实践与理论相通融的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以语文教学实践问题为本体,因此讲课教师均为省级以上的教学名师,或特级教师,或省级学科带头人,或全国教学能手等。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他们大都有过名校硕士学习的经历,担任着教育硕士导师,具有理论与实践融通的能力。教学中他们不是简单地复制经验,而是概括和凝练了零散的经验,用理论很好地关照实践。大学教学论教师也都有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用实践反思理论的能力,且都是目前站在讲台上的教学骨干,因此能清晰地判断当前语文教学问题,并有能力做出回答的优秀教师。
第 1 章 : 语文教材分析方法与教学设计
第 2 章 : 语文教材教学价值定位于发掘
第 3 章 : 语文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与原则
第 4 章 : 基于综合的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 5 章 : 小说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 6 章 : 记叙文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 7 章 : 说明文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 8 章 : 散文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 1 节 : 散文文体特征概述
第 2 节 : 中学语文教材散文选编概观
第 3 节 :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设计要领
第 4 节 : 第4节 散文教学设计案例(一)
第 5 节 : 第5节 散文教学设计案例(二)
第 6 节 : 第6节 散文教学的误区
第 9 章 : 诗歌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 1 节 : 中国现代诗歌及外国诗歌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 2 节 : 中国古代诗歌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 10 章 : 戏剧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 1 节 : 戏剧的含义与特征
第 2 节 : 戏剧文本的教学目标——体会“剧情”
第 3 节 : 戏剧文本的教学目标——品味“戏言”
第 4 节 : 戏剧文本的教学目标——关注“冲突”与“体验”
第 5 节 : 戏剧文本的教学方法举隅
第 11 章 : “点入”式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 12 章 : “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分析
第 13 章 :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特点与教学案例分析
第 1 节 :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总体特征
第 2 节 :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简介
第 3 节 :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简介
第 4 节 :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教材简介
第 5 节 :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使用建议
第 6 节 :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评析
第 14 章 : 文言文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 15 章 : 深度语文学习与文本解读
第 16 章 : 基于核心素养的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