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
体育保健学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0
开课时间2020/04/27 - 2020/07/31
课程周期14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体育是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延长寿命的重要方法,是德育、智育相结合的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人体的任何活动,都是一个能量转化过程。在能量转化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其能源来自营养物质的氧化,因而必须有相应的营养配备。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下,以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肌肉收缩为动力所进行的各种位移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将产生一系列具有“双向效应”的适应性变化,即可以增强质,也可以危害健康。通过保健措施的制约才能成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手段。

从保健学角度来说,人体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受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的影响。对先天遗传因素来说,是优生的问题;对后天因素而言,则是受卫生、营养、运动三大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年龄阶段的制约。生活方式则是将三大因素进行合理安排的综合体现。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实践,是其综合的具体反映。由此可见,研究体育保健学的目的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以及学校体育要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

    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基本技能,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对改进教学训练,掌握运动量,提高训练水平和预防运动伤病都有积极意义。

体育保健学是以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学科。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体育保健学在临床、教学和训练方面的长期实践,现已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运动医学学科领域。其范畴主要包括: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防治;运动营养学;运动创伤防治;体疗康复等。体育保健学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医学检查,综合评定运动员健康状况、机能状况,为科学选材,科学安排训练,以及监控训练提供依据。

2.研究运动实践中出现的病理和生理问题,了解人体对运动适应的生理机制,以及运动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预防。

3.研究和了解各种营养索的种类、功用及来源,了解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营养状况的特殊要求,正确指导运动员饮食,以确保运动员的健康,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4.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生、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5.研究不同训练的方式、方法对机体的影响;发现身体训练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做好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在运动之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练习,加强运动员自身的保护能力,减少损伤的发生;在受伤之后,合理安排康复训练,以便尽快恢复身体机能重返赛场。

本课程的内涵积极对接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以服务运动员为核心,以“体医融合”为特色教材定位。课程指导思想积极对接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符合运动训练专业教育教学规律,不但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第一的思维和素养,而且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职业素养。构建以中西医理论为基础,以运动医学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为支撑,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知识体系,纳入系列辅助教材和扩充性材料,兼具系统性、科学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同时,课程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与在线课程建设一体化,同时兼具开放效果和实践体验。依托于我校雄厚的运动医学专业优势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课程内容可帮助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实用且适用的体育运动相关医学、卫生知识和技能;在知识结构、内容安排、技能演示和评价体系上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不确定;重视思维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体验。课程的呈现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以“点、线、面”整合知识点、教学单元和教学模块,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

课程大纲
绪论
1.1体育保健学绪论
运动员健康与机能评估
2.1询问伤病史和运动史
2.2姿势检查、人体测量介绍及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
2.3人体机能检查方法-运动系统
2.4人体机能检查方法-心血管系统
2.5人体机能检查方法-呼吸系统
运动医务监督
3.1运动前健康风险评估、运动负荷的评估及运动性疲劳的医务监督
3.2比赛期间的医务监督及特殊情况医务监督
实用运动伤害防护技术
4.1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
4.2急救技术-止血技术
4.3急救技术-绷带包扎技术
4.4运动按摩-概述
4.5运动按摩-运动按摩技术
4.6运动按摩-运动前后的按摩
4.7穴位按摩技术
4.8拔罐疗法技术
4.9艾灸疗法技术
4.10冷疗法技术
4.11热疗法技术
4.12肌内效贴扎技术
4.13拉伸技术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5.1运动损伤概述
5.2上肢部分-肩袖损伤及康复
5.3上肢部分-网球肘及康复
5.4上肢部分-腕手部腱鞘炎、指间关节扭伤及康复
5.5下肢部分-大腿肌肉拉伤及康复
5.6下肢部分-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康复
5.7下肢部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及康复
5.8下肢部分-髌骨软骨病及康复
5.9下肢部分-踝关节扭伤及康复
5.10脊柱部分-颈椎病及康复
5.11脊柱部分-腰痛及康复
运动性病症
6.1常见运动性病症
6.2环境及项目相关运动性病症
运动员体育卫生
7.1一般体育卫生
7.2女子及儿童少年体育卫生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