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讲述的是1840年以来的历史。
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本课程容思想性、政治性、学术性于一体,突出问题意识,注重价值导向,聚焦理论热点;在教学中,力图做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历史的思想与思想的历史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历史呈现与价值判断的互映。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系上海市精品课程。本课程慕课团队以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为主体,同时邀请其他上海高校优秀教师李梁、赵鸣岐、徐光寿等加盟,既具有团队合作密度,又具有各自讲解亮度。
章 | 专题 |
导论 |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1.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国力对比及其对战局的影响如何?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这些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1.“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何以功败垂成? 2.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 3.中国近代第一次政治改良运动为何昙花一现? 4. 如何从戊戌维新运动正确认识救亡和启蒙的关系? |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1.为什么清末新政不但未能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垮台? 2.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于袁世凯? 3.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重要的变化? 4.为什么辛亥革命完成了“驱除鞑虏”的使命,却没能建立起名副其实的“民国”? |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1.新文化运动中先进分子为什么对西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2.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最后以破裂告终? |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1.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为何发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 2.为何中国革命新道路从农村开始? 3.王明教条主义错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 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为什么“小日本要打大中国”? 2.为什么抗日战争中会形成新的国共合作? 3.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当今的日本为何不做深刻反思? 4.如何理解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何又形成了新的战争?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走向崩溃? 3.怎样认识解放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 4. 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巩固新生政权的? 2.中国共产党为何快速结束新民主主义阶段? 3.三大改造的得与失是什么? 4.如何从社会治理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5.两路精神 |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毛泽东为什么提出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世纪的“第二次结合”? 2.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苦探索的积极成果有哪些? 3.如何正确认识一代伟人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的原因? 4.如何正确看待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成就? |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 1.中共为何要在1978年启动一场新的改革? 2.中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怎样看待新中国的前后两个三十年? 4 .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我国主要社会矛盾的新变化? 2.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怎样的历史性变革?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历史地位如何? 4.如何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