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获得有关植物病害的普遍性、规律性的知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植物病害与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病原学、植物病害灾变规律、植物病害诊治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部分植物病害与植物病理学,介绍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现代农业生产与植物病害的关系,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系统。
第二部分植物病害的病原学,介绍植物病原菌物、植物病原细菌、植物病原病毒、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植物等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各类病原物的分类,各类病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病害特点。
第三部分植物病害灾变规律,介绍植物病害病原物的基本特性、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植物病害的流行规律。
第四部分植物病害诊治的原理与方法,介绍植物病害的诊断原理,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控制的经济学、生态学与流行学原理,植物病害抗、避、除、治的方法与措施。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一、课程简介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获得有关植物病害的普遍性、规律性的知识与技能,认识植物病害的危害性,增强植物病害控制的社会责任和专业使命。本课程32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引致侵染性植物病害病原的生物学特性、侵染性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与流行的基本规律,展示植物病害诊断和病原鉴定的科学方法,告示植物病害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措施。通过线上、线下学习等教学互动,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现代农业与植物病害的关系、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熟悉植物病害的病原、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害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措施,掌握植物病害诊断和病原鉴定的科学方法。为学好植物保护科学的专业课程及进一步开展植物病理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先修课程主要包括《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是《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植物检疫学》等专业核心课的前置课程。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线上学习为主,辅以引导学生线下自学、讨论互动的教学手段。课程通过期末考试(50%)、作业和讨论(50%)综合进行考核。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 目 | 学时 | 备注 |
第一章 绪论 | 2 |
|
第二章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系统 | 2 | |
第三章 植物病原菌物 | 9 | |
第四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 3 | |
第五章 植物病原病毒 | 3 | |
第六章 植物病原线虫 | 2 | |
第七章 寄生性植物及其他病原物 | 1 | |
第八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 | 2 | |
第九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 | 2 | |
第十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 2 | |
第十一章 植物病害的控制原理 | 2 | |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控制方法 | 2 |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 目的要求:让学生对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有了总体认识;了解植物病理学科的历程与发展趋势;对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了解,使学生成为植物病理工作者,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2. 重点难点: 重点是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与任务;难点是植物病理学科发展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相关性
3. 要点
第一节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植物病害及其重要性
第三节 植物病理学的历史
第四节 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二章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系统
1.目的要求: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作用,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发生的本质、植物病害系统,掌握植物病害调控的原理。
2.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系统。
难点:植物病害发生的本质、植物病害症状的变化。
疑点: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
3.要点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第三节 植物病害系统
第三章 植物病原菌物
1. 目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何谓菌物、真菌的异同点;对菌物的分类及重要植物病原物分类、地位及重要性有个比较清晰的掌握
2. 重点难点: 植物病原菌物与真菌概念的区别、菌物无性与有性阶段的各种繁殖体名词、菌物分类是本章节重点、难点。
3. 要点
第一节 菌物概述
第二节 菌物的分类
第三节 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
1. 根肿菌门(Plasmodiophoromycota)
2. 卵菌门(Oomycota)
3.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4. 接合菌门(Zygomycota)
5. 子囊菌门(Ascomycota)
6. 无性态菌物(Fungi Imperfecti)
7.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第四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1. 目的要求:掌握原核生物的概念、分类及主要病原菌,掌握细菌的变异类型。
2. 重点难点: 原核生物的分类;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等形态异同点;主要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症状特点。
3. 要点
第一节 植物病原细菌的特性
第二节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第三节 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第四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
第五章 植物病原病毒
1. 目的要求:掌握病毒、亚病毒的概念、形态、组分与结构;掌握病毒的增殖、侵染、传播、症状特点;熟悉病毒的分类与鉴定。
2. 重点难点: 植物病毒的组分与结构、增殖、病毒在植株内的转移与分布、病毒传播与介体的相关性、病毒的命名与分类是重点;植物病毒的增殖、介体传播病毒的特性是难点,也是疑点存在之处。
3. 要点
第一节 病毒概述
第二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的主要类群
第四节 病毒的鉴定
第六章 植物病原线虫
1. 目的要求:掌握植物病原线虫的基本形态结构、线虫的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熟悉主要植物病原线虫种类及其为害症状特点;
2.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植物病原线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及生活史;寄生特点及其生物学特性;难点是病原线虫的基本形态及寄生性、致病性;疑点是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性。
3. 要点
第一节 植物线虫的概述
第二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第三节 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鉴定
第七章 寄生性植物
1. 目的要求:掌握寄生性植物的概念、寄生类型,掌握主要的寄生性植物类型及其症状特点。
2. 重点难点: 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别、寄生性及其引致的症状特点。
第一节 寄生性植物概述
第二节 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八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1.目的要求
了解病原物的基本特性、植物病程与病害循环的概念,熟悉植物病原物的寄生与致病特性、植物病程与病害循环的过程,掌握植物病程与病害循环对病害发生发展的作用原理。
2.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植物病原物的寄生与致病特性、植物病程与病害循环的过程。
难点:植物病程与病害循环对病害发生发展的作用原理。
疑点:寄生专化性。
3.要点
第一节 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性
1寄生性
2致病性
第二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
1接触期
2侵入期
3潜育期
4发病期
第三节植物侵染性病害循环
1初侵染与再侵染
2越冬越夏
3病害传播
第九章 植物病害流行
1.目的要求
了解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别,熟悉植物病害的流行动态。
2.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病害的流行动态。
难点:植物病害流行的影响因素。
3.要点
第一节 植物病害流行概述
第二节 植物病害流行学类型
第三节 植物病害流行的动态
第十章植物病害的诊断
1.目的要求
了解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程序,熟悉植物病原物的检测方法与原理。
2.重点
重点:植物病原物的检测方法、植物病害诊断的程序。
3.要点
第一节 植物病害诊断的方法与程序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检测方法
第十一章 植物病害控制原理
1.目的要求
了解植物病害控制的目标与任务、植物病害控制的经济学原理,熟悉植物病害发生的生态学本质。
掌握植物病害控制的生态学策略和流行学效应。
2.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病害发生的生态学本质、植物病害控制的生态学原理和流行学效应。
难点:植物病害发生的生态学本质。
3.要点
第一节 植物病害控制的目标与任务
第二节 植物病害发生的生态学本质
第三节 植物病害控制的基本原理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控制方法
1.目的要求
了解植物病害常用控制方法、植物病害抗、避、除、治的主要手段。熟悉控制手段的防病原理和措施,掌握植物病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依据。
2.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病害控制的常用方法、手段
难点:各种方法和手段的防病原理、综合防治方案制定
疑点:如何选择抗、避、除、治手段
3.要点
第一节 植物病害控制的常用方法
第二节 植物病害控制手段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
七、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授课教材
谢联辉主编.2013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Agrios, G N. 2005.Plant Pathology (5th ed.).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理查德 N. 斯特兰奇著. 彭友良等译. 植物病理学导论.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谢联辉, 林奇英. 2011. 植物病毒学(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陆家云.2004. 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王金生. 2000. 植物病原细菌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张绍升.1999. 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治理.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马占鸿 .2009. 植病流行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许文耀. 2006.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
各种植物病理学相关专著、电子出版物,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热带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专业期刊、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