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17
开课平台融优学堂
开课高校首都师范大学
开课教师王攀峰
学科专业教育学教育学类
开课时间-
课程周期-
开课状态-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课程理论是高师院校教育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在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所涉及的课程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这门课程审视了课程理论发展的历史,探讨了历史上多种课程理论流派的主张和学说,分析了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问题。这门课程密切关注21世纪课程论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关注课程研究的热点问题与现状,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进行了探讨,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
课程大纲
  • 课程介绍
    1. 1. 考评规则
  • 课程内涵
    1. 1. 课程的词源分析
    2. 2. 课程的典型定义
    3. 3. 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上)
    4. 4. 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下)
    5. 5. 课程论的学科定位
  • 课程历史
    1. 1. 前学科化研究时期
    2. 2. 学科化研究时期
    3. 3. 泰勒的课程原理
    4. 4.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5. 5. 实践性课程理论
    6. 6.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 课程设计
    1. 1. 课程设计概述
    2. 2. 课程系统的要素分析
    3. 3. 课程设计的模式
    4. 4. 课程文件的编制(一)
    5. 5. 课程文件的编制(二)
    6. 6.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 课程目标
    1. 1. 课程目标的含义
    2. 2. 课程目标的确定
    3. 3. 课程目标的陈述
    4. 4.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一)
    5. 5.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二)
  • 课程内容
    1. 1. 课程内容的选择
    2. 2. 课程内容的组织
    3. 3. 课程的类型与结构(上)
    4. 4. 课程的类型与结构(下)
  • 课程实施
    1. 1. 课程实施的内涵
    2. 2. 课程实施的取向
    3. 3. 主动参与(一)
    4. 4. 主动参与(二)
    5. 5. 主动参与(三)
    6. 6. 主动参与(四)
    7. 7. 鼓励创新(一)
    8. 8. 鼓励创新(二)
    9. 9. 鼓励创新(三)
    10. 10. 联系生活
    11. 11. 合作学习(一)
    12. 12. 合作学习(二)
    13. 13. 合作学习(三)
    14. 14. 尊重差异
    15. 15. 体验成功
  • 课程评价
    1. 1. 课程评价的概述
    2. 2. 课程评价的模式(一)
    3. 3. 课程评价的模式(二)
  • 期末考试
    1. 1. 课程评价
    2. 2. 期末测试
    3. 3.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