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心理学
沟通心理学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1
开课平台学银在线
开课高校黑龙江工商学院
开课教师袁敏张玉娜慎海歌
学科专业理学心理学类
开课时间2021/09/17 - 2022/01/31
课程周期20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许许多多沟通的问题,沟通是人的需要,而人与人之间要达到真正的沟通并非易事。举个例子:有一天我收到一条微信:就3个字,我恨你。我说:你是谁呀?为什么恨我?他说:你为什么给我不及格?我说: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和学号吗?他告诉我后我赶紧察看学生点名册,察看后回复他:考试成绩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你的卷面成绩只有32分,就算平时成绩给你打满分也不能及格,你如果对卷面成绩有疑义随时可以复查试卷,只要是我错了,我一定给改。学生回复:我知道了,老师,谢谢你,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儿童自我、成人自我,父母自我是教导,儿童自我是情绪化,成人自我是理性的。学生说“我恨你”是一种儿童自我状态,情绪化的语言,而我是用成人自我回复的。如果老师此时也是儿童自我,就会说:你是谁呀?凭什么恨我?或者老师处于父母自我,会说:你自己不努力,凭什么质问我?矛盾一定会激化。《沟通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视角用一个个事例浅入深出的教会青年学生如何有效沟通。

《沟通心理学》课程重点在于分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与交流。基础理念是为自己负责,目标是学会沟通与交流,重拾自我成长的能力,持续保有“我好,你也好”的心理地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而且还向我们提供了与他人实现共同成长的心理学方法。课程由袁敏教授主讲,以独特的视角,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事例,轻松自然的讲授风格,浅入深出的从心理角度来解析如何让人们的沟通更顺畅、更有效、更愉快,把认知自我状态作为切入点,剖析了人的心理地位、社交时间结构和人的生活脚本,阐释了如何把握沟通形态、使用适当安抚、接受表达情绪、学会积极关注、培养共情能力、学会有效沟通,引导人们了解禁止信息、正视人性暗影、识别防御机制、掌握心理效应。《沟通心理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心理自助工具,可以有效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对于青年学生尽快地融入环境非常有帮助。本课程不仅对青年学生,而且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有帮助的。

课程大纲

认知自我状态

  • 1.1 何谓自我状态(一)
  • 1.2 何谓自我状态(二)
  • 1.3 分析自我状态
  • 1.4 沟通不畅因素
  • 1.5 认知自我意义
  • 1.6 章节测验
  • 1.7 延展讨论

把握沟通形态

  • 2.1 沟通的三种形态(一)
  • 2.2 沟通的三种形态(二)
  • 2.3 交错沟通的原因
  • 2.4 互补沟通的意义
  • 2.5 章节测验
  • 2.6 延展讨论

调整心理地位

  • 3.1 我不好—你好
  • 3.2 我不好—你不好
  • 3.3 我好—你不好
  • 3.4 我好—你好
  • 3.5 章节测验
  • 3.6 延展讨论

使用适当安抚

  • 4.1 安抚概述(一)
  • 4.2 安抚概述(二)
  • 4.3 获得安抚
  • 4.4 安抚他人
  • 4.5 章节测验
  • 4.6 延展讨论

社交时间结构

  • 5.1 什么是社交时间结构
  • 5.2 运用时间的具体方法(一)
  • 5.3 运用时间的具体方法(二)
  • 5.4 社交时间结构的意义
  • 5.5 章节测验
  • 5.6 延展讨论

生活脚本分析

  • 6.1 脚本起源
  • 6.2 脚本装置
  • 6.3 赢家、输家与非赢家
  • 6.4 脚本时间
  • 6.5 章节测验
  • 6.6 延展讨论

了解禁止信息

  • 7.1 重要的禁止信息(一)
  • 7.2 重要的禁止信息(二)
  • 7.3 重要的禁止信息(三)
  • 7.4 禁止信息的影响
  • 7.5 章节测验
  • 7.6 延展讨论

接受表达情绪

  • 8.1 情绪分类
  • 8.2 情绪状态
  • 8.3 情绪特点
  • 8.4 调节情绪(一)
  • 8.5 调节情绪(二)
  • 8.6 情绪影响
  • 8.7 章节测验
  • 8.8 延展讨论

学会有效沟通

  • 9.1 沟通原则
  • 9.2 沟通技巧
  • 9.3 如何沟通
  • 9.4 沟通方法
  • 9.5 章节测验
  • 9.6 延展讨论

正视人性暗影

  • 10.1 暗影提出
  • 10.2 人性弱点
  • 10.3 应对暗影
  • 10.4 暗影作用
  • 10.5 章节测验
  • 10.6 延展讨论

学会积极关注

  • 11.1 积极关注的含义
  • 11.2 积极关注的作用
  • 11.3 积极关注应注意的问题
  • 11.4 如何做到积极关注
  • 11.5 章节测验
  • 11.6 延展讨论

识别防御机制

  • 12.1 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一)
  • 12.2 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二)
  • 12.3 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三)
  • 12.4 防御机制产生原因
  • 12.5 自我防御机制作用
  • 12.6 章节测验
  • 12.7 延展讨论

培养共情能力

  • 13.1 何谓共情
  • 13.2 共情缺失
  • 13.3 怎样共情(一)
  • 13.4 怎样共情(二)
  • 13.5 章节测验
  • 13.6 延展讨论

沟通心理效应

  • 14.1 何谓心理效应
  • 14.2 沟通心理效应(一)
  • 14.3 沟通心理效应(二)
  • 14.4 沟通漏斗现象
  • 14.5 章节测验
  • 14.6 延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