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导论》以医学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整体的角度来阐述医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论述医学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介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医学工作者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通过引而不发、导而不入、宽而不深的论述,将医学生导入医学这一神圣殿堂,使医学生对医学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医学是什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医学的精神,更有效的指导医学生学好各门医学基础和与业课程,促进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面向对象:在校大学生,医学类与业的大学生。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卫生改革的形式和取得的成果,使医学生进一步了解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现状以及医学和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介绍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基本概念和前沿进展,引导医学生对医学及其相关学科有一个更加系统、完整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讲授内容由浅入深,即有科普又体现专业的严谨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医学类专业学生借此课程可将各医学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提高对医学的整体把握能力。本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样、讲授内容结合临床、结合日常生活,科学严谨。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网上学习、测试、评价、答疑、讨论,同时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选课学生多,师生互动充分。
课程特色:以案例或以问题为引导的测验、有研究式讨论、图文并茂,教师讲授内容结合临床及日常生活,即生动、有趣、实用又科学严谨,学生获得感强,教师积极性跃升,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让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基本的医学知识。
概论
医学生的培养要求
我国医学教育体系
医学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
章节测试
第一章 医学导论
1.1 疾病的流行趋势及慢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概念
1.2 我国慢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及预防策略
1.3 我国传染病的流行性趋势及预防策略
1.4 传染病预防与慢性病预防的比较
1.5 中国卫生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1.6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
课堂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二章 与医学相关的概念
2.1 人的生命概念
2.2 健康与亚健康
2.3 疾病
2.4 衰老与死亡
2.5 疾病预防医学
课堂讨论
章节测试
第三章 内科学导论
3.1 内科学和它的历史
3.2 内科学的分类与内涵
3.3 内科学的现状与进展
3.4 学习内科学的原则和内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
章节测试
第四章 外科学导论
4.1 什么是外科学
4.2 外科学的历史
4.3 现代外科分类
4.4 现代外科学的设备革命、理念进步和发展趋势
4.5 做优秀的外科医生
课堂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五章 妇产科学导论
5.1 妇产科学发展史
5.2 妇产科学定义和主要内容
5.3 妇产科学的特点和特殊性
5.4 妇产科学现代重大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课堂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六章 儿科学导论
6.1 儿科学的定义
6.2 儿科学的范畴
6.3 儿科学的特点
6.4 小儿年龄分期
6.5 儿科学发展历史回顾及当今面临的挑战
课堂讨论
章节测试
第七章 肿瘤学导论
7.1 肿瘤概念及流行病学
7.2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7.3 肿瘤诊断及预防
7.4 肿瘤治疗
课堂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八章 麻醉学导论
8.1 麻醉学导论
8.2 麻醉学发展简史
8.3 麻醉学分类
8.4 麻醉学的发展趋势
章节测试
第九章 医学影像学导论
9.1 影像诊断学的前世今生
9.2 X线、CT、磁共振成像原理
9.3 X线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9.4 CT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9.5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
课堂讨论
章节测试
第十章 医患沟通与医学伦理
10.1 医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0.2 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10.3 发生医疗纠纷如何处理
10.4 医患沟通艺术
课堂讨论
章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