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心力衰竭
本章结合典型的病例介绍了心力衰竭的概念及心衰类型,病因,病理生理,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慢性心力衰竭分期与分级,慢性心力衰竭辅助检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一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利尿剂、RAAS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洋地黄,非洋地黄类强心药及其他药,非药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定义的类型及临床表现,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1.1心力衰竭总论
本节结合典型的病例介绍了心力衰竭的概念及心衰类型,病因,病理生理。
-
●1.2慢性心力衰竭
本节介绍了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慢性心力衰竭分期与分级,慢性心力衰竭辅助检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一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利尿剂、RAAS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洋地黄,非洋地黄类强心药及其他药,非药物治疗)。
-
●1.3急性心力衰竭
本节介绍了急性心力衰竭定义的类型及临床表现,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第二章冠心病
本章结合典型病例介绍了冠心病的分型及冠心病常见类型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
●2.1冠心病概述
本节介绍了冠心病的定义和分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
●2.2稳定型心绞痛
本节介绍了稳定型心绞痛的定义、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生理改变、临场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
●2.3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心梗
本节介绍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的定义、分型、临场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
-
●2.4ST段抬高心梗
本节介绍了ST段抬高心梗的定义、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生、临场表现、和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
第三章高血压
本章结合典型病例介绍了原发性高血压的高血压分类、定义和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病理、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危险评估和预后、治疗目的与原则、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及种类、各类降压药物作用特点、降压治疗方案、顽固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高血压合并其他临床情况的降压选择;以及六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
-
●3.1原发性高血压
本节介绍了原发性高血压分类、定义和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病理、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危险评估和预后、治疗目的与原则、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及种类、各类降压药物作用特点、降压治疗方案、顽固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高血压合并其他临床情况的处理。
-
●3.2继发性高血压
本节介绍了六种常见继发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缩窄)。
-
第四章心房颤动
本章结合典型病例介绍了心房颤动的定义、流行病学和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评估、辅助检查及心房颤动的治疗。
-
●4.1房颤的定义、流行病学和分类
本节介绍了房颤的定义、流行病学和分类。
-
●4.2房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本节介绍了房颤常见的发病病因、发病机制与房颤的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
-
●4.3房颤的辅助检查和评估
本节介绍了房颤常见检查即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和其他检查与评估。
-
●4.4房颤的治疗目标、策略和抗凝评估
本节介绍了房颤的治疗目标、治疗策略和及房颤抗凝的意义、非瓣膜病房颤脑卒中风险评分CHADS2及CHADS2-VASC评分系统 以及房颤病人抗凝治疗前出血风险评估。
-
●4.5房颤的抗凝药物治疗
本节介绍了房颤病人抗凝药的种类、每种抗凝药的作用机制和特点。
-
●4.6房颤的华法林治疗
本节介绍了抗凝药物华法林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药代动力学、和反垄断禁忌症、影响INR的因素、INR增高或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处理。
-
●4.7房颤特殊人群的抗凝及复律治疗
本节介绍了房颤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卒中、合并心房扑动抗凝治疗、房颤的药物复律和电复律治疗。
-
第五章心肌疾病
本章结合典型病例介绍了心肌疾病定义与分类、扩张型心肌病包括七种特殊类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
●5.1心肌疾病定义与分类
本节介绍了心肌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
●5.2扩张型心肌病
本节介绍了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病机、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预后、以及七种特殊类型心肌病。
-
●5.3肥厚型心肌病
本节介绍了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
●5.4限制型心肌病
本节介绍了限制型心肌病的定义、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
●5.5心肌炎
本节介绍了心肌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