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导论
序章
-
●0.1绪论
导论
-
第一章识方辨方 经典结构
“识方辨方,经典配伍” 章节,本章内容重点阐述方剂配伍之精妙,我们既选择一些有特色治法的代表方剂,如透热转气法代表方清营汤,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等,重点展示在治法的指导下,方剂的配伍特点,体现的组方理论;又选择一些具有精准治疗特点的方剂,如治疗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治疗头痛的川芎茶调散等,突出方剂组方配伍疗效之精当,还从方剂学的历史源流出发,既讲述仲景群方之冠桂枝汤,调和营卫,又讲述20世纪50年代,源于《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的天麻钩藤饮,为平肝降逆之剂,用于肝厥头痛、晕眩、失眠之良剂,让大家了解方剂学科的深厚历史和源远流长。
-
●1.1调和营卫桂枝汤
调和营卫桂枝汤
-
●1.2逆流挽舟败毒散
逆流挽舟败毒散
-
●1.3泻下剂
泻下剂
急下存阴大承气(上)
急下存阴大承气(下) -
●1.4和解少阳小柴胡
和解少阳小柴胡
-
●1.5清热生津白虎汤
清热生津白虎汤
-
●1.6透热转气清营汤
透热转气清营汤
-
●1.7以泻代清凉膈散
以泻代清凉膈散
-
●1.8调气行血芍药汤
调气行血芍药汤
-
●1.9青蒿鳖甲透热出
青蒿鳖甲透热出
-
●1.10缓急止痛小建中
缓急止痛小建中
-
●1.11复脉定悸炙甘草
复脉定悸炙甘草
-
●1.12固冲摄血固冲汤
固冲摄血固冲汤
-
●1.13桃核承气泻瘀热
桃核承气泻瘀热
-
●1.14血府逐瘀袪瘀血
血府逐瘀袪瘀血
-
●1.15散寒养血温经汤
散寒养血温经汤
-
●1.16天台乌药除肝寒
天台乌药除肝寒
-
●1.17天麻钩藤息肝风
天麻钩藤息肝风
-
●1.18清燥救肺兼养阴
半夏泻心心下痞
-
●1.19培土生金麦门冬
天王补心安神志
-
●1.20清利湿热三仁汤
清利湿热三仁汤
-
●1.21温阳利水真武汤
温阳利水真武汤
-
●1.22清胆和胃温胆汤
清胆和胃温胆汤
-
●1.23温脏安蛔乌梅丸
温脏安蛔乌梅丸
-
第二章知方辨方,精准治疗
知方辨方,精准治疗
-
●2.1普济消毒大头瘟
普济消毒大头瘟
-
●2.2痛泻要方疗痛泻
痛泻要方疗痛泻
-
●2.3半夏泻心心下痞
半夏泻心心下痞
-
●2.4枳实消痞健脾胃
枳实消痞健脾胃
-
●2.5天王补心安神志
天王补心安神志
-
●2.6桂枝茯苓消癥瘕
桂枝茯苓消癥瘕
-
●2.7瓜蒌薤白治胸痹
瓜蒌薤白治胸痹
-
●2.8加味乌药治痛经
加味乌药治痛经
-
●2.9半夏厚朴梅核气
半夏厚朴梅核气
-
●2.10苏子降气平喘咳
苏子降气平喘咳
-
●2.11川芎茶调疗头痛
川芎茶调疗头痛
-
●2.12镇肝熄风降血压
镇肝熄风降血压
-
●2.13痰热哮喘定喘汤
痰热哮喘定喘汤
-
●2.14养阴清肺治白喉
养阴清肺治白喉
-
●2.15当归四逆疗寒厥
当归四逆疗寒厥
-
●2.16独活寄生治久痹
独活寄生治久痹
-
第三章成药宝典 平安康健
本章精选了历代常用的中成药名方共十首,分别是:四君子汤、四物汤、逍遥丸、归脾汤、理中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藿香正气散、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功能益气健脾,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亦是补气剂的基本方;四物汤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证,既是补血的常用方,又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且又是调经的基本方;逍遥丸功能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归脾汤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理中丸功能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证,又能治疗阳虚失血、病后喜唾涎沫及小儿慢惊等证由中焦虚寒而致者;参苓白术散功能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补中益气汤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虚气陷证及气虚发热证,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肾气丸功能补肾助阳,是治疗肾阳不足证的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功能滋阴补肾,主治肝肾阴虚证,亦可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
●3.1补脾益气四君子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组成的,本方功能益气健脾,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亦是补气剂的基本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的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运用以面白食少,气短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
●3.2补血和血四物汤
四物汤出自《仙方理伤续断秘方》,是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四味药组成的,本方功能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证。本方既是补血的常用方,又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且又是调经的基本方。临床运用以心悸头晕,面色无华,月经不调,或有少腹疼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为证治要点。
-
●3.3疏肝解郁逍遥丸
逍遥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所组成的。本方功能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临床运用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
-
●3.4健脾养心归脾汤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是由黄芪、龙眼肉、人参、白术、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当归组成的。本方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又是治疗脾不统血证的代表方。临床运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
-
●3.5温中袪寒理中丸
理中丸出自《伤寒论》,是由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功能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证,又能治疗阳虚失血、病后喜唾涎沫及小儿慢惊等证由中焦虚寒而致者。临床运用以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
●3.6参苓白术脾虚泻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山药组成的。本方功能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临床运用除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
-
●3.7补中益气陷者升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的,本方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虚气陷证及气虚发热证,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临床运用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低热,或有内脏下垂,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
●3.8解表化湿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的。本方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本方对夏月内受湿浊,外感风寒,肠胃不和者,疗效尤佳。对于山岚瘴气,水土不服所致的呕吐泻利,运用本方,亦有一定疗效。临床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
●3.9补肾助阳肾气丸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是由干地黄、薯蓣(即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组成的,本方功能补肾助阳,是治疗肾阳不足证的代表方。临床运用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证治要点。
-
●3.10滋阴补肾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六味药组成的。本方功能滋阴补肾,主治肝肾阴虚证,亦可治疗小儿发育迟缓。临床运用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证治要点。
-
●3.11行气解郁越鞠丸
行气解郁越鞠丸
-
第四章中药宝库 精彩纷呈
“中药宝库,精彩纷呈” 章节,本章重点讲述代表性的产地药材的辨识、运用等知识。我们既选择道地药材如远志、石菖蒲等深入展示,又讲解名贵药材鹿茸、麝香等,每一味中药都是简述其出处来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还以药论为纵,以证治为横,阐述古今对药的认识和运用,以药携方,以主证药,理论结合实际,系统讲述方药知识。
-
●4.1岭南产地广藿香
岭南产地广藿香
-
●4.2盐湖之精凝芒硝
盐湖之精凝芒硝
-
●4.3根干枝皮皆厚朴
根干枝皮皆厚朴
-
●4.4灵松之下伏茯苓
灵松之下伏茯苓
-
●4.5夏月之半生半夏
夏月之半生半夏
-
●4.6六神发酵成神曲
六神发酵成神曲
-
●4.7宜药宜食论山楂
宜药宜食论山楂
-
●4.8当道辙中车前子
当道辙中车前子
-
●4.9小草大用有远志
小草大用有远志
-
●4.10闻香逐鹿取麝香
闻香逐鹿取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