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01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多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实践,主要以临床感染病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药学、医疗信息学、医院管理学六大专业领域为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全课程分共五章26节,分别从(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技术;(2)医院感染监测;(3)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点;(4)微生物标本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5)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露正确处置五方面进行设计和讲解。让同学们对医院感染的定义、现状、危害、关键防控技术、关键实践技能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将医院感染防控理念融入到其他医学知识和实践学习过程中。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医院感染概述
吴建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技术
手卫生
干铁儿
个人防护用品
张丽杰
标准预防
干铁儿
额外预防
干铁儿
医疗废物管理
张丽杰
清洁、消毒与灭菌
干铁儿
安全注射
张丽杰
医院感染工程防控
干铁儿
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干铁儿
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监测
余旭霞
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余旭霞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
干铁儿
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朱美飞
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
朱美飞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朱美飞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张丽杰
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
张丽杰
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防控
朱美飞
各类引流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朱美飞
微生物标本与抗菌药物管理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
吴建浓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吴建浓
微生物报告解读
吴建浓
抗菌药物的分类
吴建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吴建浓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吴建浓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职业防护原则
张丽杰
职业暴露处置
张丽杰
中医疫病和中医医疗技术的感染防控
中医疫病防治
丁黎敏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丁黎敏
  • 绪章绪论

    绪论

  • 0.1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感染概述

  • 第一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技术

    医院感染会给患者造成额外的疾病负担,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医院感染可以通过一组简单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加以防范。本章我们将介绍目前公认的最基本的7项防控技术:手卫生、防护用品选用、标准预防、额外预防、医疗废物管理、清洁消毒与灭菌和安全注射。

  • 1.1手卫生

    手卫生(Hand hygiene)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它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本节课将围绕手手卫生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手卫生的方法、指征和实施策略展开讲解。清洁的双手是医院最美的风景,清洁的双手拯救生命!每一位医学生要从学生时代起就建立正确执行手卫生的理念。

  • 1.2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是医务人员预防感染性职业暴露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头面部、四肢、手足和躯干。本节我们将介绍个人防护用品的定义、种类和作用。让同学们掌握什么时候应该使用什么防护用品?如何正确使用和穿脱?专业的防护是最好的职业素养,懂得保护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

  • 1.3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需普遍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其目的在于减低已知或未知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什么是标准预防,它是基于怎么样的原则和原理以及标准预防的措施。本节课对每位医学生形成职业暴露评估意识,建立标准预防的理念至关重要。

  • 1.4额外预防

    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结合医务人员操作中可能暴露的风险程度和情形,从安全需要的角度而提出的一种防护方法。针对特定的暴露风险和传播途径所采取的补充和额外的预防措施。隔离技术是额外预防的重要手段,即采用适宜的技术、方法,防止病原体传播给他人的方法。

  • 1.5医疗废物管理

    跟生活垃圾一样,有生活行为的地方就会有垃圾,医疗废物伴随着医疗行为的发生而产生。如何正确处置医疗废物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我们将来介绍医疗废物的定义、分类和管理要求。同学们将会了解什么是医疗废物,怎么分类及如何管理?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能成为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达人。

  • 1.6清洁、消毒与灭菌

    清洁、消毒和灭菌是人类跟微生物长期博弈中积累的科学经验,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清洁、消毒和灭菌互相关联又各有差异,本节课我们需要同学分掌握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概念,了解医疗器械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及如何正确选择。

  • 1.7安全注射

    每个人一生中基本都有被注射的经历,每位医护人员也都有进行注射操作的经历,每家医院每天进行着成千上万次的注射行为,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每一次注射都是安全的吗?安全的操作包括哪些方面,不安全的操作会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完成一次注射对操作者是安全的,对注射对象是安全的,对注射环境也是安全的?本节课将告诉你答案。

  • 1.8医院感染工程防控

    医院感染工程防控

  • 第二章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地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较多,本章重点介绍病例监测、环境卫生监测、器械消毒灭菌监测及感染暴发监测和处置。

  • 2.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向和途径。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控制感染,不以控制为目的监测是无意义的监测,不以监测为依据的控制是盲目的控制。为了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是履行健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义务第一责任人。

  • 2.2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监测

    环境是医院感染传播的场所和媒介,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医院应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其目的是希望能及时发现医院环境中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隐患、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包括空气、物表、手卫生、医疗用水四类。本节课我们需要了解环境卫生学常用的采样方法、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 2.3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疗器械是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重要武器,但如果处置不当也会成为伤害患者的重要媒介。根据国家规范标准相关要求, 医院应进行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其目的是希望能及时发现医院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中造成医院感染的隐患、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清洁效果、消毒效果、灭菌效果监测。

  • 2.4医院感染暴发处置

    医院感染暴发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给医疗机构的社会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医患矛盾。医院感染暴发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主要有患者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熟悉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流程。我们不希望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但一旦发生我们需要启动正确的处置流程,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暴发,减少对生命健康的伤害及医疗资源的消耗。

  • 第三章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病房、手术室、血液科等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各种插管、呼吸机治疗、手术等操作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环节,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老年人、婴幼儿、手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规范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 3.1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机制为皮肤定植、血源性播种和直接污染。易感因素为宿主因素、导管因素、医务人员因素和病原菌因素。诊断需要宿主、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标准综合判断。治疗分为导管处理和抗生素治疗。在置管前、置管时和置管后按照集束化干预策略进行预防。

  • 3.2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

    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原因有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呼吸机使用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因素。最重要的耐药危险因素是近3个月内静脉使用过抗菌药物。防控措施主要有器械相关预防、操作相关预防和药物预防。其中药物预防有严格的指征。

  • 3.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分为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可导致感染。通过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评估危险因素、实施目标监测实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

  • 3.4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有三种情况,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循证措施主要包括: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规范做好手卫生、手术贴膜和手术铺巾的使用及手术室空气的纯净度、保持手术患者中心温度、改剃毛为剪毛等其他措施。

  • 3.5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

    通过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学习新生儿感染防控措施。新生儿感染防控要点为:新生儿病房建设满足感染防控所需的减少接触、洁污分开的原则;配备充足、合格的手卫生设施;规范护理包括注意力集中,动作轻柔,注意保暖及散热等细节;人员及环境物品规范管理;规范操作,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 3.6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防控

    免疫缺陷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危险因素以内源性为主。G-菌感染最常见。主要从建筑布局和患者保护两方面实现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预防。

  • 3.7各类引流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引流管相关感染主要由患者因素和引流管因素引起。发病机制为皮肤定植、直接污染和引流管尖端定植。常见病原菌为G+菌。预防主要分为一般措施和核心措施。集束化预防措施包括无菌操作、密闭引流系统、限制性操作、标准化包扎和尽早拔除引流管。

  • 第四章微生物标本与抗菌药物管理

  • 4.1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

    在纵观导致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菌,受抗生素滥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患者发生感染且多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耐药病菌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种类较多、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患者较多、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是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了解常见病原菌对选择抗菌药物的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4.2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断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作为指导,而获得正确的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前提是正确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因此,应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避免因标本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诊治。

  • 4.3微生物报告解读

    准确鉴定病原菌、报告药敏实验结果,给临床选择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解读细菌学培养结果,需结合临床实际患者,判断培养结果能否诊断或排除感染,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

  • 4.4抗菌药物的分类

    抗菌药物主要分为八大类,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 4.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抗菌药问世以来,曾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治病的法宝。多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在认识上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区,然而随着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抗菌药物不断增加;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选药的范围越来越大,患者自我诊断、选药、用药现象不断增加,由此而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日渐增多,滥用的问题日益突出,其导致的严重后果触目惊心,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使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科学用药、合理用药观念,并将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

  • 4.6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是为了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或围术 期手术部位的感染。必须严格遵循适应症和给药的方案等。而且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

  • 第五章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医务人员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中时刻面临各种风险,包括发生针刺伤风险、被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患者感染风险等。因此,医务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掌握各项防护标准,并且知晓一旦受到伤害后如何进行处理。

  • 5.1职业防护原则

    医疗工作面临风险,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规范操作和防护,保护好自己,做到防患于未然。医疗活动中最常见的职业暴露有锐器伤和皮肤黏膜暴露两类,本节课重点学习这两类职业暴露的具体防护措施。

  • 5.2职业暴露处置

    医疗工作中职业暴露无法完全避免。针对职业暴露处置有完善的处置体系和流程。包括: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完善的报告制度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随访观察。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不要惊慌,正确及时处置,会将危害降到最低。

  • 第六章中医疫病和中医医疗技术的感染防控

    中医疫病和中医医疗技术的感染防控

  • 6.1中医疫病防治

    中医疫病防治

  • 6.2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绪论

    0.1 医院感染概述

    视频数1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技术

    1.1 手卫生

    1.2 个人防护用品

    1.3 标准预防

    1.4 额外预防

    1.5 医疗废物管理

    1.6 清洁、消毒与灭菌

    1.7 安全注射

    1.8 医院感染工程防控

    视频数8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医院感染监测

    2.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2.2 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监测

    2.3 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4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

    视频数4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3.1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3.2 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

    3.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3.4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3.5 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

    3.6 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防控

    3.7 各类引流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视频数7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微生物标本与抗菌药物管理

    4.1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

    4.2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4.3 微生物报告解读

    4.4 抗菌药物的分类

    4.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4.6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视频数6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5.1 职业防护原则

    5.2 职业暴露处置

    视频数2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中医疫病和中医医疗技术的感染防控

    6.1 中医疫病防治

    6.2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视频数2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