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辐射剂量学的物理基础
本章主要是辐射剂量学的物理基础,复习相关知识点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
●1.1电离辐射
本节主要介绍电离辐射的分类。按照存在形式、电离性能、能量成分分类。简单介绍电子、质子、α粒子、中子、负π介子和带电重离子等粒子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特点。
-
●1.2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本节主要介绍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类型: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产生、相干散射、光核反应。重点介绍各类作用的产生过程、产生条件、作用几率、优势区间。
-
●1.3剂量学中的基本辐射量及测量
本节主要介绍剂量学中的基本辐射量及吸收剂量的测量方法。基本辐射量为粒子注量与能量注量、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各物理量的概念、单位及关系。吸收剂量的测量方法主要介绍了电离室法、量热法(最直接最基本)、热释光剂量仪、胶片剂量仪、半导体剂量仪、化学方法的测量原理。
-
●1.4体模
本节主要介绍了体模的概念、分类及各组织替代材料之间的转换。
-
第二章放射治疗设备
本章主要介绍各类放射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和临床应用特点。
-
●2.1X射线治疗机
本节主要介绍X射线治疗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分类及应用。
-
●2.260Co治疗机
本节主要介绍60Co治疗机的发展历史、基本结构及应用特点。基本结构中重点讲述源容器、遮线器、准直器等结构。应用特点中重点介绍了半影的概念及分类、60Co治疗机的优缺点。
-
●2.3直线加速器
本节主要介绍加速器的发展历史、分类,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基本结构。从产生射线到适合放疗,直线加速器的结构组成非常复杂,所以本节作为本章的重点,一定要认真学习。
-
●2.4模拟定位机
本节主要介绍模拟定位机和CT模拟机的结构组成及应用。
-
第三章放射治疗剂量分布
本章主要介绍放射治疗剂量学中的深度剂量分布概念及特点。
-
●3.1简介:临床剂量学的基本概念
本节主要介绍临床剂量学的基本概念:放射源、射线中心轴、照射野、参考点、SSD、SAD、STD。
-
●3.2百分深度剂量(PDD)
本节主要介绍PDD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应用。影响因素主要从射线能量、体模深度、照射野大小和形状、SSD几个方面展开。PDD的应用主要简单介绍如何根据PDD计算得到处方剂量。
-
●3.3组织空气比(TAR)
本节主要介绍放射治疗中描述深度剂量分布的另一个参数TAR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应用。通过BSF将PDD与TAR关联起来,进一步完成了不同SSD更高精度的PDD转换。通过SAR的定义引入了不规则射野的剂量计算方法-。
-
第四章放射治疗剂量计算体系
本章主要介绍放射治疗深度剂量计算体系。尽管PDD和TAR可以用来剂量计算,但是两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必须建立更加合理、方便的剂量计算参数体系,实现准确、合理、便捷的剂量计算。
-
●4.1TMR
本节主要介绍原射线与散射线、TMR的定义,从而引出了准直器散射因子、体模散射因子、总散射因子三个概念,TMR作为TPR的特例,主要介绍了定义、与PDD、TAR之间的换算,SMR是类似于TAR的概念。
-
●4.2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
本节主要介绍处方剂量的计算。以加速器、钴-60治疗机为例介绍等中心照射技术和固定源皮距照射技术下处方剂量的计算实例。本节还介绍了不规则射野的剂量计算及剂量计算的近似方法。
-
第五章等剂量分布与射线束修整
本章主要介绍放射治疗中的等剂量分布、楔形板的应用、剂量分布的体表轮廓与组织非均匀性的修正、射线束的修整。
-
●5.1等剂量曲线
本节主要介绍等剂量曲线的定义、特点、测量、影响因素等,还介绍了离轴比、射野平坦度和对称性的概念。
-
●5.2楔形滤过板
为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通常在射线束的途径上加特殊滤过器或吸收挡块,对线束进行修整,获得特定形状的剂量分布。本节主要介绍楔形滤过板。从楔形野等剂量分布与楔形角、楔形因子、一楔合成、楔形板临床应用方式及其计算公式、动态楔形野几个方面展开。
-
●5.3人体曲面和组织不均匀性的修正
均匀模体和标准水模体与实际病体存在差别,所以实际治疗时患者体廓有起伏,照射野内组织离放射源的距离不同、组织内部器官结构、组成成分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辐射剂量在体内的分布,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将标准均匀体模中测量的各种参数、剂量分布转换为非均匀体模人体中各参数及剂量分布。本节主要介绍人体曲面和组织不均匀性的修正、常用的组织补偿方法。
-
●5.4射线束的修整
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的给予肿瘤或靶区均匀的、较高的照射剂量,由于靶区形态的不规则,使得照射野的形状必须是不规则的。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射线束修整方法。
-
第六章电子线治疗剂量学
本章的首先包括电子线的能量表述方法,其次是电子线的剂量分布特点,最后是根据电子线的剂量分布特点进行临床应用,包括电子束治疗的计划设计以及特殊的照射技术。
-
●6.1电子线的能量表征
本节主要内容是电子线的能量表述方法,本节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电子线的能量表达进一步了解电子线的剂量学特点。本节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电子束的产生,了解一下射线来源,然后重点介绍电子线的能量表述方法,最后总结一下电子束的剂量学特点,为电子线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
-
●6.2电子线的剂量分布特征
本节主要内容是电子线的剂量分布特征,本节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掌握电子线的剂量学特点,来指导临床电子线的选择和使用。本节课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其次是影响电子线深度剂量分布的因素,再次是电子线源点的确定,最后是X线污染的问题。
-
●6.3电子束治疗的计划设计
本节主要内容是电子束治疗的计划设计,本节课程主要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是能量和照射野的选择、电子束的补偿技术、电子束的补偿技术、电子束的斜入射及空气散射修正、组织非均匀性校正、组织非均匀性校正组织非均匀性校正
-
●6.4电子线的特殊照射技术
本家主要内容是电子线的特殊照射技术,本节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了解三种电子线特殊照射技术的实施方法,尤其是电子线全身照射技术。主要分为三部分的内容,首先是电子线旋转照射技术,其次是电子线全身照射技术,最后是术中照射技术。
-
第七章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根据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就放射治疗剂量、照射野安排、射线能量及种类选择、放射治疗分次等情况
-
●7.1计划设计中的临床和生物学因素
本节主要介绍肿瘤致死剂量、正常组织耐受量、治疗比、治疗增益比等概念。
-
●7.2外照射靶区剂量分布的规定
本节主要介绍GTV、CTV、PTV、TV、IV、OAR、DVH等概念。
-
●7.3临床剂量学原则
本节主要介绍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原则。
-
●7.4照射技术和射野设计原理
本节主要介绍外照射治疗的常规照射技术、射野设计原理。
-
第八章近距离治疗剂量学
本章主要介绍近距离治疗剂量学。
-
●8.1近距离治疗简介
介绍近距离的发展史,包括单位的变化,常用放射源,后装技术的特点和粒子植入的简单说明。
-
●8.2近距离算法的优化
介绍算法的发展史,几种常用算法之间的比较。
-
●8.3计划系统质控
了解计划系统验收、质控的相关内容。
-
●8.4治疗流程的质控
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人员构成、培训、应急演练等。
-
●8.5后装机的质控
简单介绍后装机的验收,机器质控的内容,治疗流程的质控。
-
●8.6放射源活度的测量
简单介绍活度测量的公式和方法。
-
●8.7近距离治疗辐射防护
介绍近距离防护的相关细则和重要性。
-
第九章现代放射治疗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
-
●9.1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
●9.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
-
●9.3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
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
-
第十章放射治疗过程的质量保证与放射防护
本章首先包括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内容,其次是放射治疗过程质量保证对医学物理师的要求,最后是放射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防护。
-
●10.1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治疗控制技术
本节主要内容是质量保证的方面的工作,本节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明确放疗质控体系,重点掌握放射治疗控制技术。本节课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质量保证的组织与实施,第二部分为放射治疗控制技术
-
●10.2放射治疗过程质量保证对医学物理师的要求
本节主要内容是放射治疗过程质量保证对医学物理师的要求,本节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明确放疗物理师的职责。本节课主要包括四部分,首先是医学物理师所要具备的技术要求,其次是物理师的资质标准, 以及物理师在质量保证工作中的职责,最后是物理师在质量保证中的主要工作内容 。
-
●10.3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辐射防护
本节主要内容是放射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防护,本节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明确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方法,注意设备和人员的防护。本节课主要包括四部分,首先是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其次是外照射的辐射防护方法,以及放射治疗设备的安全,最后是应急情况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