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歌唱基础技能训练
声乐演唱是歌者在一定音乐理论知识与修养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歌唱训练,使嗓音达到一定的审美规范,通过力求完善的技能、技巧与表现力,表现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内涵的艺术实践过程,是技术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审美与创造活动。
-
●1.1认识歌唱
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声源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的,它们是歌唱发声运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歌唱发声的生理过程是肺部的气息通过气管和支气管呼出,振动喉头的声带发出声音,声音经过喉腔、咽腔、口腔、及头腔和胸腔的共鸣作用扩大,最后经过咬字吐字器官对声音和语言的加工处理,就形成了歌唱声音。
-
●1.2人体歌唱器官的生理构造与保健
人的声源器官包括声带和喉头,声音的产生主要是气息冲击声带而使声带产生振动所致。凡是有不正确发音习惯的人,要尽快改掉毛病,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
●1.3科学的歌唱呼吸技巧与训练
歌唱发声时的呼吸运动量大,主要依靠横膈膜的运用来控制气息。歌唱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规律。
-
●1.4结合作品《绒花》看歌唱中正确的呼吸训练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若想达到”遏云响谷之妙“的歌唱境界,必须依赖于训练有素的呼吸。
-
●1.5歌唱的咬字吐字训练
歌唱艺术是音乐和语言完美结合的艺术,除极少数无词歌外,绝大多数歌唱以清晰动人的语言来传情达意、以优美夸张的语言来展现歌唱艺术的魅力。
-
●1.6歌唱中字与词的处理
歌唱的语言不同于说话的语言,美声唱法的核心之一是“母音的过渡”,我国传统的歌唱要求“字正腔圆”。字要吐得清晰,字音发的要正。尽力保持口咽腔“竖、圆、长”的状态,口腔内部动作要非常明确,另外还要灵活处理不同风格类型的作品。
-
第二章发声技巧训练
“人体乐器”的塑造主要靠有控制的呼吸、有张有驰的发声与有选择的共鸣来实现,正确的歌唱发声是按照歌唱的需要真假声混合使用,从低声区到高声区,音色统一,声音柔和、圆润、优美,没有明显的界限。
-
●2.1歌唱中胸腔共鸣的训练
胸腔共鸣的运用可以让声音浑厚粗壮、结实低沉,胸腔共鸣是歌唱全音域的基础。
-
●2.2混声的原理及训练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歌唱的混声原理及训练方法。通过对参与混声发声的器官、共鸣腔体来阐述混声的原理。并且通过歌曲咬字、男女生换声点来总结归纳混声的发声方式以及训练方法。
-
●2.3拓展音域——寻找声音的高位置
头腔共鸣对于延伸音域和美化音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声音明亮、光彩、辉煌、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此部分共鸣腔体产生的声音以假声为主,假声多真声少,获得头腔共鸣必须先具有鼻腔共鸣和口腔共鸣,否则头腔共鸣是难以掌握的,训练时大多采用哼鸣练唱。
-
●2.4结合《康定情歌》对建立稳定中声区训练的演唱与讲评
歌曲中大部分音域都在中声区,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2.5歌手开嗓法
开嗓练习是演唱声乐作品前的准备阶段,练习时必不可少,练习时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项练习都应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
●2.6发声技巧在歌曲演唱中的运用——《共和国之恋》
《共和国之恋》又名《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刘毅然作词,刘为光作曲,电视系列专题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
-
第三章歌唱的艺术修养与舞台表演
为了更好的演唱歌曲,在演唱前,我们必须对歌曲从文化和技术的角度进行一定的分析,然后按照声乐艺术的审美本质、审美规律、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结合声音与表演来表现作品。
-
●3.1声乐作品分析
每首声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歌者要想准确表达一部声乐作品,要在了解词曲作者及歌曲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充分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并进行音乐要素分析和音乐体裁分析,正确把握作品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作曲家和流派风格,才能把作者寄予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完美地表达出来。
-
●3.2歌曲艺术处理的基本方法
歌曲的构成方式是音乐(旋律)和文学(歌词),然后转化为书面作品,最后通过人声(表演与再创造)形成音响。为了更好的演唱歌曲,在演唱前,我们必须对歌曲进行一定分析,根据作品本身特点来演绎。
-
●3.3歌唱中的情感处理与表现——《长城永在我心上》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方法。从歌唱的目的为切入点,帮助同学们找准情感在歌唱中的地位。通过歌曲《长城永在我心上》的演唱学习,体会“角色定位法”的运用。最终学会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
●3.4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曲谱分析——以《春思曲》为例
钢琴伴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歌曲的表达意境。演唱者需要在尊重乐谱的基础上,结合钢琴伴奏充分理解音乐内涵,才能更加完美地去诠释音乐。
-
●3.5歌唱中的形体表演
中国人民对声乐艺术的审美需求不仅仅限于听觉享受,还表现为对视觉审美的追求。不仅要听还要看。因此,声乐的舞台表演就成为演唱者不可忽视的环节。民族声乐的舞台表演主要包括眼神的运用与肢体语言的表达。
-
第四章歌曲演唱综合实训
本章学习曲目类型包括中国民歌、戏歌、古诗词歌曲、音乐剧及歌剧选段,旨在通过不同风格类型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声乐技巧在曲目演唱中的运用的重要性,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同时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力求学前教育学生艺术修养的全面提高。
-
●4.1经典民歌演唱——《小河淌水》
《小河淌水》被誉为”东方小夜曲“,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云南弥渡山歌。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情感要真挚,声音要柔美,通过气息、发声和共鸣等演唱技巧,来表现出歌曲内在丰富的情感,刻画悠然意境。
-
●4.2戏歌演唱——《故乡是北京》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故乡是北京》这首作品简述以及背景、全曲曲调特点以及一些具体的演唱技法等。
-
●4.3古诗词歌曲演唱——《越人歌》
歌者在演唱《越人歌》这类古风作品时,要把古曲的悠扬婉转体现出来,要将古风感与现代审美感结合起来,抓住古诗词歌曲发音、咬字归韵的特点,才能完美诠释作品。
-
●4.4音乐剧选段——《天边外》
《天边外》选自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创作的优秀音乐剧《金沙》,演唱时要仔细分析咬字、呼吸、情绪、情境等方法与技巧,从而完美的在舞台上演绎。
-
●4.5歌剧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演唱歌剧选段时的要点把握。以歌剧《长征》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的学习,体会从歌剧的体裁、时代背景、角色背景等方面把握歌曲的演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