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6
开课时间2025/02/21 - 2025/06/25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为什么古代哲人认为音乐可以让人成为人;面对死亡,孔子“即歌而入,当户而坐”,选择用音乐来完成最后的生命仪式;琴曲《流水》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鸣响在苍茫的宇宙?音乐看上去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却为什么到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音乐不是生存的必须,但它确实影响了我们的感觉和行为。如何在本能感觉之外,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了解人类音乐中的闪光思想、卓越创造和人文精神,学会用音乐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音乐去体验人生的充实与丰盈,承担起传承与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使命,这就是《音乐鉴赏》课程要带你达到的所有目标。

  

   《音乐鉴赏》课程设置了三个模块,七个单元。

 

   第一个模块“乐理加油站”,是对音乐要素的具体知识的讲解,分为10节,包括“音乐的节奏”“音乐的旋律”“音乐的色彩”“音乐的语言”“音乐的体裁”“音乐的结构”“音乐的织体”“音乐的和声”“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意境”。根据微观到宏观的逻辑原则编排,插入到每个单元中,建议大家按顺序学习。这些内容是在通识教育的视野内,培养有意识的、理性的聆听技巧,使得聆听音乐的体验变得更为深刻与满足。

 

   第二个模块,是课程的核心部分,根据音乐的人文精神,凝练了7个单元10个主题。除了“贝多芬专题”以外,每个主题分别选择一首西方音乐作品,一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以广阔的文化视野对中西方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开拓艺术视野,唤起文化自觉。

   第一单元“绪论”,了解音乐的存在方式和美学观念,学习欣赏音乐的路径与方法;

   第二单元“音乐、自然与文学”,聆听东西方文化如何用音乐来描摹自然,体会诗与歌、文学与音乐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单元“爱的旋律”,通过经典音乐作品描绘的“爱情”主题,体会音乐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四单元“生命中的仪式”,了解音乐作品传达的关于生命价值、终极关怀等命题,深刻体会音乐表达的深邃思想;

   第五单元“理性之光与技艺之美”,通过感受东西方音乐的结构之美和技艺之美,了解音乐展现出的理性精神和工匠精神;

   第六单元“历史的回响”,聆听与历史事件相关的音乐作品,体会艺术作品呈现出的时代烙印和人文精神。

  第七单元“贝多芬专题”,从罗曼-罗兰的文学著作切入,通过“音乐要素分析”“美学分析”和“历史评价”三个步骤,将乐理知识与音乐人文精神融会贯通,展开对贝多芬音乐的多角度分析。

    第三个模块,“聆听与探讨”。这个模块提供了每个章节学习的音乐作品的完整版本,供有进一步学习需求的同学课后聆听、体会。还有课后对应的练习题与测试题,帮助大家进行音乐听力的训练,检验学习效果,不断提升自己的聆听水平和鉴赏能力,最终能够带着更大的信心和更多的乐趣走进音乐厅。


   如何使用课程资源?

   本课程以主题单元教学模式展开,为了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人文精神融汇贯通,“乐理加油站”的知识点没有单独成章,而是穿插到每个章节之后,这样有利于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去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获得对音乐要素的感性体验;反之,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有助于对具体作品产生理性深刻的认识。

   课程考虑到大家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几种进一步学习的方案。首先,每个章节后的“聆听资料”,可供大家深入完整地聆听课程中分析过的音乐作品;其次,每个单元后的“聆听推荐曲目单”,是对本单元主题内容的拓展,大家可以根据兴趣自行上网搜索聆听;最后,课程的“聆听练习”部分,对应“乐理加油站”的知识点,提供了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传统音乐等不同风格的聆听练习,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

   学习进度建议: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使用1-2周的时间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每个章节发布一个随堂测(不计入成绩),每章节发布1个话题讨论,最后有一个全部为客观题的考试。大约7-14周可以完成本课程。

    本课程成绩分为“课程讨论”与“课程考试”两个部分,“课程讨论”50%+“课程考试”50%=课程总成绩。“课程讨论”共11个讨论话题,回复数量大于等于8次,即可获取满分(如若发现水贴、复制粘贴的回复,老师有权删除该回复,并对该学生实施一定时长的禁言)。“课程考试”大约在第7周发布,课程截止日期前都可参与考试,约40-50个客观题,有3次答题机会。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 绪论
第1章 绪论
1.1 关于音乐的3W之问
1.2 音乐美在哪儿?
1.3 乐理加油站:(一)音乐的节奏
第二单元 音乐、自然与文学
第2章 描摹自然与天人合一
2.1 奔腾的史诗:《伏尔塔瓦河》
2.2 余音袅袅,天人合一:琴曲《流水》
2.3 乐理加油站:(二)音乐的旋律
第3章 音乐与文学
3.1 叙事还是意象:《天方夜谭》交响曲
3.2 唐代的热搜排行榜:琴歌《阳关三叠》
3.3 乐理加油站:(三)音乐的色彩
第三单元 爱的旋律
第4章 爱与死亡的永恒主题(上)
4.1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4.2 银幕上逝去的爱:关于爱的电影音乐
4.3 乐理加油站:(四)音乐的语言
第5章 爱与死亡的永恒主题(下)
5.1 爱的升华:勃拉姆斯c小调钢琴四重奏
5.2 爱的绝唱:托斯卡与卡西莫多的咏叹调
5.3 乐理加油站:(五)音乐的体裁
第四单元 生命中的仪式
第6章 人生的落幕曲:给自己的挽歌
6.1 怫郁慷慨的绝唱:琴曲《广陵散》
6.2 上帝的召唤:莫扎特《安魂曲》
6.3 乐理加油站:(六)音乐的结构
第7章 用音乐直面苦难
7.1 废墟之上: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二乐章
7.2 艰难的抉择:琴歌《胡笳十八拍》
7.3 乐理加油站:(七)音乐的织体
第五单元 理性之光与技艺之美
第8章 情感之殇与理性之光
8.1 含泪的微笑: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8.2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琴曲《酒狂》
8.3 乐理加油站:(八)音乐的和声
第9章 卓越的技艺:形式美与工匠精神
9.1 埋葬与复活: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
9.2 曲高不和寡:琵琶曲《阳春白雪》
9.3 乐理加油站:(九)音乐的风格
第六单元 历史的回响
第10章 谁才是英雄?
10.1 十九世纪的号角: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
10.2 日暮云沙古战场:琵琶曲《十面埋伏》
10.3 乐理加油站:(十)音乐的意境
第11章 时代的强音
11.1 把音乐写在中华大地上:黄河大合唱
11.2 二十世纪的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第一乐章
第七单元 贝多芬专题
第12章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
12.1 小镇青年贝多芬
12.2 召唤英雄的号角:“英雄”第一乐章
12.3 向死而生的葬礼:“英雄”第二乐章
12.4 英雄主义的狂欢:“英雄”第三、四乐章
第13章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13.1 回归古典精神:“皇帝”第一乐章
13.2 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皇帝”第二、三乐章
13.3 贝多芬的遗产与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