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定位和教学理念:结合应用型本科的实际需求,重视理解、强调应用、加强工程、侧重方法。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核心,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各环节,全过程、多方位培育学生能力。
2、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学生对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较扎实的理解;通过力学知识的学习,启发、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辨析等研究型思维;通过工程实际案例的分析解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3、教学团队: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教书育人,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整合课程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团队成员投身教学,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案,构建先进的教学网站,编写精品教材,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2006-2018年度,工程力学前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先后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2017年工程力学II成为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负责人主编12.5国家规划教材、江苏省重点教材,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江苏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江苏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等成果,并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有多项发明专利。
4、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学时
课程分两篇共11章,主要包括刚体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静力学部分采用先介绍力系简化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刚体受力平衡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再将该方法应用到各种力系静力学问题的分析中;材料力学部分按内容性质,依据问题的共性重组分章。对一些需要繁杂数学推导的公式和一些艰涩难以理解的概念,以工程应用为目标,采用通俗的语言或直观的现象表述。
本在线课程讲授第1章至第10章基本知识内容,建议学时72学时。
5、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力、力偶;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强度分析;刚度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组合变形的强度问题等。
课程难点:建立扎实的基础、清晰的概念,培养应用所学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根据现象提出工程力学问题、提出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方法的能力。
解决办法:启发、辨析,归纳、实践。引导学生探寻问题的共性,学会同一类问题的分析解决办法,在不断实践中加深理解,从初步了解到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
6、课程特色
(1)体系创新。静力学部分打破原来由简单力系到复杂力学的思路,材料力学部分打破原来按变形方式分别讲授的思路,按内容性质重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把握问题共性,节省学习时间;
(2)难度定位准确。工程力学是工科学生最难学习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面向应用性本科和社会大众,理论简明、应用翔实,从内容上、方法上、例题选择上要求适中,便于学生理解把握。
(3)课程教学素材丰富,有教学视频驻点,引导学生学习;有扩展资源用于开阔思维;有难度适中考核全面的随堂测试、单元测验、单元作业等内容,方便学生自检。
(4)对于重点难点,专门配有讲解视频以及难题讲解;
(5)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图例精细。
(6)主讲教师团队年富力强,治学严谨、热心从教;教学经验丰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突出启迪研究思维特色,着力于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培养逻辑思维和工程意识。
工程力学绪论
工程力学绪论
本节知识点
第一篇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绪论
本节主要知识点
第1章 静力学基础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1章主要知识点
1.1\t力系 等效力系 平衡力系
1.2 \t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
1.3 \t力矩
1.4 \t力偶
1.5 \t物体的受力分析
例题及习题讲解
电子教材
第一章单元测验
第2章 力系的简化
本章主要知识点
2.1 力系等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2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2.3 平面力偶系的简化
2.4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2.5 空间一般力系的简化
2.6 重心 质心 形心
例题讲解
电子教材
第二章单元测验
第3章 刚体的平衡
3.1 \t平面一般力系作用下刚体的平衡
3.2物体系统的平衡
3.3 \t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3.4 空间力系作用下刚体的平衡
例题讲解
习题讲解
电子教材第三章
第三章小测验-2 物体系统的平衡
第三章小测验 -1 单个物体的平衡
第三章小测验-3 含摩擦的平衡问题
第三章 刚体的平衡 单元测验
第二篇 材料力学基础
材料力学绪论
第4章 杆件的内力分析
4.1 外力 内力 截面法
4-2 杆件的基本变形
4.3 杆件内力的分类及其求解
4-4 轴力与轴力图
4-5 扭矩与扭矩图
4-6 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4-7 弯曲内力图
第四章单元测验
第5章 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5.1 拉伸、压缩应力
5.2 扭转切应力
5.3 弯曲应力
例题讲解
习题讲解
第五章 横截面上的应力分析单元测验
第6章 应力状态分析
应力状态分析
三向应力状态简介
习题讲解
第六章 应力状态单元测验
第7章材料的力学性能 电测法简介
拉伸压缩实验
扭转实验
第8章.构件的强度设计
8-1 失效 强度失效判据及设计准则
8-2 强度理论
8-3 强度计算之基本变形
8-3 强度计算之复杂应力状态
8-4 组合变形
8-5 连接件的强度计算
习题讲解
第八章 强度计算单元测验
第9章 杆件的变形分析及刚度设计
9-1 轴向拉伸压缩杆件的变形计算
9-2 扭转变形计算
9-3 弯曲变形
第九章 杆件的变形分析单元测验
第10章 压杆稳定及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措施
10-1 压杆稳定的概念
10-2 细长压杆及其临界力
10-3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经验公式
10-4 临界压力的校核及应用
10-5 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第十章 压杆稳定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