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与中国文化
科举与中国文化
5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4/12/19
开课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开课高校湖南大学
开课教师李兵
学科专业历史学历史学类
开课时间2024/09/16 - 2025/01/15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科举是中国及部分东亚国家在古代设科考试,选拔知识分子任官的制度。科举在唐宋以来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结构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帝制中国后期的制度支柱和文化主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科举不但吸引了外国知识分子踊跃应试,而且为东亚国家的科举制和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这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完全可以与物质文明领域中四大发明相媲美,因此有学者称科举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本课程通过讲述历代科举的发展历程和制度建设,将科举制度的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合理内核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分别讲解了科举对中国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社会习俗、学术、科学和东亚、西方的影响。为能将千年科举直观地表现出来,本课程选用了数百幅珍贵的科举老照片、老图片和科举文物照片,以及课程主讲人在电视台开设的科举讲座,作为课程内容素材,使得本课程既有知识性和学术性,又有一定的观赏性。

课程大纲
绪论:褒贬不一追本溯源
1.1.“误会”科举
1.2.“好评”科举
1.3.科举的历史渊源
1.4.科举创立是历史的进步
唐代科举:发展奠基英雄入彀
2.1.科举科目的嬗变
2.2.报考与“二李纷争”
2.3.通榜与行卷
2.4.行卷的影响
2.5.放榜后的庆祝活动
2.6.武举制度
2.7.唐代科举的影响
宋代科举:至公之制科举社会
3.1.宋太祖的科举改革
3.2.宋太宗的科举制度健身
3.3.宋真宗的科举改革
3.4.实施糊名誊录的影响
3.5.北宋中叶的制度建设
3.6.德行取士与考试取士之争
3.7.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之争
3.8.科举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辽金元科举:科举魔力影响外族
4.1.辽朝科举的特点
4.2.金朝科举的特点
4.3.元初科举的中断与恢复
4.4.元朝科举程式
明代科举:科举永制八股取士
5.1.明初荐举与科举的反复
5.2.南北榜案
5.3.会试分区录取
5.4.乡试分省录取
5.5.八股文及其演变
5.6.八股文的功用
5.7.八股文的弊端
5.8.科举对明代的影响
清代科举:程式缜密盛极而衰
6.1.报考者的身份限制
6.2.报考的性别限制
6.3.报考无年龄限制
6.4.童试
6.5.乡试考官的选派
6.6.贡院建筑的基本结构
6.7.贡院号舍
6.8.考试后的试卷处理
6.9.乡试试卷评阅
6.10.乡试录取放榜
6.11.举人的地位
6.12.会试与会试程序
6.13.殿试的程序
6.14.皇帝不能随意定状元
6.15.进士及第的荣耀
科场案:舞弊多样,大案频发
7.1.唐伯虎会试舞弊疑案(上)
7.2.唐伯虎会试舞弊疑案(下)
7.3.顺治十四年顺天乡试卖关节舞弊案(上)
7.4.顺治十四年顺天乡试卖关节舞弊案(下)
7.5.乾隆朝八旗子弟舞弊案(上)
7.6.乾隆朝八旗子弟舞弊案(中)
7.7.乾隆朝八旗子弟舞弊案(下)
7.8.广西土司儿子乡试舞弊案(上)
7.9.广西土司儿子乡试舞弊案(下)
7.10.嘉庆三年湖南乡试舞弊案(上)
7.11.嘉庆三年湖南乡试舞弊案(下)
7.12.鲁迅祖父周福清贿赂考官案(上)
7.13.鲁迅祖父周福清贿赂考官案(下)
7.14.正确认识科举舞弊的影响
清末:科举革废价值犹存
8.1.鸦片战争前后对科举的批评
8.2.戊戌维新前后的科举改革
8.3.清末立废科举
8.4.废科举的积极意义
8.5.废科举后的反思
8.6.科举长期存在的合法性
科举: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9.1.科举对政治的影响
9.2.科举的控制功能
9.3.科举对教育的影响
9.4.科举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9.5.科举对古代戏曲的影响
9.6.科举对明清小说的影响
9.7.科举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9.8.科举对社会习俗的影响
9.9.科举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9.10.科举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
9.11.日、韩、越南三国仿效中国实行科举
9.12.科举对西方文官政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