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2/06
开课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开课高校浙江大学
开课教师王淼李磊陈勃杭
学科专业哲学哲学类
开课时间2024/09/09 - 2024/11/20
课程周期11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沟通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学科。它描述和解释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并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正如本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 1884-1956)所言,它致力于“在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建造起桥梁”。学习科学技术史对于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科学技术在世界不同地域和国家都经历了崎岖曲折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可能做到全面展示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全貌。本课程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以专题形式从总体上展示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脉络。学习这门课,可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概貌,增进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理解,体会科学精神对科学技术自身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增进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解。




课程大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1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
1.2 中国古代的农学、医学和地学
1.3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1.4 古代中国的生产制造技术
1.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1.6 李约瑟及“李约瑟难题”
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
2.1 希腊科学兴起的背景
2.2 希腊自然哲学的开端
2.3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
2.4 希腊的数学和物理学
2.5 希腊的天文学
2.6 希腊的生物学和医学
科学革命
3.1 简介:走出中世纪
3.2 自然哲学大背景
3.3 物料科学和生命科学
3.4 科学革命的社会文化背景
3.5 科学和宗教
启蒙的时代
4.1 启蒙: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
4.2 机械论的衰落和多样的牛顿主义
4.3 物料科学和生命科学
4.4 康德哲学的综合
4.5 科学在启蒙时代
实证科学的全面兴起
5.1 简介:分化和综合
5.2 哲学的没落
5.3 物料科学
5.4 生命科学
5.5 科学、技术与社会
5.6 科学的建制化
5.7 对科学的看法
现代物理学革命
6.1 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6.2 相对论的建立
6.3 量子力学的建立
现代科学与技术
7.1 系统科学的兴起(一):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7.2 系统科学的兴起(一):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7.3 20世纪四大基本模型(一)
7.4 20世纪四大基本模型(二)
7.5 20世纪的技术革命(一)
7.6 20世纪的技术革命(二)
7.7 20世纪的技术革命(三)
7.8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与趋势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8.1 明末清初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
8.2 晚清时期的科技引进
8.3 中国现代科学的奠基
8.4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规划与发展
8.5 改革开放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