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5
开课时间2024/07/31 - 2025/01/31
课程周期27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一、课程介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设立的,属于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计划如下:

       本课程线上教学共2学分,32学时,分两个学期完成:每学期1个学分,16学时。

       特别说明:由于思政理论课的特殊性,是布置线下作业和期末课堂集中测试的,线下教学2学分,线上教学2学分。

 

三、授课方式介绍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线下教学2学分,线上教学2学分。

      线上:以学生的线上学习为主体,以“互联网+移动学习”的方式,以碎片化的视频集为主要学习资源,要求学生按教学计划完成线上学习、测验和作业;  

       线下:课堂上老师进行系统而深入地讲解,并安排互动性教学。

 

四、成绩评价:

       采取“线上+线下”成绩相结合,“知识考核+学习态度”并重的考核方式。

      在课程初步建设阶段的第一学年,先试运行该考核方案,方案初定为:

       线上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30%,包括:观看视频、作业、测验、笔记、互动讨论等;

       线下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70%,包括:课堂表现(含考勤)、社会实践成绩,期末考查等。

       如果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划分:

       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查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按照总分100分为例):

     (1)线上成绩约占40%,包括:观看视频、作业、测验、笔记、互动讨论等;

     (2)课堂表现占30%

     (3)社会实践论文约占30%

                                             

五、课程特色

       浙江理工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确定为国家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研究能力。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我国及浙江省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实际,深入浅出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引导其投身于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

      课程依据中宣部、教育部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 年版),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各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课程大纲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终极秘籍: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周勇)00:12:45
终极秘籍: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内涵(周勇)00:12:10
理论联系实际(周勇)00:13:00
理论联系实际二(周勇)00:12:00
贯彻思想路线(周勇)00:14:00
与时俱进(周勇) 00:11:00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周勇) 00:14:59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个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中国近代国情00:15:00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一00:14:00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二 00:13:40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00:15:0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00:13:0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00:13:55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然性00:12:00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可能性00:14:00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00:15:00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00:14:54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讨论:为什么不能照搬苏联模式 (毕昌萍) 00:10:00
探索走自己的路(毕昌萍)00:12:29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毕昌萍)00:10:28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和其他理论成果(毕昌萍)00:08:40
第二节 初步探索的意义与经验教训
初探的成败得失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毕昌萍)00:12:0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二(毕昌萍)00:12:01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毕昌萍)00:06:19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
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渠长根 )00:15:00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渠长根) 00:12:00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过程(毕昌萍) 00:14:00
初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毕昌萍)00:11:00
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曲折认识 (毕昌萍)00:09: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探索 (毕昌萍)00:08: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毕昌萍)00:11: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一(毕昌萍) 00:14: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二 (毕昌萍)00:13: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三 (毕昌萍)00:14:00
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毕昌萍) 00:14:3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一 (毕昌萍)00:10:0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二 (毕昌萍)00:14: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三(毕昌萍) 00:07:00
案例:中国经济(毕昌萍) 00:14:01
案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毕昌萍)00:11:40
党的基本路线一(毕昌萍)00:14:00
党的基本路线二(毕昌萍)00:08: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毕昌萍) 00:11:10
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毕昌萍) 00:11:20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的提出(毕昌萍) 00:13:55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发展过程(毕昌萍) 00:15:00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的科学含义(毕昌萍) 00:14:00
近代中国国情一(毕昌萍) 00:13:00
近代中国国情二(毕昌萍) 00:14:00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意义(毕昌萍 )00:12:30
发展要抓住机遇(毕昌萍) 00:12:30
三步走发展战略一(毕昌萍) 00:13:55
三步走发展战略二(毕昌萍) 00:14:00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毕昌萍) 00:12:00
坚持改革开放一(毕昌萍) 00:08:00
坚持改革开放二(毕昌萍 )00:13:2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毕昌萍)00:15: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二(毕昌萍) 00:11: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毕昌萍)00:11:48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摸着石头把河过
看浙商的蓬勃发展
摸着石头把河过
看浙商蓬勃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意义(渠长根)00:13:10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渠长根) 00:13:5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渠长根 )00:13:04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渠长根) 00:12:40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渠长根)00:08:00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渠长根)00:07:20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渠长根)00:12:04
拓展学习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依据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涵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拓展学习 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节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