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共有66个教学微视频,共十五章节,课程习题400余题,视频总时长达500余分钟;
二、本课程共12个学时,1.5学分,开课时间为 2024年7月31日 至 2025年1月31日;
三、本课程内容共分为六个模块,第一模块内容为医学寄生虫学总论;第二模块内容为医学原生动物;第三模块内容为医学蠕形动物-吸虫;第四模块内容为医学蠕形动物-绦虫;第五模块内容为医学蠕形动物-线虫;第六模块内容为医学节肢动物。配套线下教材为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第2版)(梁韶晖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教学计划如下:
(1)医学寄生虫学总论 2课时
(2)医学原生动物 2课时
(3)医学蠕形动物-吸虫 2课时
(4)医学蠕形动物-绦虫 2课时
(5)医学蠕形动物-线虫 2课时
(6)医学节肢动物 2课时
五、授课方式介绍
“以学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8课时)、线下课堂(8课时)、线下实验(16课时)。
(1)线上学习:课程核心理论知识学习全部在线上完成,学习资源包括微课视频、课件、自测题、作业题和各种课程教学团队精心收集的相关知识拓展资料,学生可随时随地自主完成并可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发帖进行线上师生、生生讨论,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2)线下课堂:采用小班案例讨论课的形式进行,课前线上发布案例,课堂引导案例讨论、小组汇报、辩论,发挥师生、生生互动和交流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核心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应用和深度学习,同时进行师生、生生形成性评价。
(3)线下实验课:包括常规的寄生虫实物观察和综合性实验。
六、成绩评价:
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线上成绩是以“视频观看时长、完成测试、考试、作业情况及论坛发帖”之成绩为计算依据,各项目占比如下:
(1)视频观看占30%;
(2)作业成绩占15%;
(3)测验成绩占20%;
(4)考试成绩占20%;
(5)发帖讨论成绩占10%,普通帖子0.5分一个,精华帖子1.0分一个;
(6)笔记成绩占5%,普通笔记0.5分一个,精华笔记1.0分一个;
本课程最终成绩 = 线上成绩*20%+线下讨论课成绩*10%+线下实验课平时成绩*10%+线下实验考试成绩*1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50%。
七、《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32(理论总学时16/实践总学时16)
周学时:(理论学时2/3;实践学时4)
学分:1.5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精神医学、 法医学、预防医学等
1、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医学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以适应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需要,为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有关病原学的基础。 在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时,要联系解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医学寄生虫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要点、主要致病作用及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了解寄生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首选治疗药物、地理分布及流行因素,从而可以制定防治和消灭寄生虫病的有关措施。
2、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按照医学教育一般规律,本课程应在医学共同基础课及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结束,病理学、微生物学总论及免疫学讲授之后进行学习。
3、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梁韶晖主编 《医学寄生虫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出版
参考书:
1.诸欣平,苏川主编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出版;
2.吴观陵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3.汪世平主编,《医学寄生虫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
4.诸欣平、苏川主编,《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出版;
5.吴忠道、诸欣平主编,《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出版;
6.高兴政主编,《医学寄生虫学应试指南》(第3版),2017年出版。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线上成绩是以“视频观看时长、完成测试、考试、作业情况及论坛发帖”之成绩为计算依据, 各项目占比如下: (1)视频观看占30%; (2)作业成绩占15%; (3)测验成绩占20%; (4)考试成绩占20%; (5)发帖讨论成绩占10%,普通帖子0.5分一个,精华帖子1.0分一个; (6)笔记成绩占5%,普通笔记0.5分一个,精华笔记1.0分一个;
本课程最终成绩 = 线上成绩*20%+线下讨论课成绩*10%+线下实验课平时成绩*10%+线下实验考试成绩*1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50%。
5、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医学原虫实验 4学时
吸虫、绦虫实验 4学时
线虫实验 4学时
综合实验 4学时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篇 总 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以及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二)了解 寄生虫的危害性,寄生虫的分类和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寄生、寄生虫和宿主;寄生、共栖、共生、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宿主的种类——终宿主、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保虫宿主。
(二)详细讲解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化学刺激)及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机体免疫、细胞免疫,简述免疫逃避,免疫病理,各类寄生虫的免疫类型)。
(三)一般介绍 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畴和任务;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和生理的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第一章 引言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 寄生虫在世界及我国的危害性。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 寄生虫在世界及我国的危害性。
第二章 寄生虫生物学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寄生、共栖、共生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各种宿主的概念。
(二)熟悉 寄生虫的种类(体内、体外、兼性、专性、偶然、机会性寄生等)。
(三)了解 宿主的种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等),寄生虫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寄生、共栖、共生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宿主的种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等)。
(二)一般介绍 寄生虫的种类(体内、体外、兼性、专性、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等),寄生虫分类及命名。
第三章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病特点。
(二)熟悉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三)了解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和抗原性物质的损伤;寄生虫病特点。
(二)一般介绍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四章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二)熟悉 寄生虫抗原的种类及特性;宿主免疫应答及免疫类型;寄生虫免疫逃避。
(三)了解 寄生虫抗原的种类及特性。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二)一般介绍 寄生虫抗原的种类及特性;宿主免疫应答及免疫类型;寄生虫免疫逃避。
第五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二)了解 了解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易感人群。
(二)一般介绍 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传染性、人兽共患性(自然疫源性)。了解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社会、生物因素)及防治原则。
第二篇 医学原虫学
第六章 医学原虫概述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 原虫在动物界的地位,形态,分类、生长、发育、繁殖、生理、生化和生态的一般规律;与人体有关重要虫种。我国和世界主要原虫病简介。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原虫在动物界的地位、形态,分类;与人体有关重要虫种。
(二)一般介绍 原虫在动物界的生长、发育、繁殖、生理、生化和生态的一般规律;我国和世界主要原虫病简介。
第七章 叶足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作用及病原学诊断。
(二)了解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形态、生活史:重点讲授大滋养体、包囊形态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在肠腔内、组织内发育过程;致病机理与过程:带虫者,急性期、慢性期、并发症;诊断:病原学检查;免疫学诊断。
(二)一般介绍 流行因素:传染源(粪管、饮食习惯、个人卫生、蝇、蟑螂等)、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第八章 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上述各种鞭毛虫各虫期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二)熟悉 上述各种鞭毛虫的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形态与生活史:主要讲授杜氏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特征并简介其生活史;致病与诊断:简介杜氏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的致病机理和诊断方法。 (二)一般介绍 流行与防治:主要讲授新中国防治黑热病的成绩。
第九章 孢子虫
第一节 疟原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各种人体疟原虫生活史,生态,红内期形态特征。疟原虫的致病作用。
(二)熟悉 疟疾病原学诊断方法。
(三)了解 疟疾的流行及防治原则,今后任务。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概述:疟疾的危害、寄生人体疟原虫的种类、简介动物疟原虫;形态生活史:以间日疟原虫为例,着重讲授红内期形态及其他各期形态。以间日疟原虫为例,详述人体内和蚊体内发育,繁殖(肝内裂体增殖,红内期无性繁殖,蚊体内孢子增殖);致病机理:疟疾发病机理和症状(疟疾发作,再燃与复发、贫血,脾肿大、凶险型发作)。简介疟疾免疫与免疫病理(抗体反应与抗体效应,细胞介导反应和效应,在宿主体内存活的机理等);诊断:病原学检查,简介血清学诊断方法。
(二)一般介绍 流行情况:简介气候与环境因素,蚊种因素,人民生产生活因素,以及我国疟区的划分和疟区的特点;防治原则:简介抗疟药种类及其作用,防蚊灭蚊,抗复发的意义和我国疟防现状及今后任务。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刚地弓形虫各期形态、生活史、致病。
(二)熟悉 刚地弓形虫感染实验诊断方法。
(三)了解 刚地弓形虫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包囊、卵囊、裂殖体、配子体各期形态;弓形虫生活史(包括弓形虫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和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刚地弓形虫感染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弓形虫感染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分子诊断。
(二)一般介绍 刚地形虫的流行概况、流行环节;刚地弓形虫感染的预防和资料。
第三篇 医学蠕虫学
第十一章 吸虫
第一节 概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吸虫一般形态、生活史、致病、虫种。
(二)熟悉 吸虫分类、生态规律、生理生化、我国和世界吸虫病流行简况。
(三)了解 吸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吸虫一般形态、生活史、致病、虫种。
(二)一般介绍 吸虫在动物界的地位,分类、生态规律、生理生化、我国和世界吸虫病流行简况。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成虫、尾蚴、囊蚴和虫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态、致病作用。
(二)熟悉 流行特征及防治原则。
(三)了解 病原学诊断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形态和生活史:成虫、尾蚴、囊蚴形态特征、生活史、第一、二中间宿主种类、生态、保虫宿主;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简介华枝睾吸虫病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一般特征、带虫者;诊断:病原学检查。
(二)一般介绍 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传染源、饮食习惯、个人卫生等。
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姜片吸虫的生活史,各虫期形态特征、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二)熟悉 流行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诊断。
(二)一般介绍 流行因素,防治原则。
第四节 并殖吸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尾蚴、囊蚴和虫卵的形态特征。
(二)熟悉 卫氏并殖吸虫的生活史、致病作用和防治原则。
(三)了解 卫氏并殖吸虫的流行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卫氏并殖吸虫的虫种、成虫、尾蚴和虫卵的形态特征;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机理,诊断方法;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二)一般介绍 简介我国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与防治情况。
第五节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尾蚴的形态特征、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致病机理、主要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二)熟悉 日本血吸虫防治原则。
(三)了解 人体血吸虫的种类、主要形态、生态、地区分饰、流行特征,我国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上的巨大成就。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形态:成虫、虫卵、毛蚴、尾蚴、钉螺的主要特征。成虫寄生部位、虫卵、毛拗、尾糊的生长发育与外环境的关系;致病机理:包括尾蚴性皮炎,童虫移行和成虫寄生引起的损害,重点讲虫卵引起的病变。诊断:着重讲病原学诊断,简介血清学检查。
(二)一般介绍 概述:裂体科吸虫的特点、血吸虫病的危害性,人体寄生的主要种类。流行因素:血吸虫病在我国分布的概况及其危害性,三种不同类型疫区的流行特点。防治原则:综合措施。我国在血防工作上的重大成就和今后任务。
第十二章 绦虫
第一节 概述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绦虫形态分类,生活史的一般规律。
(二)熟悉 绦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绦虫形态分类,生活史的一般规律。
(二)一般介绍 绦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第二节 曼氏迭宫绦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裂头蚴的形态特征。
(二)熟悉 曼氏迭宫绦虫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形态、致病。
(二)一般介绍 曼氏迭宫绦虫流行、防治原则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第三节 链状带绦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链状带绦虫的生活史和成虫头节、妊娠节片、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特征,致病作用。
(二)熟悉 链状带绦虫诊断方法和熟悉防治原则。
(三)了解 链状带绦虫绦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形态生活史:成虫、妊娠节片、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特征,详述生活史。致病机理:成虫和囊尾蚴对人体的致病。诊断:病原学诊断(包括粪检虫卵、妊娠节片、活组织检查囊尾蚴),简介免疫学诊断。
(二)一般介绍 流行因素:分布情况和流行主要因素。防治原则:综合措施。
第五节 肥胖带绦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肥胖带绦虫的生活史和成虫头节、妊娠节片、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特征,致病作用。
(二)熟悉 肥胖带绦虫诊断方法和熟悉防治原则。
(三)了解 肥胖带绦虫绦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形态生活史:成虫、妊娠节片、虫卵、囊尾蚴的形态特征,详述生活史。致病机理:成虫和囊尾蚴对人体的致病。诊断:病原学诊断(包括粪检虫卵、妊娠节片、活组织检查囊尾蚴),简介免疫学诊断。
(二)一般介绍 肥胖带绦虫流行因素:分布情况和流行主要因素。防治原则:综合措施。 第九节 细粒棘球绦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棘球蚴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 (二)熟悉 细粒棘球绦虫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形态、致病机理
(二)一般介绍 细粒棘球绦虫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第十三章 线虫
第一节 概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线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虫种。
(二)熟悉 线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线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虫种。
(二)一般介绍 线虫在动物界的地位。
第二、三节 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蛔虫、鞭虫的生活史、各虫期的形态特征及致病特点。
(二)熟悉 蛔虫、鞭虫的流行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讲述蛔虫、鞭虫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诊断,蛔虫致病(特别是并发症)。
(二)一般介绍 蛔虫、鞭虫流行因素,防治原则,感染广泛分布的原因。
第四节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蛲虫生活史的特点、感染方式及检查方法。
(二)熟悉 蛲虫致病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蛲虫形态生活史、成虫夜间在肛周产卵的习性、感染方式,致病与诊断要点
(二)一般介绍 蛲虫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第五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钩虫的形态、生活史、病原学诊断方法,致病机理。
(二)熟悉 钩虫的致病机理和防治原则。
(三)了解 钩虫病在我国流行情况。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形态生活史生态:两种钩虫的成虫、感染性蚴、虫卵形态特征、钩虫生长发育过程、外界环境对虫卵、幼虫的影响及其在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感染的意义。 致病机理;幼虫引起的皮炎及童虫移行过程中引起的全身反应、成虫引起的贫血机理和性质。诊断:病原学诊断方法。
(二)一般介绍 概述:钩虫病的危害,我国寄生人体钩虫种类。钩虫流行因素:钩虫病的分布,流行因素及其规律。防治原则:治疗病人、粪便管理、改良生产方式和生产习惯。
第六节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丝虫的生活史,微丝蚴的形态特征和丝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二)熟悉 丝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三)了解 丝虫病在我国的防治情况。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形态生活史:我国两种丝虫微丝蚴的形态以及丝虫在人体内和蚊体的生长发育繁殖过程。致病机理:带虫者、急性期和慢性期致病机理和主要表现。诊断:病原学诊断,简介血清学诊断。
(二)一般介绍 概述:寄生人体丝虫种类、分布概况,着重介绍我国丝虫病的流行情况和新中国成立后在防治丝虫病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熟。
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医学节肢动物与疾病的关系。
(二)熟悉 医学节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特征及其主要类群。
(三)了解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医学节肢动物与疾病的关系。
(二)一般介绍 医学节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特征及其主要类群;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第十六章 昆虫纲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蚊、蝇、蚤、虱等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及其与疾病关系。
(二)熟悉 媒介虫种的防治原则。
(三)了解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昆虫纲的特征。(以蚊为代表详述之)。蚊、蝇、蚤、虱的主要形态、生活史、生态习性。蚊、蝇、蚤、虱传播的主要疾病及其媒介虫种鉴别。
(二)一般介绍 昆虫纲的防治原则。
第十七章 蛛形纲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蛛形纲外形特征、生活史及生态习性。
(二)熟悉 与医学有关类群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媒介虫种。
(三)了解 疥螨、蠕形螨的生活史、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蛛形纲外形特征、生活史及生态习性。与医学有关类群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媒介虫种。
(二)一般介绍 蛛形纲防治原则,疥螨、蠕形螨的生活史、与疾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