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etiology)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change)、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许多疾病的诊断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的最可靠方法,因此病理学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
●0.1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
●0.2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
●0.3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
●0.4病理学的发展
病理学的发展
-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正常细胞和组织可以对体内外环境变化等刺激,作出不同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的反应性调整。在生理性负荷过多或过少时,或遇到轻度持续的病理性剌激时,细胞、组织和器官可表现为适应性变化。若上述刺激超过了细胞、组织和器官的耐受与适应能力,则会出现代谢、功能和形态的损伤性变化。细胞的轻度损伤大部分是可逆的,但严重者可导致细胞不可逆性损伤-一细胞死亡。 正常细胞、适应细胞、可逆性损伤细胞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在形态学
上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界限有时不甚清楚。 一种具体的刺激引起的是适应还是可逆性损伤或不可逆性损伤,不仅由刺激的性质和强度决定,还与受累细胞的易
感性、分化、血供、营养及以往的状态有关。 适应性变化与损伤性变化是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
●1.1适应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
●1.2细胞可逆性损伤
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
●1.3细胞死亡
当细胞发生致死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便可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即细胞死亡。
-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repair),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参与修复过程的主要成分包括细胞外基质和各种细胞。 修复过程可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形式:D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regen-eration)。 机体是由几百种终末分化的不同表型细胞组成。然而,其保持了通过补充死亡细胞重建自身和通过招募和激活修复或再生损伤组织的细胞愈合自身的潜能。 如果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再生。 2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故也称瘢痕修复。在多数情况下,由于有多种组织发生损伤,故上述两种修复过程常同时存在。 在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常有炎症反应。
-
●2.1再生
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
●2.2纤维性修复
组织结构的破坏,包括实质细胞与间质细胞的损伤,常发生在伴有坏死的炎症中,并且是慢性炎症的特征。
-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完善的血液循环为细胞和组织提供氧和营养物,并维持内环境稳定。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可导纹局部组织甚至器官的充血、水肿、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或梗死的发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可以是局部因素所致,也可能是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局部表现。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1血管内成分溢出血管:水分在组织间隙中增加称水肿,水分在体腔内积聚称积液,红细胞溢出血管称出血。2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异常:动脉血量增加称充血,静
脉血量增加称淤血,血管内血量减少称缺血。3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血液有形成分析出或凝固称为血栓形成,血管内出现空气、脂滴、羊水等异常物质阻塞局部血管称为栓塞,由于缺血、栓塞引起的组织坏死称为梗死。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其所引起的病变常常是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
●3.1充血和淤血
充血和淤血都是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但发生的部位、原因、病变和对机体的影响不同。
-
●3.2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快称为血栓。
-
●3.3血栓栓塞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
●3.4梗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infarction)。梗死一般是由动脉阻塞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而坏死,但静脉阻塞,使局部血流停滞导致缺氧,亦可引起梗死。
-
第四章炎症
当各种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作用于机体,造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时,机体局部和全身会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以局限和消灭损伤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修复损伤,这种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称为炎症反应。如果没有炎症反应,机体将不能控制感染和修复损伤,不能长期在充满致病因子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但是,在一定情况下,炎症对机体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危害。
-
●4.1炎症的概述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
●4.2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快速反应,目的是把白细胞和血浆蛋白运送到炎症病灶,杀伤和清除致炎因子。
-
●4.3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是指持续数周甚至数年的炎症,其中,连绵不断的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和修复反应相伴发生。
-
第五章肿瘤
肿瘤(tumor,neoplasm)是以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常在机体局部形成肿块(mass)。肿瘤的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biologic behavior)和临床表现。 有些肿瘤生长缓慢,没有侵
袭性(aggressiveness)或者侵袭性弱,不从原发部位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对人体的危害小,医学上称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有些肿瘤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可以从原发部位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对
人体的危害大,医学上称为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平常所谓癌症(cancer),即指这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 -
●5.1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肿块)。
-
●5.2肿瘤的形态
肿瘤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形态特点。
-
●5.3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是肿瘤病理诊断的重要内容。
-
●5.4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恶性肿瘤除了不断生长,还发生局部浸润,甚至通过转移蔓延到其他部位。
-
●5.5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恶性肿瘤的“级”或“分级”是描述其恶性程度的指标。
-
●5.6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对机体的影响差别很大。
-
●5.7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依靠节律性搏动,推动血液不断地在血管中流动,通过动脉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经过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或细胞间完成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最后各器官的血液汇入静脉回流到心脏。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的重要疾病。 在我国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一位。本章节主要介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
●6.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
●6.2高血压病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
●6.3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种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6.4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
-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相通并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门户,随空气进入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及有害物质常可导致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
●7.1呼吸道和肺炎症性疾病
肺炎通常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
●7.2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
-
●7.3肺尘埃沉着病
简称尘肺,是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在肺内沉着,引起以粉尘结节和肺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常见职业病。
-
●7.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我国绝大多数肺心病患者是在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基础上发生的。
-
●7.5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本章仅介绍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
●8.1胃炎
胃炎是指胃粘膜的炎性病变,系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
●8.2消化性溃疡病
是以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
●8.3阑尾炎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
●8.4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形、坏死为主要病变特征的常见传染病。
-
●8.5肝硬化
肝硬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疾病的终末期病变。
-
●8.6胃癌
胃癌是由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淋巴造血系统包括髓样组织和淋巴样组织两个部分。
-
●9.1淋巴组织肿瘤
淋巴组织肿瘤指来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
-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
●10.1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疾病,是以肾小球损伤和病变为主的一组疾病。
-
●10.2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为一组累及肾小管和肾间质的炎性疾病。
-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生殖系统的乳腺的常见疾病。
-
●11.1子宫颈疾病
子宫颈可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以慢性炎症居多。
-
●11.2滋养层细胞疾病
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
●11.3乳腺癌
乳腺癌是来自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的上皮性恶性肿瘤。
-
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弥散在于各器官、系统或组织内的内分泌细胞。
-
●12.1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机体各器官关系十分密切。
-
●13.1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机体中结构和功能最复杂最特殊的细胞之一,对缺血缺氧、感染和中毒等极为敏感。
-
●13.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可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表现为脑膜炎、脑脓肿和脑膜脑炎等。
-
第十四章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不同方式侵入,引起人体发生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
-
●14.1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
●14.2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
●14.3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
-
●14.4性传播性疾病
性传播性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