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不同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3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8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由第一位将“临终关怀”引入中国的美籍华人著名心理学教授、生涯体验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黄天中博士总策划,温州医科大学建设,智慧树网制作运营,由众多临终关怀领域的专家、专业教师共同打造。本课程由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杨晔琴担任教学负责人,获得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 课程站在学习者个人、家庭成员和临终患者的立场,通过讲者的讲述、真实的画面、艺术化的表现方式,普及临终关怀教育,以期达到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提高生活质量、尊重生命尊严的生命观;课程从孝亲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生死教育、临终关怀教育4个维度的12个不同的视角下临终关怀学,全方位、多视角帮助社会大众学习临终关怀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从临终关怀到终身关怀、自我关怀;弘扬我国孝亲感恩的优秀传统文化,付诸及时行孝行动的课程目标。 所以这是一门学了就做的行动课程,以《聆听陪伴》这首课程的主题曲来引领我们:临终关怀,我们在行动。向死而生,以终为始。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不同的视角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跳出“习惯性”带进“创意性”思维看临终关怀学
习惯性的思维模式
黄天中
创意性的思维模式
黄天中
“临终关怀学”的不同视角
“临终关怀学”的不同视角概述
黄天中
从治疗决策权来看临终关怀
黄天中
聆听 陪伴,临终关怀 我们在行动
黄天中
孝亲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孝亲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概述
黄天中
常回家看看
黄天中
父母所依,我之所乐
黄天中
真诚告诉临终家人
黄天中
子欲养而亲不待
黄天中
尊重家人的遗愿
黄天中
告别是尊重、是怀念
黄天中
两全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全程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全程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概述
黄天中
全程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的案例
黄天中
全方位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家”是全方位视角的核心
黄天中
“家庭”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黄天中
“学校”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黄天中
“社会”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黄天中
“国家”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黄天中
三新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新人文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新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心态
黄天中
新人文关怀视角下的行动
黄天中
新科技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黄天中
新安养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新安养关怀之快乐生涯大学学村经营管理模式
黄天中
安宁疗护与养生养老两个校区
黄天中
生死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生的路上,死的途中
黄天中
生死教育的原则与意义
史宝欣
生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杨晔琴
临终关怀概论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临终关怀的概念
罗冀兰
临终关怀历史发展
史宝欣
临终关怀观念与理论基础
临终关怀观念
史宝欣
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在临终关怀实践中的应用
高晨晨
临终关怀服务模式
临终关怀团队
杨晔琴
临终关怀服务内容
史宝欣
临终关怀机构环境创设
高晨晨
临终关怀学伦理
知情权
邱贤云
自主权
邱贤云
生前预嘱
邱贤云
护理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护理学概述
临终护理的概念
杨晔琴
临终护理的原则
杨晔琴
临终患者常见症状护理
疼痛症状的管理
徐天梦
呼吸困难的管理
杨晔琴
疲乏的管理
杨晔琴
常见濒死期症状的管理
高晨晨
医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医学
董少良
临终关怀姑息治疗方法
董少良
心理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患者心理发展理论
库布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的濒死心理发展5阶段
黄天中
濒死心理发展5阶段的第三个阶段妥协期案例
黄天中
了解临终患者濒死心理发展后,我们如何做
黄天中
哀伤辅导的具体措施
陈宛玉
社会支持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概述
杨晔琴
临终关怀志愿者概述
邱贤云
专科技术与操作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营养照护
临终患者的饮食照护
邱贤云
临终患者的营养支持
高晨晨
沟通技能
沟通原则
徐天梦
沟通策略及技巧
徐天梦
音乐疗法
高晨晨
芳香疗法
徐天梦
灵性关怀
陈宛玉
尊严疗法
陈宛玉
生命意义构建技术
陈宛玉
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1)
严虎
绘画疗法(2)
严虎
舒适护理
临终患者的口腔护理
邱贤云
临终患者的失禁护理
高晨晨
体系建设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医疗体系建设
临终关怀医疗体系建设(1)
罗冀兰
临终关怀医疗体系建设(2)
罗冀兰
临终关怀专业人才培养
施永兴
运作机制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病房的运营
施永兴
本土化临终关怀模式
施永兴
临终关怀学的未来展望
结语——临终关怀学的未来与展望
黄天中
  • 第一章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不同的视角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临终关怀学教育。” 本课程教学基于4个领域:孝亲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生死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这四大领域中又细化出12个视角。从广度和深度详细展开临终关怀学的教育。

  • 1.1跳出“习惯性”带进“创意性”思维看临终关怀学

    跳出“习惯性”,带进“创意性”思维看临终关怀学。本节阐述习惯性、创意性的思维方式。

  • 1.2“临终关怀学”的不同视角

    本课程从12个不同的视角呈现临终关怀学,让生者安宁逝者安详,生死两相安。

  • 第二章孝亲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孝亲教育下的临终关怀学告诉我们要爱家人,多陪伴家人,多聆听她们的需求,让去者善终,留者善留。

  • 2.1孝亲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概述

    孝亲教育下的临终关怀学告诉我们要爱家人,多陪伴家人,多聆听她们的需求,让去者善终,留者善留。

  • 2.2常回家看看

    爱父母就常回家看看

  • 2.3父母所依,我之所乐

    父母所依,我之所乐

  • 2.4真诚告诉临终家人

    真诚告诉临终家人,坦诚相待无缺憾

  • 2.5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欲养而亲不待,及时行孝

  • 2.6尊重家人的遗愿

    尊重家人的遗愿

  • 2.7告别是尊重、是怀念

    告别是尊重、是怀念

  • 第三章两全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两全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是指临终患者全程接受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体现了关怀的持续性和全面性。

  • 3.1全程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临终关怀学,在每一个生命阶段里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本节阐述全程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概述和案例。

  • 3.2全方位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临终关怀的全方位视角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四个由小到大的同心圆组成。

  • 第四章三新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新视角推动新发展。本章阐述新人文关怀、新科技关怀、新安养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 4.1新人文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与其他患者相比,临终患者更加需要心理和精神的关怀,因此针对临终患者本课程提出“新人文关怀”思想和行动。

  • 4.2新科技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新科技可以赋能临终关怀,本节阐述新科技如何助力临终关怀。

  • 4.3新安养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人在生命成长的最后阶段仍应享有快乐、优雅,维护尊严。本节阐述快乐生涯大学学村经验管理模式。

  • 第五章生死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死亡教育能让人更从容的面对死亡,更有意义地活着。本章阐述死亡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 5.1生的路上,死的途中

    每个人都在生的路上,死的途中。本节阐述珍惜生命,向死而生的理念。

  • 5.2生死教育的原则与意义

    知生知死,死生一矣,珍惜生,坦然死。

  • 5.3生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教之有法,但无定法,且教且悟,不断得法。

  • 第六章临终关怀概论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临终关怀是什么,从哪里来?临终关怀做什么?具体怎么做?

  • 6.1临终关怀的概念

    不同的名称,相同的内涵。

  • 6.2临终关怀历史发展

    以史为鉴,能知兴替

  • 6.3临终关怀观念与理论基础

    观念决定行动,理论指导实践。本节阐述临终关怀的观念和相关代表理论。

  • 6.4临终关怀服务模式

    多维度需求,多团队合作,多层面服务

  • 6.5临终关怀学伦理

    如何尊重临终患者又使其不受伤害呢?要做到两者兼顾,就要行使好患者的伦理权利:知情权和自主权。

  • 第七章护理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护理的本质是关怀,关怀的核心是护理

  • 7.1临终关怀护理学概述

    临终关怀是什么,从哪里来?临终关怀做什么?具体怎么做?

  • 7.2临终患者常见症状护理

    认识临终患者的常见症状,重视生命质量,让临终患者不孤单。本节阐述临终患者疼痛、呼吸困难、疲乏症状的管理,以及常见濒死期症状的管理。

  • 第八章医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联合行动,促进“优生优逝”。

  • 8.1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医学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联合行动,促进“优生优逝”。本节阐述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医学。

  • 8.2临终关怀姑息治疗方法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联合行动,促进“优生优逝”。本节阐述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治疗方法。

  • 第九章心理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寻找一把钥匙打开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心窗,本章阐述心理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 9.1临终患者心理发展理论

    读懂生命最后成长阶段的他(她),本节阐述临终患者的濒死心理和心理关怀措施。

  • 9.2哀伤辅导的具体措施

    给悲伤找个出口,本节阐述哀伤辅导的具体措施。

  • 第十章社会支持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患者及其家人会出现照顾资源缺乏、经济负担加重等大量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危害导致恶性循环,本章节主要探讨的就是社会支持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 10.1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概述

    助人自助,链接资源

  • 10.2临终关怀志愿者概述

    临终关怀社会支持的重要资源是志愿者,淡化了利益关系,体现出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更加符合临终关怀的新人文关怀。

  • 第十一章专科技术与操作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应用不同专科技术满足临终患者不同层级的需求。本章阐述实用的临终关怀专科技术。

  • 11.1营养照护

    在食物等同于爱的文化下,该如何为临终患者提供营养照护?本节阐述临终患者的饮食照护和营养支持方式。

  • 11.2沟通技能

    谈生论死,不可回避,也是人生的功课。本节阐述沟通原则、策略及技巧。

  • 11.3音乐疗法

    当灵魂遇见音乐,那是最好的疗愈。本节阐述音乐治疗的原理、形式和应用。

  • 11.4芳香疗法

    芳香植物与人的相遇,是生命的传递,感受芳香疗法的魅力。本节阐述芳香疗法。

  • 11.5灵性关怀

    灵性关怀,促进临终患者和家属的灵性安适。本节阐述灵性关怀实施技术。

  • 11.6尊严疗法

    如何增强临终患者的尊严感?本节阐述尊严疗法的原理、基本操作流程和应用。

  • 11.7生命意义构建技术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个人存在的生命价值何在?死亡是否代表生命意义的终结?本节阐述生命意义建构家属的原理、流程途径和应用。

  • 11.8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心理治疗,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严虎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绘画疗法在临终关怀治疗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说明。

  • 11.9舒适护理

    舒适是临终患者的基本需要,也是维护其尊严的基本途径。本节阐述临终患者的口腔和失禁护理。

  • 第十二章体系建设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的特殊性决定了临终关怀医疗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本章阐述临终关怀医疗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

  • 12.1临终关怀医疗体系建设

    救死扶伤的机构VS见死不救的机构

  • 12.2临终关怀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培养是临终关怀发展的基础。本节阐述临终关怀专业人才培养。

  • 第十三章运作机制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蓬勃发展,挖掘中医药文化精华, 打造中国临终关怀的特色和亮点。本节阐述临终关怀病房的运营、本土化临终关怀模式。

  • 13.1临终关怀病房的运营

    临终关怀蓬勃发展,挖掘中医药文化精华, 打造中国临终关怀的特色和亮点。本节阐述临终关怀病房的运营。

  • 13.2本土化临终关怀模式

    临终关怀蓬勃发展,挖掘中医药文化精华, 打造中国临终关怀的特色和亮点。本节阐述本土化临终关怀模式。

  • 第十四章临终关怀学的未来展望

    课程的结束意味着实践的开始。展望临终关怀学的未来,其中有你、有我、有他。

  • 14.1结语——临终关怀学的未来与展望

    课程的结束意味着实践的开始。展望临终关怀学的未来,其中有你、有我、有他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不同的视角

    1.1 跳出“习惯性”带进“创意性”思维看临终关怀学

    1.2 “临终关怀学”的不同视角

    视频数5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孝亲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2.1 孝亲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概述

    2.2 常回家看看

    2.3 父母所依,我之所乐

    2.4 真诚告诉临终家人

    2.5 子欲养而亲不待

    2.6 尊重家人的遗愿

    2.7 告别是尊重、是怀念

    视频数7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两全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3.1 全程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3.2 全方位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视频数7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三新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4.1 新人文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4.2 新科技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4.3 新安养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视频数5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生死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5.1 生的路上,死的途中

    5.2 生死教育的原则与意义

    5.3 生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视频数3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临终关怀概论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6.1 临终关怀的概念

    6.2 临终关怀历史发展

    6.3 临终关怀观念与理论基础

    6.4 临终关怀服务模式

    6.5 临终关怀学伦理

    视频数10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护理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7.1 临终关怀护理学概述

    7.2 临终患者常见症状护理

    视频数6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医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8.1 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医学

    8.2 临终关怀姑息治疗方法

    视频数2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心理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9.1 临终患者心理发展理论

    9.2 哀伤辅导的具体措施

    视频数4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社会支持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10.1 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概述

    10.2 临终关怀志愿者概述

    视频数2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专科技术与操作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11.1 营养照护

    11.2 沟通技能

    11.3 音乐疗法

    11.4 芳香疗法

    11.5 灵性关怀

    11.6 尊严疗法

    11.7 生命意义构建技术

    11.8 绘画疗法

    11.9 舒适护理

    视频数13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体系建设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12.1 临终关怀医疗体系建设

    12.2 临终关怀专业人才培养

    视频数3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运作机制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13.1 临终关怀病房的运营

    13.2 本土化临终关怀模式

    视频数2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临终关怀学的未来展望

    14.1 结语——临终关怀学的未来与展望

    视频数1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