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不同的视角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临终关怀学教育。” 本课程教学基于4个领域:孝亲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生死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这四大领域中又细化出12个视角。从广度和深度详细展开临终关怀学的教育。
-
●1.1跳出“习惯性”带进“创意性”思维看临终关怀学
跳出“习惯性”,带进“创意性”思维看临终关怀学。本节阐述习惯性、创意性的思维方式。
-
●1.2“临终关怀学”的不同视角
本课程从12个不同的视角呈现临终关怀学,让生者安宁逝者安详,生死两相安。
-
第二章孝亲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孝亲教育下的临终关怀学告诉我们要爱家人,多陪伴家人,多聆听她们的需求,让去者善终,留者善留。
-
●2.1孝亲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概述
孝亲教育下的临终关怀学告诉我们要爱家人,多陪伴家人,多聆听她们的需求,让去者善终,留者善留。
-
●2.2常回家看看
爱父母就常回家看看
-
●2.3父母所依,我之所乐
父母所依,我之所乐
-
●2.4真诚告诉临终家人
真诚告诉临终家人,坦诚相待无缺憾
-
●2.5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欲养而亲不待,及时行孝
-
●2.6尊重家人的遗愿
尊重家人的遗愿
-
●2.7告别是尊重、是怀念
告别是尊重、是怀念
-
第三章两全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两全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是指临终患者全程接受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体现了关怀的持续性和全面性。
-
●3.1全程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临终关怀学,在每一个生命阶段里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本节阐述全程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概述和案例。
-
●3.2全方位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临终关怀的全方位视角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四个由小到大的同心圆组成。
-
第四章三新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新视角推动新发展。本章阐述新人文关怀、新科技关怀、新安养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
●4.1新人文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与其他患者相比,临终患者更加需要心理和精神的关怀,因此针对临终患者本课程提出“新人文关怀”思想和行动。
-
●4.2新科技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新科技可以赋能临终关怀,本节阐述新科技如何助力临终关怀。
-
●4.3新安养关怀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人在生命成长的最后阶段仍应享有快乐、优雅,维护尊严。本节阐述快乐生涯大学学村经验管理模式。
-
第五章生死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死亡教育能让人更从容的面对死亡,更有意义地活着。本章阐述死亡教育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
●5.1生的路上,死的途中
每个人都在生的路上,死的途中。本节阐述珍惜生命,向死而生的理念。
-
●5.2生死教育的原则与意义
知生知死,死生一矣,珍惜生,坦然死。
-
●5.3生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教之有法,但无定法,且教且悟,不断得法。
-
第六章临终关怀概论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临终关怀是什么,从哪里来?临终关怀做什么?具体怎么做?
-
●6.1临终关怀的概念
不同的名称,相同的内涵。
-
●6.2临终关怀历史发展
以史为鉴,能知兴替
-
●6.3临终关怀观念与理论基础
观念决定行动,理论指导实践。本节阐述临终关怀的观念和相关代表理论。
-
●6.4临终关怀服务模式
多维度需求,多团队合作,多层面服务
-
●6.5临终关怀学伦理
如何尊重临终患者又使其不受伤害呢?要做到两者兼顾,就要行使好患者的伦理权利:知情权和自主权。
-
第七章护理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护理的本质是关怀,关怀的核心是护理
-
●7.1临终关怀护理学概述
临终关怀是什么,从哪里来?临终关怀做什么?具体怎么做?
-
●7.2临终患者常见症状护理
认识临终患者的常见症状,重视生命质量,让临终患者不孤单。本节阐述临终患者疼痛、呼吸困难、疲乏症状的管理,以及常见濒死期症状的管理。
-
第八章医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联合行动,促进“优生优逝”。
-
●8.1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医学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联合行动,促进“优生优逝”。本节阐述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医学。
-
●8.2临终关怀姑息治疗方法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联合行动,促进“优生优逝”。本节阐述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治疗方法。
-
第九章心理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寻找一把钥匙打开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心窗,本章阐述心理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学。
-
●9.1临终患者心理发展理论
读懂生命最后成长阶段的他(她),本节阐述临终患者的濒死心理和心理关怀措施。
-
●9.2哀伤辅导的具体措施
给悲伤找个出口,本节阐述哀伤辅导的具体措施。
-
第十章社会支持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患者及其家人会出现照顾资源缺乏、经济负担加重等大量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危害导致恶性循环,本章节主要探讨的就是社会支持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
●10.1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概述
助人自助,链接资源
-
●10.2临终关怀志愿者概述
临终关怀社会支持的重要资源是志愿者,淡化了利益关系,体现出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更加符合临终关怀的新人文关怀。
-
第十一章专科技术与操作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应用不同专科技术满足临终患者不同层级的需求。本章阐述实用的临终关怀专科技术。
-
●11.1营养照护
在食物等同于爱的文化下,该如何为临终患者提供营养照护?本节阐述临终患者的饮食照护和营养支持方式。
-
●11.2沟通技能
谈生论死,不可回避,也是人生的功课。本节阐述沟通原则、策略及技巧。
-
●11.3音乐疗法
当灵魂遇见音乐,那是最好的疗愈。本节阐述音乐治疗的原理、形式和应用。
-
●11.4芳香疗法
芳香植物与人的相遇,是生命的传递,感受芳香疗法的魅力。本节阐述芳香疗法。
-
●11.5灵性关怀
灵性关怀,促进临终患者和家属的灵性安适。本节阐述灵性关怀实施技术。
-
●11.6尊严疗法
如何增强临终患者的尊严感?本节阐述尊严疗法的原理、基本操作流程和应用。
-
●11.7生命意义构建技术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个人存在的生命价值何在?死亡是否代表生命意义的终结?本节阐述生命意义建构家属的原理、流程途径和应用。
-
●11.8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心理治疗,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严虎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绘画疗法在临终关怀治疗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说明。
-
●11.9舒适护理
舒适是临终患者的基本需要,也是维护其尊严的基本途径。本节阐述临终患者的口腔和失禁护理。
-
第十二章体系建设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的特殊性决定了临终关怀医疗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本章阐述临终关怀医疗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
-
●12.1临终关怀医疗体系建设
救死扶伤的机构VS见死不救的机构
-
●12.2临终关怀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培养是临终关怀发展的基础。本节阐述临终关怀专业人才培养。
-
第十三章运作机制视角下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蓬勃发展,挖掘中医药文化精华, 打造中国临终关怀的特色和亮点。本节阐述临终关怀病房的运营、本土化临终关怀模式。
-
●13.1临终关怀病房的运营
临终关怀蓬勃发展,挖掘中医药文化精华, 打造中国临终关怀的特色和亮点。本节阐述临终关怀病房的运营。
-
●13.2本土化临终关怀模式
临终关怀蓬勃发展,挖掘中医药文化精华, 打造中国临终关怀的特色和亮点。本节阐述本土化临终关怀模式。
-
第十四章临终关怀学的未来展望
课程的结束意味着实践的开始。展望临终关怀学的未来,其中有你、有我、有他。
-
●14.1结语——临终关怀学的未来与展望
课程的结束意味着实践的开始。展望临终关怀学的未来,其中有你、有我、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