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概论
-
●0.1绪论
中医学的概念;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思维:整体思维、类比思维、动态思维。
-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学概论
-
●1.1阴阳学说
阴阳的概念;事物的阴阳属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2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五行的特性;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第二章中医学的生理观
中医学的生理观
-
●2.1藏象—基于象思维的中医脏腑观
藏象—基于象思维的中医脏腑观
-
●2.2气血津液—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津液—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第三章中医学的病理观
中医学的病理观
-
●3.1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
-
●3.2 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
第四章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
-
●4.1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
-
●4.2闻而知之谓之圣— 闻诊
闻诊— 闻而知之谓之圣
-
●4.3问诊—问而知之谓之功
问诊—问而知之谓之功
-
●4.4 切诊—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切诊—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
第五章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
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
-
●5.1八纲辨证—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辨证的纲领
-
●5.2脏腑辨证—辨证的核心
八纲辨证—辨证的纲领
-
第六章养生、预防和治则
养生、预防和治则
-
●6.1养生
养生——中医的传统特色
-
●6.2预防
预防—中医“治未病”
-
●6.3治则—“治病求本”思想指导的治疗原则
治则—“治病求本”思想指导的治疗原则
-
第七章中药基本知识总论
中药基本知识总论
-
●7.1概述
中药基本知识概述
-
●7.2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
-
●7.3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
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
-
●7.4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用法
-
第八章常用中药
常用中药
-
●8.1 解表药
解表药
-
●8.2清热药
清热药
-
●8.3 泻下药
泻下药
-
●8.4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
-
●8.5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
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
-
●8.6温里药
温里药
-
●8.7 理气药
理气药
-
●8.8止血药
止血药
-
●8.9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
●8.10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
●8.11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
-
●8.12补虚药
补虚药
-
第九章方剂基本知识总论
方剂基本知识总论
-
●9.1概述
概述
-
●9.2方剂与治法
方剂与治法
-
●9.3 方剂的组方基本结构
方剂的组方基本结构
-
●9.4 剂型和方剂的变化形式
剂型和方剂的变化形式
-
●9.5方剂的煎服方法
方剂的煎服方法
-
第十章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
-
●10.1 解表剂
解表剂
-
●10.2泻下剂
泻下剂
-
●10.3和解剂
和解剂
-
●10.4清热剂
清热剂
-
●10.5 温里剂
温里剂
-
●10.6 补益剂
补益剂
-
●10.7理气剂
理气剂
-
●10.8理血剂
理血剂
-
●10.9祛湿剂
祛湿剂
-
●10.10 祛痰剂
祛痰剂
-
●10.11治风剂
治风剂
-
●10.12消食剂
消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