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本章介绍昆虫在自然界,特别是动物界中的地位;昆虫种类多样性及其原因;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包括有益方面和有害方面。
-
●1.1昆虫的分类地位
昆虫是地球上陆生动物中生存最为成功的无脊椎动物。据估计昆虫数量是人的数量的300万倍。已经定名的昆虫目前已经达100万种之多,比其他所有动物的总和还要多很多。有些昆虫学家估算,至今还有几百万种甚至上千万种昆虫还不被人类所知。
昆虫纲早期的分类中又包括原尾目Protura、双尾目Diplura和弹尾目Collembola 3类无翅昆虫,现在的分类中已将这3个目上升为3个纲,不再包含在昆虫纲中,而昆虫纲(原又称六足纲)与原尾纲、双尾纲和弹尾纲3个纲合称为六足总纲Hexapoda。 -
●1.2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是地球上陆生动物中生存最为成功的无脊椎动物。据估计昆虫数量是人的数量的300万倍。已经定名的昆虫目前已经达100万种之多,比其他所有动物的总和还要多很多。有些昆虫学家估算,至今还有几百万种甚至上千万种昆虫还不被人类所知。昆虫纲早期的分类中又包括原尾目Protura、双尾目Diplura和弹尾目Collembola 3类无翅昆虫,现在的分类中已将这3个目上升为3个纲,不再包含在昆虫纲中,而昆虫纲(原又称六足纲)与原尾纲、双尾纲和弹尾纲3个纲合称为六足总纲Hexapoda。目前我们把节肢动物门分为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重足纲、原尾纲、双尾纲、弹尾纲和昆虫纲8个纲。
-
●1.3昆虫的多样性(1)
昆虫在自然界中是一股巨大的生物力量,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人类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伙伴。想要充分利用昆虫资源,就要对昆虫进行系统的了解。要了解昆虫,除了解其形态特征外,我们还要了解它的多样性。
昆虫的多样性中有2个问题需要明确,1是昆虫繁盛的特点,2是昆虫繁盛的原因。
昆虫繁盛的特点:种类多,数量大,分布范围广。
昆虫繁盛的原因:有翅、身体小、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 -
●1.4昆虫的多样性(2)
昆虫繁盛的原因:有翅、身体小、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
-
●1.5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害虫
很多昆虫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和医学害虫,给农林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损害和干扰,甚至危害人类生命。
-
●1.6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益虫
昆虫在多个方面对人类有益。没有蜂类、甲虫、蝶类等传粉昆虫,很多开花植物就不会授粉;很多甲虫、蚂蚁和蝇类又是重要的分解者,可以分解死亡的动植物,为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做出重要贡献。
-
第二章昆虫形态学
昆虫种类繁多,而且形态各异,这是由于它们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引起昆虫新陈代谢机能的改变,最后导致外形结构的相应变化。昆虫形态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分析归纳,抽象出昆虫外形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并从整体出发,探求某些构造在演化过程中的变异,通过对比找出其同源关系和成因,为学习研究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学,特别是昆虫生物学和昆虫分类学奠定基础。
-
●2.1昆虫体躯的一般结构
昆虫体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称为1个体节。在胚胎学中,昆虫的体躯由18~20个体节组成。有些体节的侧面着生有成对和分节的附肢(appendage)。昆虫的体壁常硬化成骨片。但是体节之间仍然存在着未经骨化的柔软的节间膜(intersegmental membrane)。这些体节分别集合成昆虫的头、胸、腹3个体段(tagmata),一般认为昆虫的头部由6个体节愈合而成,头部具有1对触角和1对复眼,0~3个单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的侧腹面分别着生有1对足,即前足、中足和后足。大部分昆虫在中、后胸的背侧面各着生有1对翅,即前翅和后翅,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腹部由9~11个体节和尾节组成。雄虫的生殖器官位于第9腹节,雌虫的生殖器官则位于第8~9腹节。肛门在尾节内。腹部第l~8节两侧各着生1个气门,为呼吸系统在体壁上的开口。昆虫的内脏器官大部分位于腹部体腔内,所以腹部是昆虫的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
●2.2昆虫的头部的分区
头部是昆虫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体壁硬化形成坚硬的头壳,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头部有两个孔,前方的一个叫口孔,其周围有由3对附肢组成的口器;后方的孔叫头孔,头部的神经、消化器官、背血管等通过此孔与胸腹部相连。由于头部的外面着生有主要的感觉器官和用于取食的口器,里面有脑、消化道的前端及有关附肢的肌肉等,因此头部是昆虫的感觉、联络和取食的中心。
-
●2.3昆虫的触角
触角(antenna)是昆虫头部的第1对附肢。除高等双翅目和膜翅目幼虫的触角退化外,大多数昆虫都具有1对触角。触角一般着生在头部的额区,有的位于复眼之前,有的位于复眼之间。但多数幼虫和若干种类成虫的触角,前移到头部前侧方的上颚前关节附近。
-
●2.4昆虫的眼
复眼和单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
昆虫的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及稚虫一般都具有1对复眼(compound eye)。复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大多数为圆形或卵圆形,也有的呈肾形(如天牛)。低等昆虫、穴居昆虫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常退化或消失。
昆虫眼的另外一种类型是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2种。
昆虫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和稚虫具有的单眼称为背单眼,背单眼着生于额区的上方,它与复眼同时存在。单眼的另外一种类型是侧单眼。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具有的单眼是侧单眼,位于头部的两侧,其数目为1~7对。 -
●2.5昆虫的口器
口器(mouthparts)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也称取食器(feeding apparatus)。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部分组成。上唇和舌属于头壳的构造,上颚、下颚和下唇是头部的3对附肢。
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口器类型。取食固体食物的为咀嚼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的为吸收式口器。由于液体食物的来源不同,吸收式口器又分为: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液体物质的虹吸式口器和舐吸式口器,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或吸食动物体液和血液的刺吸式口器和锉吸式口器等。此外,还有兼食固体和液体两种食物的嚼吸式口器。
从比较形态学研究表明,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类型,其他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的。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尽管外形有很大变化,但都可以从其基本构造的演变过程找到它们之间的同源关系。 -
●2.6昆虫胸部和腹部的构造
胸部(thorax)是昆虫体躯的第2体段,位于头部之后。在胸部和头部之间有一膜质环,称为颈(cervicum)或颈膜(neck membrane)。颈通常缩入前胸内,其来源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下唇节和前胸的一部分互相结合而成。胸部的各个体节都是由背板、侧板和腹板组成。
昆虫的腹部(abdomen)是体躯的第3个体段,紧连于胸部之后。相对胸部简单,每节由两块骨板组成,即背板和腹板,侧板已膜质化称侧膜。消化、排泄、循环和生殖系统等主要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内,腹部后端还生有生殖附肢,因此腹部是昆虫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
●2.7昆虫的胸足
昆虫的胸足(thoracic legs)是胸部行动的附肢,着生在各节的侧腹面,基部与体壁相连,形成一个膜质的窝,称为基节窝(coxal cavity)。成虫的胸足常分为6节,自基部向端部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昆虫为适应不同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其胸足发生了一些特异性变化,以完成特殊的行为和功能,以此形成了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攀缘足等多种不同足的类型。
-
●2.8昆虫翅的结构与功能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翔的动物,也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翅的类群。翅的获得不仅扩大了昆虫活动和分布的范围,也加强了昆虫活动的速度,使昆虫在觅食、求偶、寻找产卵和越冬越夏场所以及逃避敌害等多方面获得了优越和竞争能力,是昆虫纲成为最繁荣的生物类群的重要条件。在各类昆虫中,翅有多种多样的变异,所以翅的特征就成了研究昆虫分类和演化的重要依据。
翅除了最主要的飞行功能外,还有保护、聚集热量、产生声音、吸引雌性等功能。
昆虫的翅通常呈三角形,具有3条缘和3个角。翅展开时,靠近头部的一边,称为前缘;靠近尾部的一边,称为内缘;在前缘与内缘之间、同翅基部相对的一边,称为外缘。前缘与内缘间的夹角,称为肩角;前缘与外缘间的夹角,称为顶角;外缘与内缘间的夹角,称为臀角。
翅上常发生一些褶线,将翅分为若干区。基褶位于翅基部,在翅基部划出一个小三角形的腋区;翅后部有臀褶,在臀褶前方的区域,称为臀前区;臀褶后的区域,称为臀区。翅脉又分为纵脉和横脉,纵脉主要有前缘脉、亚前缘脉、径脉、中脉、肘脉、臀脉、轭脉7条。
翅放置的位置一般有3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翅平展于身体两侧,这种放置方式能使昆虫随时起飞;第二种形式:翅竖立于身体背面;第三种形式:两对翅向后,前翅盖于后翅之上,平放体背或作屋脊状放置。 -
●2.9昆虫翅的质地与类型
翅的质地分为膜质、革质、角质3种。
翅的类型。在翅的质地的基础上,结合翅上被复物的不同,我们把昆虫的翅分为各种不同类型。主要分为膜翅、鞘翅、半鞘翅、复翅、鳞翅、毛翅、缨翅、平衡棒等8种类型。昆虫翅的不同类型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可根据翅的不同类型对昆虫进行大类的鉴定。
翅的连锁有翅轭型、翅缰型、翅抱型、翅钩列和翅褶型5种不同类型。
-
第三章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
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一样,体躯外面被有一层富含几丁质的外壳,即体壁(integument)。由体壁包围昆虫体内的组织和器官,形成一个纵贯全身的腔,称体腔(body cavity)。昆虫的背血管是开放式的,体腔内部充满着流动的血淋巴,使所有的内脏器官和组织都浸浴在血淋巴中,因此,这个由体壁包成的腔,被称为昆虫的血体腔,又称血腔(haemocoel)。昆虫的体腔通常被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膈膜(diaphragm)在纵向分隔成2个或3个小血腔,称为血窦(sinus)。多数昆虫在腹部背面、背血管的下面有一层膈膜,称背膈(dorsal diaphragm),将体腔纵向分成上方的背血窦(dorsal sinus)或称围心窦(Pericardial sinus)和下方的围脏窦(perivisceral sinus)。在蜉蝣目、蜻蜓目、膜翅目的成虫、幼虫(稚虫)及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成虫中,位于消化道下方和腹部腹面之间还有一层膈膜,称腹膈(ventral diaphragm),因而将体腔纵分为3个小腔,腹膈与背膈间的体腔内因有消化道、排泄器官、内生殖器官和脂肪体等大部分内脏,叫围脏窦;腹膈腹面的体腔叫腹血窦(ventral sinus),又因腹血窦内有腹神经索,所以亦称围神经窦(perineural sinus)。在昆虫体腔中央,有一条纵贯的管道是消化道,它的前端开口于头部的口前腔,后端开口于肛门;在消化道的中肠与后肠交界之处有一至多条具有排泄作用的细长盲管—马氏管。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面,是一根前端开口的细管,它是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在消化道的腹面,腹神经索纵贯于腹血窦内,它与脑组成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在消化道的两侧、背面和侧面的内脏器官之间,分布着担负呼吸作用的主气管和支气管,主气管以开口于体躯两侧的气门而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支气管以微气管的形式伸入各器官和组织中,进行呼吸代谢。1对雌性卵巢与侧输卵管,或雄性精巢与1对输精管,位于消化道中肠和后肠的背侧面,经后肠腹面的中输卵管或射精管后的生殖孔开口于体外,它们构成昆虫的生殖系统。在背血窦和围脏窦中,脂肪体包围在内脏器官的周围,是起贮存和转化作用的组织。在昆虫的头部还有心侧体、咽侧体和唾腺,在昆虫的胸部前胸气门附近还有前胸腺,在昆虫的腹部还有生殖附腺等。
-
●3.1昆虫的体壁系统
昆虫身体的最外层组织即是昆虫的体壁(integument),它是由胚胎外胚层中一部分未分化细胞形成的皮细胞层及其分泌形成的表皮层组成。昆虫体壁表皮硬化,组成了昆虫的外骨骼,以保持昆虫的体形和着生体壁肌,形成昆虫的抗张力,抗压力;而其体壁内陷部分成为内骨骼,可以附着体壁肌的肌纤维。体壁还有保护作用,不但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也可防止外来物质(如杀虫剂和菌类物质)的侵入,因此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不仅考虑如何破坏体壁,以使体内水分蒸发,失去水分平衡,同时还要考虑到使用通透性强的溶剂,破坏体壁中上表皮和外表皮中化学分子的组成,以增强杀虫的效力。
未硬化的表皮层,对体躯的弯曲和伸缩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新表皮形成过程中或饥饿情况下,一部分可被溶化和内吸,是供应生化合成所需要原料的贮存体;皮细胞可接受内激素的控制,进行周期性蜕皮和变态等胚后发育现象;另一些皮细胞特化成各种感觉器腺体,用以接受环境刺激和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解昆虫的行为。此外,内寄生昆虫是通过表皮进行呼吸的。 -
●3.2昆虫的消化系统
昆虫的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包括一根自口到肛门,纵贯于血腔中央的消化道,以及与消化有关的唾腺(salvary gland)。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食、吞咽、消化、吸收和排泄,并兼具有调节体内水分和离子平衡的作用。
-
●3.3昆虫的循环系统
昆虫的循环系统属开放式,不像哺乳动物那样具有与体腔完全分离的分级网管系统,它的整个体腔就是血腔,所有内部组织与器官都浸浴在血液中。昆虫的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除双翅目摇蚊幼虫等少数昆虫因含有血红素而呈红色外,大多数昆虫的血液为无色、黄色、绿色、蓝色或淡琥珀色。血细胞的种类比高等动物复杂:最常见的血细胞有原血细胞、浆血细胞、粒血细胞、珠血细胞、类绛色血细胞和凝血细胞。
循环器官指的是推动血液在血腔内流动和循环的器官,主要包括背血管、背膈、腹膈和辅搏动器,除了循环器官外,循环系统中还有一类造血器官。
昆虫的血液循环方式为开放式循环。血液循环过程中只有一段时间是在固定管道中流动的,其他时间都不在固定管道中流动。 -
●3.4昆虫的排泄系统
昆虫排泄系统的功能是移除体内代谢废物,调节水分和无机盐平衡,维持血液一定的渗透压和化学成分,保证各内脏器官和组织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排泄物中最重要的是含氮代谢废物。
排泄器官和组织包括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马氏管、脂肪体及围心细胞等,其中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
●3.5昆虫的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组成的气管系统(tracheal system)。气管在组织学上虽然构造简单,但在虫体内的分布却非常发达,它们在虫体内有相当固定的排列方式,是高效率呼吸机构。主要功能是将O2输送到需氧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由微气管进行直接交换,同时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CO2和H2O。因为气管系统及其微细分支可将氧气直接运送到呼吸组织或细胞内,特别有利于使飞行昆虫产生更为有效而快速的氧化代谢及力量,绝大多数昆虫是以气管系统与环境中空气交换O2和CO2的。
昆虫的呼吸作用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外呼吸是指昆虫通过呼吸器官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入各类组织中去,同时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CO2和H2O。内呼吸是一个化学过程,是指利用吸入的氧气,氧化分解体内的能源物质,产生CO2、H2O、三羧酸腺苷(ATP)等贮能化合物以及热能。昆虫气管内的呼吸作用分为气体在气管中的传送和在微气管内与细胞间的交换两个过程。气体在气管中的传送可以通过扩散作用或通风作用来完成,一般来说,扩散作用是主要的
气体在微气管与细胞间的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
气管系统分为气门和气管2部分,而气管又分为主气管、支气管和微气管。
昆虫的主要呼吸方式是气门气管的开闭式呼吸,但随着某些昆虫生活习性的改变,如适应水生、湿生或内寄生生活等,呼吸系统的构造及呼吸方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产生以下几种特殊呼吸方式:这些呼吸方式包括体壁呼吸、气管鳃和直肠鳃呼吸、气泡和气膜呼吸-物理性鳃呼吸、内寄生昆虫的特殊呼吸方式。 -
●3.6昆虫的神经系统
昆虫的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不仅是昆虫的信息系统,也是控制系统,来源于外胚层,在解剖学上可以区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周缘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和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3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构造是神经细胞和胶细胞组成的神经节和脑,它是控制昆虫生命活动的中心。胶细胞作为神经细胞的屏障,并为神经活动提供营养。神经系统联络着各种感觉器官和效应器,能感受和整合外部信息,使相应的器官系统作出适当反应,与内分泌系统协同调节自身的生长和发育,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它是昆虫信息处理和传导的中心,协调昆虫自身的生命活动,调控昆虫对复杂环境的反应。任何能导致神经电位发现变化的因素物质叫刺激;而昆虫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叫激应性。
昆虫神经冲动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称轴突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导,也称突触传导2个相互交替的过程。 -
●3.7昆虫的内分泌系统
昆虫的激素(hormone)是指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具有高度活性的微量化学物质,经血液运送到作用部位,较长时间地调节和控制着昆虫的生理、发育和行为活动等。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包括内分泌器官和外激素腺体2类。内分泌器官又包括神经分泌细胞、心侧体、咽侧体和前胸腺,它们产生的激素叫内激素,主要有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昆虫生长、发育和代谢都是由这些内激素调控的。
外激素腺体产生的激素叫信息素,又包括种内信息素和种间信息素,调节同种或不同种个体间特殊行为。
目前内激素和外激素已应用于害虫的防治实践中。 -
●3.8昆虫的生殖系统
昆虫的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是产生精子或卵子,进行交配,繁殖种族的器官。因而它们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就是增殖生殖细胞,使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达到成熟阶段,经过交配、受精后产出体外。
昆虫生殖系统包括雌性生殖系统和雄性生殖系统。 雌性和雄性生殖系统又都包括内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2部分。内生殖器官是产生并排出生殖细胞的器官。外生殖器官是完成雌、雄虫交配和授精的器官。
雌性内生殖器官包括1对卵巢、与卵巢相连的两条侧输卵管和下方一条中输卵管。大部分昆虫中输卵管的下端常膨大成生殖腔,上连有接受和贮存精子的受精囊和1对附腺。
雄性内生殖器官包括1对精巢,1 对输精管和一条射精管及1对附腺;有些昆虫的输精管基部还膨大成贮精囊,对精子有临时存贮的作用。
-
第四章昆虫生物学
昆虫生物学是讨论昆虫的个体发史,包括昆虫从生殖开始,经过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各个阶段的生命特征,以及它们在一年中的发生经过,即年生活史,此外还包括昆虫各阶段的行为习性。
昆虫种类繁多,不同昆虫在长期的进化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相对稳定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昆虫生物学,不仅能够为昆虫分类学、应用昆虫学等的研究奠定基础,而且对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4.1昆虫的生殖方法
昆虫的生殖方法包括昆虫的性别和昆虫的生殖方式2个方面的内容。性别问题包括雌雄二型现象和多型现象2个内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昆虫的生殖方式分为两性生殖 和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和单胚生殖、以及胎生和卵生等几种类型。绝大多数昆虫是进行两性生殖、单胚生殖和卵生的。
-
●4.2昆虫的胚前发育
昆虫的个体发育(ontogenesis)是指从卵发育到成虫的整个过程。一般认为,除孤雌生殖的昆虫外,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胚前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3个连续的过程。胚前发育(preembryonic development)是指生殖细胞在亲本体内形成,以及完成授精和受精的过程。
-
●4.3昆虫的胚胎发育
精子进入卵内后,卵核进行两次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产生2~3个极体和一个成熟的卵核,极体大多不久就退化消失,精子脱去尾部变成雄性原核,雄性原核与雌性原核结合为合子,合子的第1次分裂标志着昆虫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的开始。除孤雌生殖外,昆虫的胚胎发育都必须在卵受精后开始。昆虫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卵裂和胚盘形成;胚带、胚膜和胚层形成;胚体分节和附肢的形成;器官系统形成;胚动、背合和胚膜消失等发育阶段,昆虫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后,将会从卵中孵化而出。
-
●4.4昆虫的变态及其类型
胚后发育(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是一个伴随着变态的生长发育期,这个时期所需的时间因昆虫种类不同而异,但多数昆虫为数周或数月。
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 列形态变化称为变态,变态是昆虫最重要的生命过程;分为表变态、原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4大类,而不完全变态又分为半变态 、渐变态、过渐变态3种类型,完全变态里又有一种特殊的变态方式-复变态。 -
●4.5昆虫的幼虫期
幼虫期的最大特点是取食和生长,为成虫期的繁殖做准备。真因为这一阶段的大量取食,幼虫期成为我们防治害虫的关键期。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包括原足型幼虫、多足型幼虫、寡足型幼虫和无足型幼虫4种不同类型,是我们对幼虫进行识别和鉴定的依据。
-
●4.6昆虫的蛹期和成虫期
蛹期的特点:外观上看蛹期是相对静止的时期,但其体内却进行着幼虫器官改造为成虫器官的剧烈变化,主要发生幼虫旧组织的解离和新的成虫组织的发生。
根据蛹上翅、触角和足等附属结构是否贴附于蛹体上,可将昆虫的蛹分为以下3种类型:离蛹、被蛹和围蛹。
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史的最后一个虫态,新个体由胚胎发育开始,经过一系列体内外复杂变化,到成虫期,才算是性成熟而具有生殖能力的时期,成虫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围绕着生殖而展开 -
●4.7昆虫的生活史
昆虫的生活史(life history)是指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生活史常以1年或1代为单位。昆虫在一年中的生活史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annual life history),即昆虫从越冬复苏开始至第二年越冬复苏前的生活史。昆虫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生活史为代生活史或生活代史(generational life history)。
昆虫生活史有2个重要问题,化性,休眠和滞育。
化性与昆虫的世代相关,可分为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和部化性。
休眠和滞育有类似的地方,都是不利的环境条件引起的,但2者又有区别,休眠是不利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利条件消除后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而滞育不是不利条件直接引起的,不利的条件还没有到来之前昆虫已经进入生长发育的停滞状态了,而当不利环境条件消失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进入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必须经历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生长发育。
-
●4.8昆虫的活动节律
昆虫的习性(habits)是指昆虫种或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性。亲缘关系相近的昆虫往往具有相似的习性。
昆虫的行为(behavior)是指昆虫的感觉器官接收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反应。
昆虫种类繁多,其习性和行为也非常复杂。了解昆虫的习性和行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益虫和防治害虫。
昼夜节律是指昆虫的活动与自然中昼夜变化规律相吻合的节律。昆虫活动的这种时间节律也称为生物钟或昆虫钟。按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把昆虫分为以下四类:日出性或昼出性; 夜出性;弱光性;昼夜性。
昆虫的求偶行为指性成熟的昆虫向异性示爱并促使异性接受交配的行为活动。包括荧光、鸣叫、舞蹈、纠缠、送礼、炫耀、偷袭及释放信息素等多种形式。
群集性是指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有临时性、永久性之分。
扩散指昆虫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由原发地向周边地区转移、分散的过程。也可称为蔓延、传播或分散,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2种类型。迁飞是指一种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
●4.9昆虫的食性和趋性
食性(feeding habit)是指昆虫的取食习性。食性是昆虫在长期演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食物的选择性。不同种类的昆虫,取食食物的种类和范围不同,有些昆虫同一种类的不同虫态食性也不同。
昆虫食性按食物性质可分为植食性(phytophagous或herbivorous)、肉食性(carnivorous)、腐食性 (saprophagous)和杂食性(omnivorous)等几种主要类型。
植食性昆虫按取食食物的范围可分为单食性(monophagous)、寡食性(oligophagous)和多食性(polyphagous)3种类型。单食性昆虫只取食一种植物,如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只取食水稻。寡食性昆虫取食1个科内的若干种植物,如小菜蛾只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多食性昆虫以多科植物为食,如棉铃虫为害30多科的200多种植物。多食性昆虫对寄主的选择也有主次之分。
昆虫的趋性(taxis)是指昆虫对某种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的定向行为活动。趋向活动为正趋性,背向活动为负趋性。
按刺激源不同昆虫的趋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趋光性(phototaxis)
是指昆虫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定向行为活动。趋向光源的反应称为正趋光性,背向光源的反应称为负趋光性。
2 趋化性(chemotaxis)
是指昆虫对化学物质刺激产生的定向行为活动。趋化性常与昆虫的觅食、求偶、避敌和寻找产卵场所有关。
3 趋温性(thermotaxis)
是指昆虫对温度刺激产生的定向行为活动。昆虫总是趋向于最适宜的温度。 -
●4.10昆虫的防卫
在自然界中昆虫有许多天敌,包括昆虫病原物、食虫动物甚至食虫植物。昆虫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抵御这些天敌侵扰的对策,这些对策就是防卫。防卫主要有化学防卫、行为防卫和物理防卫3类。
化学防卫指昆虫利用化学物质进行的防卫行为。
行为防卫是指昆虫以各种行为方式进行的防卫,包括逃遁、威吓、假死、自残、聚集防卫等几种不同的形式。
物理防卫是指昆虫利用自身的特殊结构、分泌物或建造隐蔽物等方式进行的防卫。分为伪装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几种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