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如何理解环境的基本概论;如何理解环境的组成与特性。
1.1环境的基本概论?(上)
本节主要介绍环境及其它基础概念。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的概念;环境要素的概念;环境质量的概念;环境容量的概念。
1.2环境的基本概论?(下)
本节主要介绍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的特点。
1.3 如何理解环境的组成与特性? (上)
本节主要介绍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的。其中自然环境又可以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不管是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还是人工环境,他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1.4 如何理解环境的组成与特性? (下)
本节主要介绍环境的特性包括:整体性、区域性、综合性、有限性、相对稳定性、环境变化的滞后性。 -
●1.1环境的基本概念(上)
环境的概念、环境要素、环境容量、环境质量
-
●1.2环境的基本概念(下)
环境污染及其特点
-
●1.3环境的组成与特性(上)
环境的组成
-
●1.4环境的组成与特性(下)
环境的特性
-
第二章大气环境
第二章 大气环境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及其分类;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及危害;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
2.1大气污染(上)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一、大气污染的概念;二、大气污染按照范围进行分类;三、大气污染的发生过程。
2.2大气污染(下)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一、大气污染的发生源主要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二、大气污染天然源的分类;三、大气污染人为源的分类。
2.3大气污染物及其分类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一、大气污染物的概念;二、大气污染物的分类标准。
2.4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及危害(上)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一、大气颗粒物的性质和危害;二、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危害;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2.5 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及危害(下)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危害;二、氮氧化物的性质和危害;三、光化学氧化剂的性质和危害; 四、有毒重金属微粒的性质和危害
2.6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上)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一、大气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方法;二、大气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
2.7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下)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一、大气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
●2.1大气污染(上)
大气污染的概念及其分类
-
●2.2大气污染(下)
大气污染源及其分类
-
●2.3大气污染物及其分类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依据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类。关于大气污染物问题的研究首先需要明确概念,并且制定一个分类标准,然后再依据标准进行更加准确的分类和解析。本节内容就是对大气污染物的概念和分类标准进行探讨。
-
●2.4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及危害(上)
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不同、性质不同,对人体与环境的危害也不同。根据现行资料,大气中的细颗粒物、硫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和铅等重金属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几种比较典型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认识和分析。
-
●2.5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及危害(下)
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不同、性质不同,对人体与环境的危害也不同。根据现行资料,大气中的细颗粒物、硫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和铅等重金属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几种比较典型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认识和分析。
-
●2.6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上)
对污染环境的治理是环境科学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章节之一,而对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的理解是对污染治理的关键。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是对各种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
-
●2.7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下)
对污染环境的治理是环境科学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章节之一,而对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的理解是对污染治理的关键。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是对各种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
-
第三章水体环境
第三章 水体环境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天然水的循环;天然水的组成;天然水的水质特点;水体及水体污染;水质指标;水体污染物的来源;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化学转化;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3.1天然水的循环
主要内容包括:一、海陆间循环;二、海上内循环;三、陆地内循环
3.2天然水的组成
主要内容包括:一、溶解性物质;二、胶体;三、悬浮物质;四、水生生物
3.3天然水的水质特点
主要内容包括:一、大气降水水质特点;二、河水水质特点;三、湖泊水水质特点;四、地下水水质特点;
3.4水体及水体污染
主要内容包括:一、水体的概念;二、水体污染的概念;
3.5水质指标
主要内容包括:一、水质指标的分类;二、水质指标中最主要的6个指标:悬浮物、“三氧”、溶解氧、pH值、污水的细菌污染指标、有毒物质指标。
3.6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化学污染及其污染物
主要内容包括:一、酸碱污染的特点;二、重金属污染的特点;三、非金属毒物污染的特点;四、需氧性有机物污染的特点;五、营养物质污染的特点
3.7水体污染物的来源-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主要内容包括:一、悬浮物污染特点;二、热污染特点;三、放射性污染特点;四、生物性污染特点;
3.8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化学转化
主要内容包括:一、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过程;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过程;
3.9水环境质量标准
主要内容包括:一、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污水排放标准;
3.10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主要内容包括:一、减少耗水量;二、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三、调整工业布局;四、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五、《水十条》的颁布 -
●3.1天然水的循环
天然水的循环
-
●3.2天然水的组成
天然水的组成
-
●3.3天然水的水质特点
天然水的水质特点
-
●3.4水体及水体污染
水体的概念和水体污染的概念
-
●3.5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的分类:物理性水质指标、化学性水质指标、生物学水质指标。其中最主要的6个指标是悬浮物、“三氧”、溶解氧、pH值、污水的细菌污染指标、有毒物质指标。
-
●3.6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化学污染及其污染物
水体污染主要分类中的化学性污染及其主要的污染物
-
●3.7水体污染物的来源-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水体污染的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以及每类污染中主要的污染物有哪些,并且分析了它们的来源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
●3.8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化学转化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
●3.9水环境质量标准
水体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的排放标准。
-
●3.10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主要有减少耗水量、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调整工业布局、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以及《水十条》的颁布。
-
第四章土壤环境
第四章 土壤环境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认识土壤的基本概念;了解土壤自净作用;理解土壤污染物及其危害。
4.1土壤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包括:一、土壤环境;二、土壤质量;三、土壤环境背景值;四、土壤环境容量
4.2土壤自净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土壤自净作用的概念,了解土壤自净作用的机理。
4.3土壤污染物及其危害(上)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土壤污染物一般可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4.4土壤污染物及其危害(下)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 -
●4.1土壤的基本概念
土壤质量的概念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
-
●4.2土壤自净
土壤自净作用的机理,主要是从:物理作用、土壤的物理化学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
●4.3土壤污染物及其危害(上)
土壤污染物的分类和来源
-
●4.4土壤污染物及其危害(下)
土壤污染所带来的危害
-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第五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固体废物的概述;固体废物污染的综合防治。
5.1固体废物的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固体废物的定义;第二,固体废物的分类;第三,固体废物的特点;第四,固体废物的危害。
5.2固体废物污染的综合防治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的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第二,固体废物的具体处理技术;第三,固体废物的处置技术;第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
●5.1固体废物的概述
固体废物的概念,它的来源及其种类,以及固体废物的危害
-
●5.2固体废物污染的综合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的综合防治
-
第六章物理环境
第六章 物理环境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噪声污染的特点及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及防治;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及防治。
6.1 噪声污染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噪声的概念及特征;第二,噪声的来源与分类;第三,噪声的危害;第四;噪声的控制。
6.2 电磁辐射污染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电磁辐射和电磁辐射污染的概念;第二,电磁辐射的危害;第三,电磁辐射的控制。
6.3 放射性污染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放射性污染及其来源;第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第三,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
●6.1噪声污染
噪声的定义、特征与来源。知道噪声的危害,学会解决噪声污染问题。
-
●6.2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和电磁辐射污染的概念及其来源,认识到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如何来进行防护。
-
●6.3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的概念、来源以及如何进行防护
-
第七章生物环境
第七章 生物环境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生物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食品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
7.1 生物多样性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第二,遗传多样性;第三,物种多样性;第四;生态系统多样性。
7.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第二,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3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状况;第二,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四个原因。
7.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就地保护;第二,迁地保护;第三,建立基因库;第四;构建完善法律体系。
7.5 生物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生物污染的概念;第二,生物污染的分类及其来源;第三,生物污染的危害;第四,生物污染的控制。
7.6 食品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食品污染的概念;第二,食品污染的来源;第三,食品污染的途径;四,食品污染的控制。 -
●7.1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及其价值
-
●7.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
●7.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概念及其原因
-
●7.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基因库、构建完善法律体系
-
●7.5生物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
生物污染的概念、分类、来源、危害以及控制措施
-
●7.6食品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
食品污染的概念、来源、途径及控制
-
第八章环境管理
第八章 环境管理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环境管理及其基本制度;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8.1环境管理及其基本制度(上)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个方面:第一,环境管理的概念;第二,环境管理的内容。
8.2环境管理及其基本制度(下)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第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三,“三同时”制度;四,排污收费制度;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8.3环境保护法(上)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环境保护法的定义;第二,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第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8.4环境保护法(下)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个方面:第一,污染者负担、利用者补偿、开发者养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第二,公众参与原则。 -
●8.1环境管理及其基本制度(上)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环境管理的内容
-
●8.2环境管理及其基本制度(下)
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
-
●8.3环境保护法(上)
环境保护法的定义、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
●8.4环境保护法(下)
环境保护法的定义、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
第九章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加剧;海洋污染;可持续发展。
9.1温室效应(上)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温室效应;第二,温室气体。
9.2温室效应(下)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影响;第二,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和对策。
9.3酸雨危害加剧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酸雨及其形成;第二,酸雨的分布;第三,酸雨的危害;四,酸雨的防治。
9.4海洋污染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海洋污染的概念;第二,海洋污染物的来源;第三,海洋污染的危害;四,海洋污染的防治策略。
9.5可持续发展(上)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过程;第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历程;第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保护中的实施。
9.6可持续发展(下)
主要内容讲述了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
●9.1温室效应(上)
温室效应的概念,温室气体的主要种类,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气候变化
-
●9.2温室效应(下)
温室效应的概念,温室气体的主要种类,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气候变化
-
●9.3酸雨危害加剧
酸雨的形成过程、分布、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
●9.4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的来源、特点以及危害,如何治理海洋污染
-
●9.5可持续发展(上)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来源以及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
●9.6可持续发展(下)
习近平总书记对可持续发展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