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海洋生命科学
本章主要讲述了海洋生物学研究内容,发展历程,实验室的建设等。
-
●1.1海洋生物学及其内涵
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
●1.2海洋生物学发展历程
海洋科学的发展过程
-
●1.3海洋实验室的发展
海洋生物实验室的建设过程
-
第二章海底
本章主要讲述了地球这个水体星球的形态和构造;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其中涉及到洋盆的起源及其构造;海洋地理区划和一类特殊生境——热液喷口
-
●2.1地球的形态和构造
地球这个水体星球的形态和构造
-
●2.2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理论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其中涉及到洋盆的起源及其构造
-
●2.3海洋地理区划
主要讲解大陆边缘的构造和深海海底的组成
-
●2.4热液喷口
介绍深海中一类特殊的生境——热液喷口
-
第三章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与世界大洋
本章主要讲述了纯水特性和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海水运动的表层流、热盐环流系统与大海洋输送带、波浪与潮汐。
-
●3.1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介绍了纯水特性和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
●3.2海洋环流
介绍了海洋环流中的表层流和热盐环流系统与大海洋输送带
-
●3.3波浪与潮汐
介绍了两种海水的运动形式,波浪与潮汐
-
第四章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是海洋环境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包括原核生物,单细胞藻,原生动物和真菌
-
●4.1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
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原生动物的形态和结构
-
●4.2单细胞藻
硅藻的主要形态特征;甲藻的主要形态特征;其他的单细胞藻的主要种类
-
第五章多细胞初级生产者:大型海藻与海洋高等植物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细胞海藻和有花植物两部分。
-
●5.1多细胞海藻
介绍了海藻的名字来源与一般结构。海藻的三大类群:绿藻、褐藻和红藻。海藻生活史常见的四个基本类型。
-
●5.2有花植物
介绍了有花植物中的海草、盐沼植物和红树。
-
第六章海洋无脊椎动物
本章主要介绍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栉水母动物、两侧对称的蠕虫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没有脊柱的脊索动物等的分类和生物学特征。
-
●6.1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的形态、摄食、繁殖等生物学特点
-
●6.2刺胞动物和栉水母
刺胞动物的形态、摄食、繁殖等生物学特点和分类,并简单介绍了栉水母的特征
-
●6.3两侧对称的蠕虫类
扁形虫、纽虫、线虫、分节的蠕虫、星虫、螠虫等的基本特征
-
●6.4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种类
-
●6.5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种类
-
●6.6棘皮动物和没有脊柱的脊索动物
棘皮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种类,没有脊柱的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
-
第七章海洋鱼类
本章主要介绍了鱼类的种类以及鱼类的体型、颜色、运动、捕食、消化、呼吸、内环境的调节,神经和感觉器官、行为、繁殖等生物学特征。
-
●7.1鱼类分类
鱼类三大类群,即无颌鱼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的基本特征
-
●7.2鱼类生物学
鱼类的生物学,包括:体型、体色、运动、捕食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部环境调节机制、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行为、繁殖与生活史等
-
第八章海洋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海洋中的高等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
●8.1海洋爬行动物和鸟类
海洋中常见的爬行动物和鸟类
-
●8.2海洋哺乳动物
海洋中常见的哺乳动物
-
第九章海洋生态学简介
群落中种群的增长模型,群落生物的种间关系,海洋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划分
-
●9.1群落
种群的两种增长模型和物种相互作用的方式
-
●9.2主要的海洋生活方式与环境
海洋生物的生态类型和环境划分
-
第十章在潮来潮往之间
生物在岩石和软底潮间带上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和分布,及移植、移除和围笼的实验
-
●10.1岩石海岸潮间带群落
生物对不同环境因素的适应机制;岩石海岸生物的垂直分布
-
●10.2软底潮间带群落
软底潮间带群落;移植、移除和围笼的实验
-
第十一章河口:河海相接的地方
河口的类型、物理特征及主要的河口生态系统
-
●11.1河口的类型及物理特征
根据河口起源划分的类型;河口的物理特征
-
●11.2河口生态系统
河口环境的适应;各种不同河口群落类型的环境特征与群落组成
-
第十二章大陆架上的生命
潮下带环境的物理特征以及大陆架海底群落
-
●12.1潮下带环境的物理特征
潮下带环境的物理特征
-
●12.2大陆架海底群落
软底潮下带2种群落类型的环境特征与群落组成;硬底潮下带群落类型的环境特征与群落组成
-
第十三章珊瑚礁
造礁生物的类型,生长条件,珊瑚礁的分类,珊瑚礁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利用和珊瑚礁生态群落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植食、共生
-
●13.1造礁生物
珊瑚水螅体;珊瑚的营养;光照;温度;盐度;沉积物;污染;基底
-
●13.2珊瑚礁的种类
岸礁、堡礁、环礁
-
●13.3珊瑚礁生态
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利用;种间关系,竞争、捕食、植食、共生
-
第十四章近表面海洋生物
三种类型的表层生物,适应海水上层区的机制。上层区的食物网和生产模式
-
●14.1大洋表层生物
介绍了大洋表层生物的三种主要类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
-
●14.2生活在海水上层区
介绍了浮游生物保持漂浮的适应机制及肉食动物和它们的猎物如何在海水上层环境中生存。
-
第十五章海洋资源
本章主要对海洋资源分类中的生命资源;非生物资源;海水中的非生命资源进行了阐述,为大家了解海洋,利用海洋,合理开发海洋为人类服务奠定认知与应用基础
-
●15.1海洋资源的分类
海洋资源包含的内容及分类
-
●15.2海洋生物资源中的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可持续产量;过度捕捞与兼捕的影响;捕捞的管理
-
●15.3海洋生物资源应用现状
海洋药物;海洋休闲娱乐
-
●15.4海底的非生物资源与海水中的非生命资源
海底的非生物资源有哪些;海水中的非生命资源
-
第十六章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会对海洋环境带来影响,本节主要了解生境的改变与破坏;对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要知晓;如何不让海洋生物成为受威胁与变为濒危物种;大家要做环境保护与改善的先行者
-
●16.1生境的改变与破坏
生境概念、人类对其破坏及影响、珊瑚礁、拖网捕鱼
-
●16.2污染来源与富营养化
污染来源及具体类型;富营养化带来的影响
-
●16.3污染与温室效应影响
污水来源、影响及处理排放;温室效应影响;石油污染及影响;有毒物质及影响;重金属污染及放射性废物影响;固体废物及其他污染影响
-
●16.4受威胁与濒危的物种及环境保护与改善
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入侵;环境保护;生境修复;人工渔礁
-
第十七章海洋与人类活动
海洋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本章主要围绕海洋由阻隔到变为重要的纽带,到海洋文化的演绎发展,未来前景展望作了重要阐述
-
●17.1海洋阻隔与纽带及海洋文明
连接海洋的工具以及世界五大海洋文明
-
●17.2海洋文化与海洋休闲及未来前景
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我国的海洋文化 休闲娱乐的方式 海洋与人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