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掌握并理解农作物种子的概念及其涵义;知道种子的重要作用;了解种子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及我国种子工作方针的历史沿革。
-
●1.1种子的概念
理解植物学种子、农业种子、人工种子、种子法中的种子角度阐述种子的概念,掌握、理解良种的概念,熟悉优良种子的评价指标及其含义。
-
●1.2种子的作用
知道种子与人类的关系;从3个角度理解并掌握种子与农业的关系;最后从种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一角度理解种子在生产中的作用。
-
●1.3种子学的概念与发展
理解绍种子学的概念,掌握种子学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分析、理解我国种子方针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
第二章种子的植物学特性
理解种子胚、胚乳和种皮的发育过程,种子成熟的概念,掌握种子形态成熟与生理成熟的概念,未成熟种子的利用方法。
-
●2.1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
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
-
●2.2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
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
-
●2.3种子的成熟及种子后熟
种子的成熟及种子后熟
-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特性
掌握种子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特点;种子生理活性物质的各类及其作用;种子中的主要贮藏物质种类与特性;了解种子的水分及其它化学成分对种子特性的影响。自学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及调节措施。
-
●3.1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及种子中的水分
理解种子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类,种子中水分的类型、特点,掌握与应用种子中自由水、束缚水、临界水分的概念及其与种子贮藏的关系。
-
●3.2种子中的糖类和脂类
知道种子中糖类的分类,种子中可溶性糖与不可溶性糖的种类、特性及其与种子贮藏的关系,种子中脂类的分类、特性,酸败概念与过程。
-
●3.3种子中的蛋白质
种子中的蛋白质
-
●3.4种子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他化学成分
种子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他化学成分
-
第四章种子的物理特征
熟悉种子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如种子形状、色泽、大小、透明度、硬度等)和种子移动与堆放过程中反映的物理特性(如种子的容重、比重、种子密度、孔隙度、散落性、自动分级、导热性、导热率、种子热容量、吸附性、吸湿性等);掌握各类种子物理特性的测定方法及各物理特性在种子工作中的应用。
-
●4.1种子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
分别从种子的形状、色泽、大小、透明度、硬度等角度阐述了种子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及其测定方法,重点分析了种子大小的二个度量指标及其测定。
-
●4.2种子移动与堆放过程中反映的物理特性
分别从种子的容重、比重、种子密度、孔隙度、散落性、自动分级、导热性、导热率、种子热容量、吸附性、吸湿性、气流性等角度阐述种子在移动与堆放过程中反映的物理特性与测定方法,并分析其在种子工作中的应用。
-
第五章种子的生理特征
理解种子休眠的机理;掌握种子休眠的基本概念、种子休眠的原因(分类)、种子休眠的调控;掌握种子萌法的过程、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掌握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力、种子活力、种子劣变等相关概念;掌握种子活力的变化过程、种子劣变的过程;掌握种子寿命的分类及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种子呼吸的概念、衡量指标及影响因素,重点掌握种子贮藏习性的分类。
-
●5.1种子的休眠生理
了解种子休眠的意义;理解种子休眠的机理;掌握种子休眠的基本概念、种子休眠的原因(分类)、种子休眠调控的两个方向及具体的调控方法。
-
●5.2种子的萌发生理
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种子的吸水过程、种子的萌发过程、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及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
-
●5.3种子的衰老生理
了解种子活力概念的提出背景;理解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力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熟悉种子活力测定的原理及常见方法;掌握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力、种子活力、种子劣变等相关概念;掌握种子活力的变化过程、种子劣变的过程、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掌握种子寿命的分类及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
●5.4种子的贮藏生理
理解种子呼吸的部位、衡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种子贮藏习性的分类及其特点与评判方法。
-
第六章种子的生产及加工
了解种子加工的概念与作用;掌握种子干燥的方法与应用;理解种子精选分级的类型及原理;种子包衣的概念、方法及注意事项。
-
●6.1种子的生产
种子生产是种子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连接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的桥梁,其基本内容是研究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将育种家选育的优良品种,结合作物的繁殖方式与遗传变异特点,使用科学的种子生产方法,在保持优良性不变、维持较长经济寿命的条件下,迅速扩大繁殖,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种子。
-
●6.2种子加工概述
知道种子加工的概念、工序、目的。
-
●6.3种子的干燥
掌握种子干燥的原理;理解影响种子干燥的因素,分析与理解种子干燥的过程,掌握与应用种子干燥的方法。
-
●6.4种子清选和精选分级
掌握种子清选与精选的差异,理解与应用种子精选的原理与方法。
-
●6.5种子包衣处理
理解种子包衣的概念与意义,知道种子包衣剂的种类,掌握种子包衣与种子丸化的不同,理解在生产上使用包衣种子的注意点。
-
第七章种子的贮藏
熟悉种子入库的程序及注意事项,理解种子贮藏期期间的变化及其变化对种子贮藏管理的指导意义,并熟悉种子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并理解正常性种子和顽拗性种子的贮藏技术。
-
●7.1种子贮藏库
掌握种子贮藏库的概念,理解种子贮藏库的地理位置和性能要求,知道种子贮藏库的类型与特点。
-
●7.2种子的入库
知道种子入库包括仓库准备和种子准备2部分;熟悉仓库准备之仓库与仓具等的准备、仓内与仓外清仓、仓库消毒和仓容量的计算的过程与操作;理解种子准备之入库种子做到六不入库、五分开存放和每个种子堆都要有标识,做到标牌、账上与实物相一致的原因与意义;掌握种子入库时的堆放方法与各类堆放方法的适用范围。
-
●7.3种子贮藏期间的变化
理解种子贮藏期间种温、仓温与气温的变化规律,种湿、仓湿与气湿的变化规律;掌握种子出汗、结露、发热、霉变的概念、原因、类型、判别方法与预防措施。
-
●7.4种子贮藏期间的仓虫
知道种子贮藏期间仓虫的概念和主要类型;掌握仓虫的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的2种途径;理解影响仓虫的发生因素;理解并能应用仓虫预防措施之清洁卫生、物理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4种方法。
-
●7.5种子贮藏期间的管理
掌握种情检查的内容(种温、种湿、种子发芽率、仓虫霉、鼠、雀和仓库设施等)、方法与步骤;理解通风、密闭的作用,知道通风与密闭的方法,掌握种子通风的原则并加以应用;理解种子高温密闭的注意点并加以应用。
-
●7.6种子的贮藏方法
熟记传统性种子和顽拗性种子的特性;理解传统性种子之干藏(普通干藏、密封干藏、低温干藏和常温超干藏)的方法特点;掌握超干贮藏的原理;理解顽拗性种子的关键措施;掌握顽拗性种子贮藏措施之湿藏、部分脱水和超低温贮藏的方法并加以应用。
-
第八章种子的检验
掌握种子检验的概念及其必要性;理解种子检验的内容、方法;掌握种子扦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和纯度检验的具体方法
-
●8.1种子检验概述
理解种子检验的概念与必要性;掌握种子检验的标准。
-
●8.2扦样
掌握扦样、样品、种子批等的概念;理解与应用袋装种子与散装种子扦样的具体方法。
-
●8.3种子净度分析
熟记种子净度、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重型混杂物、杂质的概念;理解净度分析要求试样的最低重量,净度分析的一般步骤,种子净度分析的意义。掌握种子净度测定的方法及其计算。
-
●8.4种子纯度检验
理解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的意义;了解品种的形态鉴定、快速鉴定、电泳鉴定、分子标记鉴定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形态鉴定、快速鉴定、电泳鉴定、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
-
●8.5种子的发芽检验
了解种子发芽试验的目的及意义;熟悉常见的发芽设备及用品;掌握发芽试验的相关术语;掌握发芽试验的标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