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1) 在体育运动影响下人体各器官机能的变化规律;(2) 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调节与适应;(3) 不同人群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机能变化特点;(4) 不同环境条件下运动时机能变化特点;(5) 体育运动训练和教学的生理学原理解析,效果评价及科学指导。本课程结合本科教学特点,主要分为基础理论篇和应用篇,总共13章。绪论及第一章至第七章为基础理论篇,第八章至第十三章为应用篇。本课程为4学分,共65个知识点,其中包含8个实验教学视频。
基础理论部分课程以肌肉活动为核心,讲授骨骼肌收缩的原理,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肌肉活动的调节系统,以及为肌肉活动提供保障的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部分,由黄文英博士主讲,引入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活动基本特征及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特点。同时,结合神经调节及兴奋性原理的学习,进行实验一 反应时测定的教学;随后进行运动的支撑系统——第一章 肌肉活动的学习,由聂晶博士主讲,从单个细胞生物电现象、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到兴奋—收缩耦联,探讨动作电位及动作电位传导的机制,介绍肌丝滑行理论、肌肉三种收缩形式、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特征以及与运动的关系等;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系统,即第二章能量代谢,由聂晶博士主讲,阐述能量代谢原理、肌肉活动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以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肌肉活动的调节系统第三章 神经系统调节,由黄文英博士主讲,讲授位觉、本体感觉、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和脑干对姿势的调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二 视野的测定以及实验三 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测定教学;肌肉活动的调节系统第四章 内分泌调节,由黄文英博士主讲,主要讲解激素及作用机制、内分泌功能轴、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肌肉活动的保障系统,即第五章 血液与运动,由黄文英博士主讲,讲授内环境稳态、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氧离曲线、血型、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血红蛋白及其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讲解实验四 ABO血型的鉴定;肌肉活动的保障系统,即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由陈栋博士和黄文英博士共同讲授,主要讲解呼吸过程(陈栋)、肺通气功能的评定(黄文英)、肺通气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黄文英)、肺换气与组织换气(陈栋)以及呼吸运动的调节(陈栋),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五 肺通气机能的评定教学。肌肉活动的保障系统,即第七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由袁艳博士主讲,主要讲授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和心脏泵血过程、心率、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最佳心率范围和“心搏峰”理论、运动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运动对动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运动时心血管功能反应与适应。
应用部分课程从第八章身体素质入手,由郑松波博士主讲,讲授力量、速度、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平衡、灵敏、柔韧素质的概念原理、测定及训练,结合耐力素质,进行实验六 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定及实验七 个体乳酸阈的测定教学;结合运动训练及体育教学实际,讲授第九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由陈栋博士主讲,主要讲授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极点与第二次呼吸、运动性疲劳及恢复过程;接着第十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由陈栋博士讲授,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基础、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以及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针对不同人群,讲授第十一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由陈栋博士讲授,主要阐述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针对肥胖人群,讲授第十二章 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由黄文英博士讲授,主要讲解肥胖界定与分型、肥胖的判定方法以及减肥运动处方,结合课程教学,进行实验八 人体体成分的测定教学。本课程八个实验由高级实验师龚志刚老师演示,由黄文英博士讲解。
五位教师通力合作,完成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本课程适用于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科学生以及有志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及健身指导的相关从业人员学习,试图引领同学进入运动生理学的科学殿堂。
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包含与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