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活动与健康》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康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结合非体育类本科学生特点,分为八章。
本课程第一章内容为身体活动的能量供应,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第二章内容: 身体活动与体质健康的学习,了解身体活动的重要性,能够帮助我们更主动的进行日常体力活动和有计划的体育锻炼。这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章内容为大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理论、方法及评价,让大学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本理论,能指导科学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第四章内容主要阐述运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表现出的功能变化特点,为科学从事训练竞赛和健身锻炼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第五章重点阐述了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同学们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从而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第六章内容为大学生体成分与体重控制,专门针对大学生肥胖率逐年升高问题,了解肥胖主要发病机制和流行原因。通过体成分测定实验,了解人体身体成分构成,学会解读测定报告,并能够根据体成分报告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第七章内容:运动与营养,针对大学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问题提出指导。掌握营养素在运动中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和应用的基本原理。了解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平衡膳食宝塔的构成及内容。第八章内容大学生肌骨疼痛的运动干预,针对现在大学生的颈肩、腰痛等给出运动干预方法。通过了解引起颈肩、腰等疼痛的原因,为预防肌骨疼痛提供指导。
第一章 身体活动的能量供应
1.1能量代谢
1.2 身体活动的能量供应系统
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一章单元作业
第二章 身体活动与体质健康
2.1身体活动与健康
2.2 久坐行为与健康
2.3 大学生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第二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单元作业
第三章 身体素质训练理论、方法及评价
3.1 力量素质
3.2 速度素质与无氧耐力素质
3.3 有氧耐力素质
3.4 平衡素质
3.5 灵敏素质与柔韧素质
3.6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
第三章 单元测试
第三章单元作业
第四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4.1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4.2 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4.3 运动后的恢复过程
第四章 单元测验
第四章 作业
第五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5.1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5.2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第五章 单元测验
第五章 作业
第六章 大学生肥胖与体重控制
6.1 身体的组成与肥胖
6.2 肥胖的判定方法
6.3 减肥运动处方
6.4 人体体成分的测定
6.5 心率的测定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第六章 单元测验
第六章 单元作业
第七章 运动与营养
7.1 运动与营养素
7.2 补糖与运动能力
7.3 健身运动的合理营养
7.4 增加肌肉力量的健身人群营养
7.5 减重和控制体重的营养措施
第七章 单元测验
第七章 单元作业
第八章 常见肌骨疼痛的运动干预
8.1 颈肩痛的运动干预
8.2 腰痛的运动干预
8.3 膝关节疼痛的运动干预
第8章 单元测验
第8章 单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