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教学方案
打破传统线上课程自主学习,自主验证的教学模式,对现有在线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围绕“新三中心”,对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和学习评价改革与创新,形成三大创新点:
1)能力驱动,学生科技全链融入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规律,按照课程内在逻辑,重组教学内容、调整实施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科技全链融入课程教学,将知识学习、案例切入、编程训练、问题解决、产业联结和学习评估映射到学生科技活动中,构建富有活力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教学体系。
组织选课学生全员组队参加高校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鼓励利用小程序作品,完善后参加各类竞赛和创新项目。以授课教师为纽带,学生以老带新形成结构稳定的开发团队,承接外包项目,实现学生产业对接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
2)一流引领,智慧教育全程赋能课程建设。
紧抓教师团队、教材、平台和新技术等课程建设关键元素,以一流课程为引领,通过智慧教育技术、形式和载体创新赋能课程群建设。
通过构建情境、交互、体验、反思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域,依托省重大科研项目,自研智慧教学平台,形成高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模式。
将网络资源、自录教学视频、自研教学专用源代码、自研开发工具、自编案例等融媒体教学内容引入教材,出版推广新形态教材,顺应新时代教学主体、资源与媒介要素的变革与发展。
3)以赛为练,学生竞赛为教学效果增色
《微信小程序开发从入门到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评价主要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大作业成绩,各占总评成绩的50%。教学过程依托在线学习平台,线上以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学习资源,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线上教学视频学习、测验和作业,学习平台自动统计学生在线学习数据,作为平时成绩依据,线下老师进行系统而深入的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
最终期末大作业以小组形式完成项目开发,大作业的考核机制以竞赛为标准,作品得分包括定位得分占30%、产品得分占30%、技术得分占30%、文档得分占10%,和高校微信小程序开发大赛评价标准一致。除了教师评定期末小程序作品成绩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价,课程结束前作品在各类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可根据竞赛层次予以相应评分。
2. 校内开课情况
本课程在校内已经开班授课五轮,选课人数超过800人。
第一轮是2015级大四年级毕业实训课程,共69位同学参与,首次采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自建的在线资源,在10个半天内完成10次教学内容,实现小程序开发入门,在之后的大四毕业生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共有15名同学选择微信小程序开发相关课题,在为期15周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同学们完成了自己的小程序作品并通过了毕业答辩。
第二轮授课对象为 2017 级大二年级共 128 位同学,继续使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共计 15 周课程,每周 3 节课,其中前 10 周完成本课程的 10 次教学内容,后面 5 周完成一个微信小程序项目开发,并鼓励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其中 “ 物里看花 ” 小程序获得小程序大赛全国三等奖,在华东赛区共有 13 项获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8 项;此外 U 计划获奖 3 项,国创项目获奖 4 项,在新苗计划和互联网 + 比赛中本科生队伍也均有获奖。
第三轮授课是2019年9月首次面向全校开设微信小程序通识课(规模140人),学生来自全校各个专业,课程共计11周,每周3节课,目前已完成课程学习,并提交期末作品,鼓励优秀的同学参加全国高校小程序大赛。在线学习平台调整到中国大学MOOC上,尝试让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接触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在互联网思维与语言学、美术学、法学、经济等等学科领域的碰撞下产生了许多令人惊喜的效果,取得了校内同学热烈的反响以及一致的好评。
第四轮授课2019年12月,面向2016级大四年级毕业实训课程,共150位同学参与,通过中国大学慕课上的SPOC课程完成。
第五轮授课2020年春季学期开设第二轮校内选修课以及校内通识课,共计选修人数逾250人。通过中国大学慕课上的MOOC(校内通识课)和SPOC(校内选修课)共同完成。并在小程序大赛华东赛区共有6项获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国创项目立项1项。
3. 在线平台开课情况
(1)课程应用情况
a)团队开设的SPOC课程被其他高校使用,已被其他8所高校使用:广东工业大学,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选课总人数为1016人。
b)配合线上教学,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省新形态教材一本,半年销量2500余册。并加印4000册。
c)通过直播、研讨会宣传推广课程,前后两次通过清华大讲堂进行直播,获得2189人次观看。负责人受邀分别在全国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高峰论坛和第七届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作微信小程序课程建设专题报告,并在中国计量大学分享教学经验。
d)在国际化慕课Udemy平台上建设在线课程资源,选课人数8人。
(2)课程应用效果
a)使用学校超800所,选课总人数超7万
共在五个线上平台开展了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在线教学建设,分别是爱课程、浙江省开b)课程被爱课程首页推荐,同类选课总人数排名第一。
4. 教学安排设计
一、本课程共有70多个教学微视频,共10章,需要完成10次作业,10次测试,视频总时长达213分钟。
二、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2个模块,第一模块内容为小程序前端开发;第二模块内容为后台环境搭建。配套线下教材为《微信小程序开发边做边学—微课视频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教学计划如下:
周数 学时 教学内容
1 3 hello微信小程序
2 3 习题练习案例开发
3 3 我的页面模块开发
4 3 信息修改模块开发
5 3 课程页面模块开发
6 3 课程练习模块开发
7 3 签到测距模块开发
8 3 初识后台与数据库
9 3 接口开发与云平台
10 3 初识云开发及实战
5. 特色和亮点
本课程团队包括7 位教师,以及由各年级十多位本科生,四位研究生组成微信小程序在线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擅长PHP、HTML,CSS,JS等语言。本课程基于团队多年的微信应用人才培养经验,建设一门“微信小程序项目开发从入门到实践”课程。本课程教授读者微信小程序开发和云服务的相关知识,根据团队开发运行的豆豆云助教小程序展开案例教学,使得学习者通过模仿激发小程序开发学习热情,让学习者快速掌握开发基于云服务的微信小程序能力。在今年,也就是2020年的九月初,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教材终于出版了!
教材:
诸葛斌,微信小程序开发边做边学—微课视频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555131,出版日期:2020.08.01
吴晓春,诸葛斌,蒋献,张国萍,李俊君,微信小程序开发边做边学—微课视频版(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657316,出版日期:2024.05.01
0. 微信小程序开发人才培养探索和实践
微信小程序开发人才培养探索和实践
1. hello微信小程序
畅玩AI助手教学视频
小程序账号注册及开发工具安装
Hello World小程序
tabBar配置项
测试1
1.Hello World小程序开发截图(PC端和手机端)
畅玩AI助手
2.习题练习案例开发
课程内容简介
心理测试小程序安装
增加选项并修改题库
C语言测试逻辑修改
添加做题结果
测试2
2.习题练习案例开发截图(PC端和手机端)
3.我的页面模块开发
第三周课程简介
wx.login()方法实现小程序登录
授权登录页面开发
WeUI基础样式库
注册页面的页面布局
注册页面功能实现
我的页面基本实现
媒体组件image属性
测试3
3.我的页面模块开发截图(PC端和手机端)
4.信息修改模块开发
第四周课程简介
myinfo页面调整
change页面布局
change页面完善
添加事件处理函数submit
性别的修改
配置文件的使用
测试4
4.信息修改模块开发截图(PC端和手机端)
5.课程页面模块开发
第五周课程介绍
申请课程号
课程信息模块页面布局
课程练习模块页面布局
请求加入课程
获取当前课程信息
测试5
5.课程页面模块开发截图(PC端和手机端)
6.课程练习模块开发
第六周课程介绍
引用驾校考题做题页面
完成练习模块
显示做题数
收藏模块
错题模块
测试6
6.做题练习模块开发截图(PC端和手机端)
7.签到测距模块开发
第七周课程简介
新建签到页面tab
选择位置api
获取当前位置api
巧用button的disable属性
JS实现经纬度测距
测试7
7.签到测距模块开发截图(PC端和手机端)
8.初识后台与数据库
第八周课程简介
Wampserver与Sublime的安装
搭建本地环境
api实现前后台交互
数据库记录的查询与增加
数据库记录的删除与修改
测试8
8.初识本地后台与数据库(PC端和手机端)
9.接口开发与云平台
第九周课程简介
查看做题情况前端页面开发
做题数据表添加与获取做题数据api开发
更新做题数据api开发
前端代码完善
阿里云后台部署
测试9
9.接口开发与云平台使用截图(PC端和手机端)
10.初识云开发及实战
第十周课程简介
我的第一个云开发小程序
云开发数据库指引
快速新建云函数
待办事项案例讲解
听说读写案例讲解
小太阳粮储案例讲解
测试10
10.初识云开发及实战截图(PC端和手机端)
11.优秀案例深度实战
豆豆云助教学生端-教师端安装
国教预约小程序安装
物里看花小程序安装
浅阅读小程序安装
12.期末作品汇报
期末作品汇报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