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与疾病
呼吸系统与疾病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3
开课时间2025/03/03 - 2025/07/31
课程周期22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疫情所造成的危害,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以及对社会、经济、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

    祖国医学认为,肺为矫脏,易受外邪侵犯而伤。现代医学认为肺脏是人体最大的开放器官,其特殊的双血管系统,使之与全身器官存在广泛的交互。这也是呼吸系统疾病是以单系统统计最为常见的疾病的原因。

    王辰院士牵头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患病人数已分别达到9990万和4250万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肺癌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最高的疾病。包括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在内的呼吸系统感染,是最常见、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感染性疾病,有着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分枝杆菌等广泛的病原微生物范围。近年来,肺间质疾病、肺栓塞、胸膜疾病、睡眠呼吸疾病等的发病率也呈现了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中国,吸烟--另一场严重的“瘟疫“长期、严重的危害着我国人民的健康。根据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0年全球归因于烟草暴露的疾病负担(包括二手烟暴露)占总疾病负担的6.3%。因烟草死亡的人均寿命要比自然死亡平均缩短15年。而这一情况在中国更为突出。

    整合课程是医学课程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以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突出以案例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我国高层次人才医学教育新模式的发展需要,呼吸系统与疾病课程总体设计理念即是基于此,是器官-系统整合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由国内知名呼吸病学专家杨岚教授领衔中青年骨干讲师团队,将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和康复融汇其中,可作为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专科医生培训、继续教育等骨干学习参考。

    欢迎你走进呼吸系统与疾病的课堂,在这里收获知识与成长,体验拓宽视野、学习交流的快乐。

课程大纲
呼吸系统——从生理到病理
第一节 呼吸系统解剖
第二节 呼吸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呼吸的病理和病理生理
呼吸疾病诊断学
第一节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
咳嗽与咳痰、咯血
发绀、呼吸困难、胸痛
第二节 胸部物理检查
胸壁与胸廓
肺的视触叩听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第一节 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第二节 呼吸系统正常影像表现
第三节 呼吸系统影像基本病变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表现
呼吸疾病常用诊查技术
第一节 肺功能检查、血气及痰液检查
第二节 呼吸介入诊查
烟草病学概论

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
第一节 慢性气道疾病治疗药物及给药方法
第二节 抗感染药物与抗肿瘤药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
稳定期评估、管理与康复
急性加重期管理
第四节 支气管扩张症
第五节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分类、病理生理
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六节 肺血管疾病总论、肺栓塞
肺栓塞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诊断、诊疗思路与评估、肺栓塞的治疗与防控
第七节 肺间质疾病、IPF与结节病
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和诊疗流程
IPF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结节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第八节 呼吸系统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概述
几种主要的病原体感染性肺炎
重症肺炎概述
呼吸系统感染的防控
第九节 肺结核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病因及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
肺结核的治疗与防控
第十节 支气管肺癌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
肺癌的治疗及进展,肺癌的防控
第十一节 胸膜疾病与胸腔积液
胸膜疾病概述、胸腔积液发生机制
诊断与鉴别思路、胸腔积液的治疗
第十二节 睡眠呼吸疾病
睡眠呼吸疾病的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流程与方法、治疗
第十三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分型
新冠肺炎的治疗与防控
胸部外科学
第一节 总论、外伤、纵膈疾病、膈肌疾病
第二节 肺移植与围手术期照护
肺移植适应症与禁忌症、围手术期照护
呼吸危重症与器官功能支持技术
第一节 危重症医学概论及器官功能支持技术
危重症医学概论
主要器官功能支持技术
第二节 急、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第三节 氧疗及有创、无创通气技术
氧疗与高流量氧疗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康复概述
呼吸康复概念及意义、呼吸康复评估、呼吸康复主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