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基础
化学工程基础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4/11/25
开课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开课高校兰州大学
开课教师严世强
学科专业理学化学类
开课时间2024/02/28 - 2024/06/30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l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化学品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通常由化工厂生产。那么,生产中原料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形成合格产品?生产设备如何选择?操作条件如何确定?过程遵循哪些基本原理……《化学工程基础》将启发引导学习者在理解、联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掌握化工过程知识,逐步形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l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门课程涵盖化工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的主要内容。包含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吸收与精馏单元操作、传质理论、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模型等。

l学习者将有什么收获

   化工知识:构筑化学工程知识框架,熟悉化工生产过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研究方法:形成理工相融的思维方式,掌握化工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应用能力:建立工程技术与经济的观点,培养分析、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

          和综合能力。

l这门课的特色与亮点

 以动引实:以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和实验演示,展示化工设备内的传递现象

       工作原理,使学习者感受身临其境的体验。

导引并进:“参观”化工厂入门,以“三传”为主线,充分利用学习者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学习者共同研究工程实际,自然融入课程的学习。

“一对一”交流:当你看着视频,如同教师在你面前与你单独交流。

   

   由严世强教授主讲的《化学工程基础》,是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甘肃省精品课程、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甘肃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甘肃省一流课程。课程以融合式教学设计为原则,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启发学生思维为重点,结合化工基础课程特点与MOOC教学特点,对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线上线下的交互性、学习评价及课程技术等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习者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体验和学会分析、研究化工过程的问题与方法,在获得化工基础知识的同时,显著提高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学习目标:

描述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化工过程的特点;说明化工单元操作的概念与分类,阐述化工单元操作建立数学模型的依据与方法。

学时:4

1.1 参观化工厂

1.2 化工生产过程

1.3 化工单元操作

1.4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绪论章作业

绪论 章节测试

第二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

本章学习目标:

1.说明连续性假设的内容与作用、熟悉压强的表示法(注意三个要点)和流体密度的计算

2.描述静力学方程的意义,能够利用等压面进行有关静力学问题的分析和求解;

3. 1说明连续性方程的意义,运用该方程分析不同截面流速大小的关系及计算;(2描述流体流动过程能量衡算式的意义,并能熟练应用该方程进行流体流动过程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4. 1说明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2描述牛顿粘性定律表达式所表示的意义;(4解释雷诺数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3熟悉管路中两种流体流动类型的本质区别、判据

5.熟悉直管段阻力、局部阻力计算;能够分析影响直管阻力大小的因素,并能够提出降低管路阻力的措施。

6.说明简单管路的特点,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7.解释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测量流量的原理,熟悉这两种流量计的流量方程的应用及各自的特点。

8. 阐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熟悉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的物理意义、泵的特性曲线及其应用,能够确定泵的安装高度,学会泵的选型;描述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学时:12

2.1 流体

2.1.1 流体的特征

2.1.2 压强与密度

2.2 流体静力学

2.2.1 静力学方程

2.2.2 流体静力学方程应用

2.3 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2.3.1 连续性方程

2.3.2 能量衡算方程

2.3.3 能量衡算方程的应用

2.4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2.4.1流动阻力的产生

2.4.2 牛顿粘性定律

2.4.3 流体流动类型

2.4.4 圆形管道内的流速分布

2.5 管路流动阻力计算

2.5.1 化工管路组成

2.5.2 直管阻力计算(一)

2.5.3 直管阻力计算(二)

2.5.4 局部阻力计算

2.6 管路计算

2.6.1 简单管路与并联管路

2.6.2 管径估算

2.7 流量测量

2.7.1 孔板流量计

2.7.2 转子流量计

2.8 输送机械

2.8.1 输送机械

2.8.2 离心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2.8.3离心泵主要性能(一)

2.8.4 影响离心泵性能的因素

2.8.5 离心泵的气蚀现象

2.8.6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2.8.7离心泵的选型

2.8.8 往复泵

2.8.9 罗茨鼓风机

2-1 流体静力学作业

2-2 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作业

2-3 管路阻力作业

2-4 流量计作业

2-5 离心泵作业

第二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单元测验题

第三章 传热

本章学习目标:

1.说明传热的基本概念、引起传热的原因;能够识别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2. 阐述傅里叶定律表达式的物理意义,说明热导率的物理意义,熟悉热传导过程的分析及其计算(平面壁、多层壁)

3. 熟悉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阐述对流传的基本原理与牛顿冷却定律;学会分析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说明对流传热过程的有关特征数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熟悉无相变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4. 熟悉换热器热量衡算,并能运用于求热流体或冷流体用量、出口温度;熟悉换热器传热平均温度差、总传热系数、传热面积的计算

5. 学会分析完成一定的传热任务,换热器是否适用;能够分析传热过程,当某些条件发生变化,对传热结果的影响;识别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及主要部件(如挡板、膨胀节)的作用;说出强化传热过程的方法。

学时: 8

3.1 传热概述

3.1.1 传热与化工过程

3.1.2 传热过程

3.2 热传导

3.2.1傅里叶定律基本概念

3.2.2 傅里叶定律

3.2.3 平面壁的热传导

3.2.4 圆筒壁的热传导

3.3 对流传热

3.3.1 牛顿冷却定律

3.3.2 对流传热系数

3.3.3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3.4 传热过程计算

3.4.1 换热器的热量衡算

3.4.2 传热平均温度差计算

3.4.3 传热系数K计算(一)

3.4.4 传热系数K计算(二)

3.5 热交换

3.5.1 热交换过程计算

3.5.2热交换过程操作型问题

3.5.3热交换设备——夹套、盘管及半管式换热器

3.5.4列管式换热器(一)

3.5.5列管式换热器(二)

3.5.6传热过程的强化

3-1作业

3-2 作业

3-3作业

3-4 作业

第三章 传热单元测验题

第四章 吸收

本章学习目标:

1.熟悉吸收分离的依据及有关基本概念,识别工业上的吸收流程。

2.熟悉亨利定律的几种表示法,并能够利用相平衡关系,分析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限度及过程的推动力。

3.说明吸收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法,阐述吸收速率表达式中推动力阻力的含义,识别膜吸收系数与总吸收系数的关系,熟悉总推动力表示的吸收速率方程的意义及其应用。

4.说出低浓度气体吸收的特点、选择吸收剂的依据;描述最小液气比的意义、确定方法及其适宜液气比的确定;熟悉全塔物料衡算式的意义并能够应用于吸收过程的分析与计算说明吸收过程操作线方程的意义并熟悉在细说过程中的应用

5.熟悉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学会分析操作中的吸收塔,当操作条件变化时,从定性和定量角度预测对分离结果的影响。

6. 识别填料塔的结构、各部件的结构特点与性能;说明填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对吸收过程的影响,熟悉表征填料的主要性能参数。

学时: 8

4.1 吸收概述

4.2 气液相平衡

4.2.1 相平衡与溶解度曲线

4.2.2 亨利定律(一)

4.2.3 亨利定律(二)

4.2.4 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4.3 吸收速率

4.3.1 吸收过程传质与吸收速率

4.3.2 总推动力表示的吸收速率

4.4 吸收过程分析计算

4.4.1 全塔物料衡算

4.4.2 操作线方程

4.4.3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4.4.4 填料层高度的确定

4.4.5 传质单元法求填料层高.

4.4.6 传质单元数的求法(一)

4.4.7 传质单元数的求法(二)

4.4.8 吸收操作实例分析

4.5 填料塔

4.5.1 填料塔结构

4.5.2 填料

4-1 作业

4-2 作业

4-3 作业

第四章 吸收单元测验题

第五章 蒸馏

本章学习目标:

1.解释精馏分离的依据、操作的特点,熟悉轻组分、重组分的概念。

2.说明泡点方程、露点方程的意义;学会运用相图(温度组成图、汽液组成图)进行精馏过程的分析,熟悉用相对挥发度关联表示的相平衡方程在精馏中的应用。

3. 熟悉精馏操作流程精馏段、提馏段的作用,学会分析并能解释塔板上的传热传质过程,说明回流在精馏中的重要作用。

4.熟悉全塔物料衡算式的意义及其应用,判断回收率与组成之间的关系;熟悉精馏段、提馏段和进料处操作线方程的物理意义、几何特点及操作线的做法;描述进料热状态参数的定义、意义及和进料热状态的定量关系。

5.熟悉逐板法、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的方法,说明图解法中阶梯的意义,描述简捷法求理论塔板数的方法。

6. 学会分析进料热状态、回流比的改变,对精馏操作的影响,熟悉最小回流比的确定方法,说明全回流操作的特点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7. 识别板式塔塔板结构、板上汽液两相接触方式;辨认常见塔板类型及其结构特点及板上的非理想流动对传质的影响。

学时:10

5.1 蒸馏概述

5.2 双组分理想物系气液相平衡

5.2.1 泡点方程与露点方程

5.2.2 精馏过程的相图

5.2.3 精馏过程的相平衡方程

5.3 精馏过程分析

5.3.1 精馏操作流程分析

5.3.2 塔板上的传热传质

5.3.3 回流的作用

5.4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5.4.1全塔物料衡算及其应用

5.4.2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5.4.3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5.4.4 进料热状态参数δ

5.4.5 不同热状态进料的δ

5.4.6 进料操作线方程

5.5 双组分连续精馏过程的计算

5.5.1 逐板法求理论塔板数

5.5.2 逐板法求解实例

5.5.3 图解法求解实例

5.6 影响精馏操作的因素

5.6.1 进料热状态的影响

5.6.2 全回流

5.6.3 最小回流比

5.6.4 适宜回流比

5.7 板效率

5.8 简捷法求理论塔板数

5.9 板式塔

5.9.1 板式塔结构

5.9.2 板上气液接触状态

5.9.3 塔板类型

5-1 作业

5-2 作业

5-3 作业

第五章 蒸馏单元测验

第六章 化学反应器基本原理

本章学习目标:

1. 识别工业上反应器的结构类型;熟悉反应器体积、有效体积、停留时间、平均停留时间及空间时间等概念及相关运用

2.说明表征变容因子的概念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并能运用于变容系统组分浓度的表示。

3. 能够说明建立反应器数学模型的方法;熟悉间歇操作搅拌釜、全混流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及多釜串联反应器的特性、数学模型并能进行反应器的计算,能够对一些简单反应进行应器的选型和操作方式的确定。

4. 能够说明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定义及性质;能够说明脉冲法、阶跃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原理及方法;描述数学期望和方差的统计特征性及其应用;熟悉理想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应用;学会利用离析流模型、多釜串联模型进行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计算。

学时:12

6.1 化学反应工程简介

6.1.1 化学反应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6.1.2 工业反应器

6.1.3 体积及时间

6.2 等温变容反应

6.3 均相反应器

6.3.1 建立反应器数学模型的方法

6.3.2 间歇反应器

6.3.3 全混流反应器

6.3.4 活塞流反应器

6.3.5 多釜串联反应器一

6.3.6 多釜串联反应器二

6.3.7 简单反应

6.3.8 复合反应

6.3.9 反应选择性及应用

6.4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流动模型

6.4.1 停留时间分布

6.4.2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测定

6.4.3 阶跃法

6.4.4 停留时间分布统计特征

6.4.5 停留时间分布实例

6.4.6 无因次时间为变量

6.4.7 活塞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6.4.8 全混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6.4.9 非理想流动

6.4.10 离析流模型

6.4.11 多釜串联模型(一)

6.4.12 多釜串联模型(二)

6-1 作业

6-2 作业

第六章 化学反应器基本原理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