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2/07
开课时间2023/03/01 - 2023/05/20
课程周期12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所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目前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第二,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儿童少年运动员选材形态学基础的研究;第三,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第四,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第五,运动损伤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会用辩证的、唯物的观点去认识运动中的人体,认识各种客观事物。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加深对体育技术动作、常用身体练习方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健身知识、提高技术水平、预防运动伤病。为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及健身指导工作进行储备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学习后继课奠定基础。

  运动解剖学课程的特点是直观性非常强,所以授课和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对标本、模型、图片的观察,以及结合活体的实践学习。

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应努力做到:

  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学生解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实践环节:鉴于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加强实验环节尤为重要,通过观察和观看模型、标本、挂图、幻灯、投影和录像等等,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有利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可采用多种多样的灵活的教育方式,如课堂讨论、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 改革教学手段:倡导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如投影、幻灯、录像、CD等,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丰富学生学习活动情景,调动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课程大纲
绪论
绪论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构成
人体的基本构成
第二章 运动系统
骨总论
关节总论
上肢骨
上肢骨连结
下肢骨
下肢骨连结
躯干骨
躯干骨连结
颅骨及其连结
肌肉总论
上肢肌
下肢肌
躯干肌
肌肉工作分析
第三章 内脏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第四章 脉管系统
脉管总论
心脏
血管
第五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总论
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

感觉器官
拓展资源
振动杆展示
运动系统病症
普拉提
拓展阅读